学术投稿

正交试验优选酸枣仁中酸枣仁皂甙A提取工艺

朱玲;苑乃香;刘伟;阿有梅;崔长杰

关键词:酸枣仁, 正交试验, 酸枣仁皂甙A, 薄层扫描
摘要:目的:研究酸枣仁中酸枣仁皂甙A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优选,用单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λ=632 nm)测定酸枣仁皂甙A含量.结果:提取溶剂的选择,用量及提取时间对酸枣仁中酸枣仁皂甙A的提取率有很大的影响.结论:佳提取工艺为药材6倍量体积分数为50%乙醇,回流提取3 次,每次提取120 min.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目的:测定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参考.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80例非前列腺癌查体男性的血清tPSA,57例非急诊入院BPH患者以及23例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患者的血清tPSA值.结果:非急诊入院BPH患者血清tPSA(3.50±1.45) μg/L,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16.6±3.56) μg/L与非前列腺癌男性查体人群血清tPSA(1.15±0.95) μg/L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诊入院BPH患者与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尤其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显著升高,故对血清tPSA大于4.0 μg/L而准备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应审慎.

    作者:高中伟;张寒;王明珠;贺大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5-氨基水杨酸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NO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5-氨基水杨酸(5-ASA)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 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Ⅰ组)10只,模型组(Ⅱ组),5-ASA灌肠治疗组(Ⅲ组)及生理盐水灌肠组(Ⅳ组)各15只;Ⅱ、Ⅲ、Ⅳ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诱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检测各组肠粘膜匀浆或上清液中NO水平、NOS活性,观察各组的病理学变化.结果:Ⅱ组与Ⅰ组比较,结肠粘膜NOS的活性、NO的水平明显升高.Ⅲ组和Ⅳ组相比NO水平、NOS活性明显降低.Ⅰ组未见明显病理学变化;Ⅱ组粘膜及粘膜下层明显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糜烂及溃疡形成;Ⅲ组治疗后溃疡有不同程度修复性改变,而Ⅳ组未见相应改变.结论:5-ASA可抑制NOS活性,减少NO产生,从而减轻结肠粘膜组织损伤.

    作者:陈香宇;段芳龄;李建生;马军;高天慧;朱武凌;白经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西咪替丁对大肠癌患者免疫状态的调R节作用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可溶性的白介素2受体(sIL-2R)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改变的规律及西咪替丁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0例大肠癌患者、30名正常献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咪替丁组(n=20)和单纯手术组(n=20),西咪替丁组自术日开始每d静脉注射西咪替丁800 mg,1周后改为400 mg, 3次/d,口服.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及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其术前、术后7 d、14 d、21 d时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sIL-2R及TNF,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大肠癌组术前CD3+、CD4+及CD3+/ CD8+((57±5)%、(34±4)%、1.0±0.3)明显低于对照组((63±5)%、(40±3)%、1.4±0.2,P<0.01);CD8+、sIL-2R及TNF((33±4)%、(616±124)mg*L-1、(242±46)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28±3)%、(262±65)mg*L-1、(91±8)ng*L-1, P<0.01).②手术可进一步加重CD3+、CD4+及CD4+/ CD8+的降低,使CD8+进一步升高,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而sIL-2R及TNF的降低,则是不可逆的.③应用西咪替丁可加速T细胞亚群、sIL-2R及TNF的显著改善.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免疫功能呈暂时抑制到逐渐恢复的过程;西咪替丁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作者:沙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姐弟同患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虽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的发病中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其家庭聚集性远低于肥厚性心肌病[1],作者在1995至1998年间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和DCM发病的免疫损伤机制时收集的临床病例中也未发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2].近,作者收治2例近亲结婚父母所生同胞姐弟同患DCM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丽萍;王玉梅;徐灵敏;王棣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大、中、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血浆过氧化脂质(LPO)、一氧化氮(NO)、血皮质醇(PTC)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HIE患儿分为地塞米松大剂量治疗组38例,中等剂量治疗组35例,小剂量治疗组37例,分别在出生后24 h内应用地塞米松2 mg/(kg*d),1.5 mg/(kg*d)与1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连用3 d后停药.正常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比较大、中、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治疗前后LPO、NO、PTC、ACTH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20项NBNA评分)的变化.结果: 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治疗前LPO、PTC、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大剂量治疗组LPO、PTC、NO均有明显下降,而中小剂量组下降不明显,治疗后20项NBNA评分大剂量组明显高于中小剂量组(P<0.05,P<0.01).结论:早期短时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HIE疗效肯定.

    作者:庄探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Spee曲线与下颌管走行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Spee曲线与下颌管走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颌大学在校男生30名,平均年龄20.6岁,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按牙体解剖和功能特征分段法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按牙体解剖和功能特征分段法,Spee曲线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根连线与下颌管弧线的交点以前的下颌管段,2者的平均曲率呈正相关关系(r=0.849 3,P<0.05).结论:研究结果对口腔正畸的设计、口腔修复中的排牙和牙体种植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皓;吴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国株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扩增全长HBV DNA基因组,建立中国株HBV感染性克隆,阐述HBV基因组变异对其不同基因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TD-PCR和XL-PCR技术一次扩增HBV全长基因组,克隆,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通过PCR、酶切、测序鉴定和真核细胞转染分析,获得全长HBV 基因组克隆.结论:获得了HBV全基因组克隆,在真核细胞中可以表达HBsAg,为建立HBV感染性克隆奠定物质基础.

    作者:余祖江;李晓菲;阚全程;杨东亮;郝连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冠状窦瘤破裂37例

    先天性冠状窦瘤(RASV)较少见,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一旦窦瘤破裂,会对患者的心功能造成迅速而严重的影响,产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1.所以应及时正确诊断,并且确诊后应尽快施术.1981年9月至2001年4月本科共收治该类患者37例,占同期心脏手术的4.1%.现就RASV的诊断及外科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赵高峰;僧靖静;阎保君;张新;卫洪超;乔晨晖;赵松;赵文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为评价奥扎格雷(商品名为丹奥)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本院神经内科于1999年2月至2001年5月应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烟雾病的螺旋CT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和SCT血管造影(S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烟雾病患者,年龄9~42岁,经常规SCT平扫,然后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SCT扫描方式进行SCTA 原始图像数据采集,用血管成像重建技术中的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随机选择10例SCT和SCTA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0例患者SCT横断面均见丘脑基底节区扩张的脑血管,即烟雾血管.其中3例有数字血管减影(DSA),6例有磁共振成像(MRI/MRA),10例SCTA和3例DSA显示颈内动脉上段或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以及丘脑基底节区有烟雾血管,这些病理血管分布与自旋回波(SE)序列的MRI一致,对照组均未见丘脑基底节区正常细小的穿支血管.结论:SCTA有望成为诊断烟雾病的又一有效的非创伤性方法.

    作者:张小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开放式灰化·酸溶·氟电极法测定蔬菜中微量氟

    目的:建立开放式灰化*酸溶*氟电极测定蔬菜中微量氟的方法.方法:称取适量洗净、烘干、粉碎的蔬菜样品置于瓷坩埚中,加Mg(NO3)2、MgCl2、NaOH溶液作氟保护剂.于开放式灰化炉上炭化、灰化.灰分用0.5 mol/L HCl浸泡,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ISAB)后用氟电极测定氟.结果:线性回归方程为E=-101.34-58.58 lgc, r=0.999 9,RSD为1.12%~2.72%,回收率为94.47%~97.76%.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为测定蔬菜中微量氟的良好方法.

    作者:吴予明;张洪权;吴拥军;常爱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造影114例导管选择体会

    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UCG)及X线心脏三位片检查主动脉起始段(主动脉根、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起源部位),指导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导管的选择,与常规导管选择方法相比,更趋合理,置管完成更快捷,报道如下.

    作者:郑德根;翟晓江;李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弥漫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目的:研究弥漫型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12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96例(85.7%)PCNA 阳性.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 阳性率(28.6%) 明显低于浆膜及浆膜外肿瘤(93.0%)(P<0.05),淋巴结转移组PCNA 阳性率(82.0%)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8%);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 PCNA阳性率(94.1%) 明显高于<10枚淋巴结组(42.9%)(P<0.05).结论:对胃癌组织进行PCNA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诊断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胃癌的预后.

    作者:高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及头发中铁、铜含量测定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机体铁及铜的储存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87例冠心病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及头发中铁、铜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及头发中铁含量分别为(42.537 6±14.015 3 μmol/L、(20.976 2±6.757 8) μg/g,高于对照组(34.946 2±13.349 8) μmol/L、(12.713 2±6.115 1) μg/g;铜含量分别为(22.300 0±6.143 2) μmol/L、(10.546 2±1.849 5) μg/g,高于对照组(18.427 1±3.519 3) μmol/L、(7.784 1±1.873 6) μg/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体内铁与铜储存量增加可能是导致冠心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陈萍萍;张建民;王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LIF对人胚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LIF对人胚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24周流产胎儿脑组织中分离NSCs,并分4组培养.对照组用基础培养液,第1,2,3实验组分别于基础培养液中加入20 μg/L EGF和B27,20 μg/L LIF和B27,20 μg/L LIF、20 μg/L EGF及B27.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在不同时间进行细胞计数.诱导细胞分化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培养3 d细胞开始分裂并聚集成球,后逐渐增大,培养10 d,第1,2,3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球形成数分别为(21.5±7.8),(23.8±5.4),(25.2±6.3)和(24.8±6.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化实验显示含LIF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少.结论:在体外,LIF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作者:杜英;杨波;阮丽荣;赵新利;李红伟;宋来君;张清勇;韩志强;张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合酶蛋白的表达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合酶1和2(COX-1和COX-2)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1和COX-2在68例大肠癌组织和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COX-1在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18%,在正常大肠粘膜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74.07%)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者(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大肠癌的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COX-2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而COX-1与大肠癌的发生无关.

    作者:僧靖静;赵高峰;周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雷公藤多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NO水平、NOS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及雷公藤多甙(GTW)对其影响.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GTW治疗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硝酸银还原法测定4组大鼠脑组织缺血1 h再灌注15 min、1 h、6 h、12 h、24 h 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与手术组及生理盐水治疗组相比,各时间点GTW治疗组大鼠脑组织NOS活性降低,NO含量减少(P<0.05).结论:GTW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方莉;方伟;李庆军;董海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下肢动脉血栓8例介入治疗体会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血管内导管灌注尿激酶治疗动脉内血栓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作者自1995至2001年治疗下肢动脉血栓8例,报道如下.

    作者:任建庄;韩新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氯胺酮联合安定在大鼠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适用于大鼠动物模型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建立5/6肾切除大鼠模型,分别应用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氯胺酮及氯胺酮联合安定等方法进行手术麻醉,比较4种麻醉方法对大鼠生理状况的影响及麻醉效果.结果:氯胺酮联合安定组麻醉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较戊巴比妥钠组短,且不抑制呼吸系统,不增加呼吸道粘液分泌,镇痛效果优于硫喷妥钠组,肌肉松弛完全.结论:氯胺酮联合安定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是应用于建立大鼠动物模型的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冰;肖静;李红;刘章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用于食管癌切除术265例体会

    经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切除术弥补了胸腔内弓上吻合术的不足,避免了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干扰,切除病变彻底,较符合正常的生理解剖.但传统的吻合方式前后壁两层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狭窄率较高,影响术后生存及生活质量.根据颈部解剖特点,以及马春茂等1、刘献武等2的单层吻合报道,本院于1996 年 11月至2000 年12月采用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培立;崔玉;张杰;唐怀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