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道会师术后尿道扩张治疗后尿道断裂136例

李智勇;马高峰;罗孝贞

关键词:尿道损伤, 尿道会师, 尿道扩张
摘要:1984年~2000年,本科对收治的136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行尿道会师术,术后行间断尿道扩张4~6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5-氟尿嘧啶对豫医无毛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对豫医无毛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方法:豫医无毛小鼠(25只)和昆明种小鼠(25只)分别接种S180肉瘤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分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腹腔给予5-氟尿嘧啶,9 d后全部处死、剥离、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豫医无毛小鼠用药组瘤重(0.93±0.38) g,对照组瘤重(2.89±1.15) g,抑瘤率67.7%;昆明种小鼠用药组瘤重(0.23±0.08) g,对照组瘤重(2.56±0.78) g,抑瘤率91.0%.各用药组瘤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用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氟尿嘧啶对豫医无毛小鼠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如昆明小鼠.

    作者:杜春燕;王纯耀;阎红霞;李洪涛;杜献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垂体腺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1例视神经保护体会

    垂体肿瘤为颅内的常见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第三位.2001年2~12月对垂体腺瘤11例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现将治疗中视神经保护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跃信;樊锐太;李国文;郭有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DNA原位PCR检测

    目的:探讨原位PCR技术对检测基因组变异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原位PCR检测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并以健康昆明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PCR反应液不加Taq DNA聚合酶、不加引物和引物不带生物素作为对照.结果: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石蜡组织切片中检测到清晰的杂交信号,而且杂交信号位于细胞核内;4组对照均未出现杂交信号.结论:原位PCR在基因组变异检测方面实用、有效.

    作者:轩小燕;付庆;杜献堂;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局麻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近年来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本科自1999年以来局麻下采用AF、RF、USS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无1例神经损伤,效果满意.

    作者:殷力;王利民;吴学建;廖文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膀胱颈梗阻16例诊治体会

    女性膀胱颈梗阻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的下尿路症状,常被误诊为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或心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等.作者于1988年4月~2001年7月共收治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16例,根据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尿流率测定及膀胱尿道镜检结果,采用不同疗法,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高永亮;张建立;韦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37例超声影像特点

    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素[1].但如何发现导致胆囊癌的高危结石和预测胆囊结石已癌变或癌前病变,成为当今胆囊癌防治领域的重要课题.作者总结了37例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的超声影像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杨利霞;刘婉华;申志扬;李伟;李凤鸣;吴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药物糊剂充填根管治疗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患牙113颗

    本科1997年以来采用药物糊剂充填感染根管治疗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阎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黄芪水煎液对肿瘤患者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水煎液对肿瘤患者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作用.方法:128例恶性肿瘤经放疗后引起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应用黄芪水煎液和鲨肝醇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黄芪水煎液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100%,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7%和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黄芪水煎液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明显升高患者血中Tc、Th、IgG、IgM和C3水平.结论:黄芪水煎液对肿瘤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邹丹;全宏勋;胡群员;于静;马新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羟基喜树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80例

    羟基喜树碱(HCPT)是从喜树中提取的抗癌新药,可选择性地抑制拓扑异构酶I,干扰DNA的复制[1,2].临床上应用于其他肿瘤已取得了较好疗效[3],自1998年以来,作者将HCPT引入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中,观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罗素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国河北汉族人群4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

    目的:检测中国河北省汉族人群D2S1328、D3S1358、D11S2010、D16S310 4个STR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探究其在法医学应用中的意义.方法:从河北省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的抗凝血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型,银染显色.结果:4个位点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呈共显性遗传.4个基因座联合个人识别率(DP)为0.999 5,累计多态信息量(PIC)为0.980 7.结论:这4个多态位点在中国河北汉族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多态性,所得到的遗传学数据可用于河北汉族人群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

    作者:阎玉仙;丛斌;呼文亮;马玉珍;韩景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不同时限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光镜检查细胞损伤改变,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光镜检查发现,缺血1 h未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坏死;缺血2 h,3 h,6 h组,出现细胞坏死及凋亡改变,假手术组未见上述变化;随缺血时间的延长Caspase-3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Caspase-3蛋白表达时相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基本一致;缺血再灌注2 h组比缺血再灌注0.5 h组MDA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延长脑损伤逐渐加重,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应在缺血1 h以内进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杨宾侠;王永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和压力-流率比较

    目的:比较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和压力-流率测定的结果.方法:对50例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测定和压力流率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测定时的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量和排尿时间与压力流率测定时相应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排尿量、尿流时间和达大尿流时间2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流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应改进措施,保证其准确性,提高其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会范;齐艳;王庆伟;李源;张雪培;武玉东;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癌组织中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5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0.9%(28/55),iNOS阳性率为43.6%(24/55),VEGF阳性率为50.9%(28/5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iNOS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有关.P53蛋白的表达与iNOS、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演进有密切关系,P53蛋白可能参与了iNOS、VEGF的表达调控.

    作者:焦连华;徐志林;王立东;冯常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显带带型分析及模式图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杜献堂;薛敬礼;杜春燕;邢金山;祝庆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RhD阴性红细胞保存条件探讨

    RhD阴性血源匮乏,在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仅占0.3%左右[1].零上温度保存血液长时间为35d[2].由于RhD阴性患者的数量相对较少,血液不能及时使用将报废.作者采用-80 ℃超低温冰箱保存RhD阴性红细胞以延长保存时间.现就保存条件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程四国;郭如华;张伯伟;李建斌;李秀珍;徐雅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400例VCG与ECG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对冠心病(含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描记心电向量图(VCG)和心电图(ECG),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各项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住院治疗患者,在入院治疗一周时间内,同时描记VCG Frank导联体系和ECG12导联图片,按各自各项诊断标准,做出VCG与ECG各项诊断.结果:各项诊断结果VCG与ECG大多数项目一致(P>0.05),对心肌呈缺血型改变、左心室流出道心肌肥厚、局灶型心肌梗死等检出率VCG比ECG高(P<0.05).对频发房性早搏、频发交界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检出率ECG比VCG高(P<0.05)结论:VCG对心脏缺血、梗死、早期局部心肌肥厚、室内传导异常等的诊断较敏感.ECG用于心律失常诊断,心脏监护较方便准确.

    作者:梁雪;任亚萍;吕培生;梁义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脏血流阻力指数比率在评估小儿肾积水肾脏功能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双侧肾脏血流阻力指数比率判断小儿先天性梗阻性肾积水肾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例肾积水患儿(共34侧积水肾脏,2个月~12岁,±s(5.9±4.3)岁),按积水程度分为4度(组);35例正常小儿(23 d~12岁,±s(6.1±3.1)岁),分别按年龄分为3组(4岁以下、4至7岁、8岁以上).肾积水组患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内叶间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然后计算阻力指数比率(resistive index ratio, RIR=患侧肾脏RI/对侧肾脏RI).并比较各参数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积水肾脏RI明显高于正常小儿肾脏(P<0.05),积水对侧肾脏的RI明显低于正常小儿(P<0.05).正常小儿的RI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有45.7%的正常小儿的RI>0.7.正常肾脏的阻力指数比率(resistive index ratio, RIR)与年龄无关(P>0.05).各年龄组的肾积水患儿RIR均明显高于正常小儿(P<0.05),仅有8.6%的正常小儿RIR>1.10.结论:RIR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小且与肾积水程度有一定相关,故比RI更适合于小儿肾积水肾脏功能的诊断.

    作者:吕宇涛;文建国;张艳;秦石成;常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射频热化疗对膀胱癌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射频热化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热化疗组(n=30)和化疗组(n=28).采用红细胞花环直接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患者术后1周及热化疗或单纯化疗后第2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热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IL-2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数、TN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第2周,热化疗组CD3+、CD4+T淋巴细胞数,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化疗组TNF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化疗对膀胱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金平;马顺利;王耀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下结肠切除11例体会

    本院2001年1月~12月,共实施腹腔镜辅助下结肠切除术11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呼兵;阮翊;杨运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患者尿动力学变化

    目的: 研究女性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NNDSD)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Dantec Duet Logic尿动力学检查仪测定11例NNDSD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并与5例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S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NNDSD组和DSD组患者中,膀胱压力容积测定(CMG)显示逼尿肌不稳定分别为5例和4例;大膀胱容量(310.0±87.6) ml和(220.0±55.6) ml;大尿流率(11.2±5.8) ml/s和(7.8±4.6) ml/s;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5.41±1.99) kPa和(5.88±2.98) kPa;残余尿量为(63.5±50.4) ml和(56.0±28.3) ml;尿道压力升高大于8.83 kPa前者为3例,后者1例.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女性患者可能存在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贮尿期症状多见,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下降,排尿期膀胱内压力升高和部分患者尿道压力升高,尿动力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培;文建国;魏金星;武玉东;刘会范;齐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