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锐;邵立钦;潘曙光;张凯;蔡懿
目的:研究Spee曲线与下颌管走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颌大学在校男生30名,平均年龄20.6岁,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按牙体解剖和功能特征分段法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按牙体解剖和功能特征分段法,Spee曲线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根连线与下颌管弧线的交点以前的下颌管段,2者的平均曲率呈正相关关系(r=0.849 3,P<0.05).结论:研究结果对口腔正畸的设计、口腔修复中的排牙和牙体种植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皓;吴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培训对手术患者术后止痛知识了解的效果.方法:对216例普通外科住院择期手术患者实施系统的术后止痛知识培训,并于培训前、后以相同内容的问卷对患者进行有关调查.结果:培训前、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①术后止痛认识程度;②主观要求术后止痛;③术后是否要求止痛的原因;④对止痛药物的认识;⑤对止痛方法的选择;⑥对止痛执行者的认识.结论:对手术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术后止痛知识宣教、培训,能消除患者对止痛药物、方法及有关知识的误解.护士在术后止痛方面的职责与临床医生同样重要.
作者:陈长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中、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血浆过氧化脂质(LPO)、一氧化氮(NO)、血皮质醇(PTC)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HIE患儿分为地塞米松大剂量治疗组38例,中等剂量治疗组35例,小剂量治疗组37例,分别在出生后24 h内应用地塞米松2 mg/(kg*d),1.5 mg/(kg*d)与1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连用3 d后停药.正常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比较大、中、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治疗前后LPO、NO、PTC、ACTH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20项NBNA评分)的变化.结果: 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治疗前LPO、PTC、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大剂量治疗组LPO、PTC、NO均有明显下降,而中小剂量组下降不明显,治疗后20项NBNA评分大剂量组明显高于中小剂量组(P<0.05,P<0.01).结论:早期短时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HIE疗效肯定.
作者:庄探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鼠喉返神经的电生理检测法.方法:SD大鼠20只,分离暴露左侧喉返神经,单次手动刺激,刺激强度0.2 mA , 波宽0.1 ms,扫描速度1 ms/DIV,0.1 mV/DIV.结果:20只大鼠均在同侧甲杓肌获得良好确切诱发肌电波形,波形特征为一光滑双相或三相波形,正常值潜伏期(0.93±0.16)ms, 波幅(1.36±0.96)mV.结论:本实验确立了 SD大鼠的喉返神经检查法及正常值.为喉返神经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检测手段.
作者:张炳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及雷公藤多甙(GTW)对其影响.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GTW治疗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硝酸银还原法测定4组大鼠脑组织缺血1 h再灌注15 min、1 h、6 h、12 h、24 h 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与手术组及生理盐水治疗组相比,各时间点GTW治疗组大鼠脑组织NOS活性降低,NO含量减少(P<0.05).结论:GTW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方莉;方伟;李庆军;董海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先天性冠状窦瘤(RASV)较少见,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一旦窦瘤破裂,会对患者的心功能造成迅速而严重的影响,产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1.所以应及时正确诊断,并且确诊后应尽快施术.1981年9月至2001年4月本科共收治该类患者37例,占同期心脏手术的4.1%.现就RASV的诊断及外科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赵高峰;僧靖静;阎保君;张新;卫洪超;乔晨晖;赵松;赵文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血管内导管灌注尿激酶治疗动脉内血栓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作者自1995至2001年治疗下肢动脉血栓8例,报道如下.
作者:任建庄;韩新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有效的人类神经干细胞分离纯化系统和方法.方法:无菌取孕24周流产胎儿的室下区脑组织,制备细胞悬液,用磁性微珠标记的CD133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孵育,通过磁分选器分离出CD133(+)和CD133(-)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观察CD133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分化能力.结果:经免疫磁珠分选的室下区脑组织中,CD133(+)细胞占胚胎脑组织细胞的2%左右,该细胞体外扩增能力强,细胞呈球形生长,并易聚集成团,培养5 d、10 d、15 d、20 d进行活细胞计数,细胞增长率分别为1.79%、4.82%、7.21%、14.66%,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经染色鉴定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等多种神经细胞;阴性细胞扩增能力弱,活细胞计数以死细胞数量居多,大约70%,另外一些细胞贴壁分化.结论:免疫磁珠法简便、有效,经免疫磁珠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能进一步培养扩增并分化.
作者:杜英;阮丽荣;杨波;李倩如;赵新利;李红伟;张清勇;宋来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评价奥扎格雷(商品名为丹奥)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本院神经内科于1999年2月至2001年5月应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是1995年由NIH提出的前列腺炎的一个分类概念,指前列腺液培养阴性,但有尿频、尿急以及盆腔耻骨上区疼痛不适等症状的疾病.1999年11月至2001年9月,作者采用骶管注射复方利多卡因治疗CPPS 患者146例,经与对照组127例进行疗效比较,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范锐;邵立钦;潘曙光;张凯;蔡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临床以尿路梗阻为主要表现,并易继发感染、结石和膀胱憩室等[1~3].本院自1997年1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65例,120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TVP),145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比较分析2种术式,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刘会范;齐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科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儿童30例,经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爱红;郭小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肺切除手术是治疗肺部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重要手段,术后常因切口长、创伤大、患者不能有效咳痰等原因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认真观察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做好护理防治工作非常必要.
作者:付明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从胚胎大鼠脑室下区(SVZ)组织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采用SABC法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检测及姬姆萨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了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出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增殖能力,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论: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作者:张清勇;杨波;赵新利;何炜;宋来君;李红伟;冯祖荫;王树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IF对人胚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24周流产胎儿脑组织中分离NSCs,并分4组培养.对照组用基础培养液,第1,2,3实验组分别于基础培养液中加入20 μg/L EGF和B27,20 μg/L LIF和B27,20 μg/L LIF、20 μg/L EGF及B27.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在不同时间进行细胞计数.诱导细胞分化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培养3 d细胞开始分裂并聚集成球,后逐渐增大,培养10 d,第1,2,3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球形成数分别为(21.5±7.8),(23.8±5.4),(25.2±6.3)和(24.8±6.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化实验显示含LIF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少.结论:在体外,LIF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作者:杜英;杨波;阮丽荣;赵新利;李红伟;宋来君;张清勇;韩志强;张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已有报道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受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2],其治疗机制是通过移植入宿主体内的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部位定居、增殖并分化成具有修复神经损伤功能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同时这些分化的神经元应能与周围神经系统建立起正确的突触联系[3].
作者:杨波;付震峰;王武;张美岭;宋来君;张清勇;赵新利;李红伟;冯祖荫;李惠翔;徐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血浆C型利尿利钠因子(CNP)的变化及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动脉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CNP的水平;经彩色多普勒测定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之比,以反映肺动脉压高低,并行动脉血气分析.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CNP水平((73.38±33.29) ng/L,(43.18±9.68)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89±9.16) ng/L)(P均<0.001),急性加重期高于缓解期(P<0.001);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paO2((50.82±15.23) mmHg)明显低于缓解期((77.57±10.08) mmHg)(P<0.001),而急性加重期RVPEP/AT水平(1.64±0.36)高于缓解期(1.26±0.26)(P<0.001);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CNP水平与paO2均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1;r=-0.79,P<0.001),而与RVPEP/AT均呈正相关(r=0.45,P<0.05;r=0.44,P<0.05).结论:检测肺心病患者血浆CN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项指标.
作者:侯宇虹;徐云兴;潘金兵;王书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开腹实验大鼠存活的因素. 方法:SD大鼠97只,经腹切除双侧肾上腺,手术时间20~25 min,观察大鼠体重、术前禁食与否、术中不显性失水及饲养水质等对大鼠存活的影响.结果:体重较重(>350 g)及术前不禁食者其死亡率90.0%及71.4%明显高于体重≤350 g组和术前禁食组(P<0.05 ).术中将肠管拉出腹腔造成不显性失水的大鼠死亡率(100%)明显高于未拉出腹腔组(0)(P<0.01 ).用普通水加食盐配制成生理浓度的盐水喂养容易引起重度腹泻,其死亡率(75%)明显高于用纯净生理盐水喂养组(0)(P<0.01 ).结论:大鼠体重、术前禁食、术中失水及喂养水质是影响大鼠存活的主要因素.
作者:杨锦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非Q波心肌梗死高危患者的识别作用.方法:研究196例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80例,ST段压低57例,仅有T波变化59例),全部进入CCU病房进行24 h二维(16节段模式)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室壁运动异常(WMA)、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左室射血功能(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结果:36例预后不良,与预后不良的主要有关因素有年龄,WMSI,ESV,EF和ST段压低.各因素对早期临床事件阳性和阴性的预见价值ST段压低为0.30和0.87;WMA>3节段为0.28和0.86;WMSI>1.33为0.28和0.87;收缩末容积(ESV)>46 ml为0.49和0.91;ST段压低和WMA异常>3节段为0.60和0.88.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资料,有助于非Q波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识别.非Q波心肌梗死伴有ST段压低和更广泛的WMA的患者是高危患者,应予积极治疗.
作者:于力;刘怀霖;杨兴明;宋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机体铁及铜的储存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87例冠心病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及头发中铁、铜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及头发中铁含量分别为(42.537 6±14.015 3 μmol/L、(20.976 2±6.757 8) μg/g,高于对照组(34.946 2±13.349 8) μmol/L、(12.713 2±6.115 1) μg/g;铜含量分别为(22.300 0±6.143 2) μmol/L、(10.546 2±1.849 5) μg/g,高于对照组(18.427 1±3.519 3) μmol/L、(7.784 1±1.873 6) μg/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体内铁与铜储存量增加可能是导致冠心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陈萍萍;张建民;王旗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