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保君
目的:构建AFP mRNA的real time RT-PCR标准定量模板.方法:提取肝瘤细胞株BEL7402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并纯化AFP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结果: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效率为81.8%,经酶切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PMD-18T载体内.结论:成功构建了AFP mRNA的标准定量模板,可应用于该基因的real time RT-PCR定量检测.
作者:王建国;聂常富;李荣;荆晓岳;王福利;曹淑娥;张宴;何蕴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术中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临床随机选择主动脉(AO)阻断时间在60 min以上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检测术中不同时间点脂肪酸结合蛋白(HH-FABP)水平和右心房心肌内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①试验组AO开放后20 min,40 min,60 min血清HH-FABP均较AO阻断前及开放即刻升高(P<0.01或P<0.05),且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AO开放即刻及开放后20 min心房心肌内MPO与阻断前相比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与阻断前相比明显增加(P<0.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H-FABP与AO阻断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组r=0.9624,P<0.01,对照组r=0.7031,P<0.05.结论: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有利于心肌保护.
作者:法宪恩;权晓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5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0.9%(28/55),iNOS阳性率为43.6%(24/55),VEGF阳性率为50.9%(28/5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iNOS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有关.P53蛋白的表达与iNOS、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53蛋白、iNOS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演进有密切关系,P53蛋白可能参与了iNOS、VEGF的表达调控.
作者:焦连华;徐志林;王立东;冯常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Gamma射线照射是否影响体外培养的人树突状细胞的表型.方法:利用含有重组的人GM-CSF(800 U/ml)和IL-4(500 U/ml)的RPMI 1640培养基从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树突状细胞(DC).在培养的第6 d加入5 mg/L的脂多糖(LPS)继续培养24 h促使DC完全成熟,于第7 d收获DC并分成2部分,一部分未经Gamma射线照射的DC用作对照组,另一部分的DC用30 Gy剂量的Gamma射线照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的表面分子.结果:Gamma射线照射减少树突状细胞CD86,CD80 和HLA-DR,尤其是CD86分子的表达(P=0.007 2).结论:Gamma射线照射影响DC的表型.
作者:曹孟德;张超;肖保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RhD阴性血源匮乏,在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仅占0.3%左右[1].零上温度保存血液长时间为35d[2].由于RhD阴性患者的数量相对较少,血液不能及时使用将报废.作者采用-80 ℃超低温冰箱保存RhD阴性红细胞以延长保存时间.现就保存条件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程四国;郭如华;张伯伟;李建斌;李秀珍;徐雅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病例不断增多[1~5].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若能及时发现并予正确处理,绝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否则,极易导致支气管狭窄或闭锁[1~5].作者就本院收治的6例创伤性支气管狭窄或闭锁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先忠;刘献武;郑怡章;王俊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主要的原因之一为滤过泡瘢痕形成.近年来有人将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青光眼术后,证实它可以抑制滤过道瘢痕的形成[1].但因其剂量大、给药次数多、疗程长,眼部并发症相对高,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作者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青光眼滤过术中的5-Fu接触、改良巩膜瓣的形状和缝合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高亚林;陈秋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等技术原位检测了20例银屑病患者(试验组)皮损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皮肤细胞中与衰老细胞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细胞.结果:银屑病皮损中衰老细胞、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数均比正常人皮肤增多,试验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5%/10%、80%/30%、70%/20%,经χ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衰老细胞与凋亡细胞的增加共同对银屑病增殖代谢加快起到部分代偿作用.
作者:李红文;丁一;雍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MDA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DM)对家兔急性脑外伤后脑组织c-fos蛋白和神经元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家兔24只.随机抽取4只作为对照组.余20只利用颅脑外伤自由落体打击器造成一侧脑外伤,伤后动物被随机平均分为外伤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动物在外伤后立即腹腔注射DM 50 mg/kg,对照组和外伤组在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伤后6 h后处死各组动物,取左顶叶伤灶及周围皮层制作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设备检测伤灶及周围脑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计数坏死神经元.结果:对照组未见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外伤组可见大量的片状棕黄色c-fos蛋白阳性细胞,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胞浆内,少数存在于胞核中,部分核仁也呈深褐色.治疗组可见弥散分布的阳性细胞,呈点状或小片状棕褐色颗粒,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分布较稀疏,也主要表达于胞浆内.DM治疗后6 h单位面积内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5.8±2.0)较外伤组(19.8±3.6)显著减少,而灰度值(113.3±6.4)较外伤组(74.3±6.2)明显增加,坏死神经元百分数38.2%也较外伤组的62.8%低(P均<0.01).结论:兔脑外伤后右美沙芬治疗可抑制继发性损害因子c-fos蛋白的表达,提高神经元对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的耐受性,增加神经元存活率.
作者:阎东明;张志强;冯祖荫;宋来君;徐国本;保建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通径分析对大学生自然人群神经症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评价通径分析在心身医学研究中的适用价值.方法:利用河南某高校在校生心理健康调查资料,进行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引起神经症的直接原因是负性生活事件、神经质和精神质素质(P<0.001),父母的不良教育和偏爱因素起到间接作用(P<0.05),正性生活事件的发生起到缓解作用(P<0.05).结论:通径分析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误差略大,有待于扩大样本和引进其他相关因素来减少误差.
作者:冯丽云;李克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方法: 对20例(3.5~73岁)下尿路梗阻导致的肾积水组和10例(13~67岁)无肾积水的对照组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与压力-流率测定,并记录不同膀胱灌注量的逼尿肌基础压力.结果: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11例 (55%),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5例;而对照组仅发现1例(10%)DSD,未发现有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逼尿肌基础压力,平均逼尿肌大收缩压和残余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在灌注量逐渐增加时高逼尿肌基础压力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多伴有逼尿肌功能异常,提示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的形成及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庆伟;齐艳;刘会范;李源;吕宇涛;文建国;宋东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症状未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再次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症状未改善15例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根据结果选择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存在不稳定性膀胱(4/15); 逼尿肌收缩乏力3例;膀胱出口梗阻5例;外括约肌痉挛2例;真性尿失禁1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有效13例,无变化1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症状未改善患者明确病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金星;张雪培;文建国;武玉东;刘会范;齐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作者在西药降糖、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用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DN患者8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秦海梅;徐青;杜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辛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1].作者观察了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62例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
作者:朱喜玲;陈金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正常情况下足月初产妇的胎头双顶径于临产前1~2周时进入母体骨盆入口平面,称为胎头衔接(也称入盆).若临产时经腹检查胎头仍高浮,称为胎头未衔接或未入盆,容易造成头位难产.作者就108例此类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苑中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HLC小鼠血液学指标及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提供HLC小鼠的生物学数据.方法:分别对HLC小鼠、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进行RBC、WBC、BPC、Hb测定及白细胞分类计数.α-醋酸萘酯酶法染色观察其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HLC小鼠RBC、WBC、BPC、Hb与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小鼠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基本一致.HLC小鼠T淋巴细胞总数、T辅助细胞及T抑制细胞与昆明小鼠及无毛小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C小鼠血液学指标与昆明小鼠及无毛小鼠相一致,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趋于正常,可作为新的小鼠近交系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邢金山;杜春燕;薛敬礼;李洪涛;阎红霞;樊波;史崇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妊娠期子宫局限性收缩比较常见,声像图类似子宫肌瘤,易引起误诊,现将62例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申志扬;杨利霞;李凤鸣;李伟;吴和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HLC近交系小鼠骨髓微核自发率.方法:将HLC小鼠、无毛小鼠及昆明种小鼠各分为2组,一组取骨髓涂片观察,另一组腹腔注射100 mg/kg环磷酰胺,18 h后取骨髓涂片观察,计算微核率.结果:HLC近交系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自发率与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HLC近交系小鼠与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P<0.01),但3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C近交系与无毛小鼠及昆明小鼠微核自发率相似,对环磷酰胺诱变剂的敏感性相一致.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杜春燕;薛敬礼;李洪涛;章金涛;阎红霞;樊波;祝庆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主、客观因素,进一步提高尿动力学的检查质量.方法:对150例尿动力学检查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努力改进测定方法,提高尿动力学检查质量.结果:发现影响尿动力学检查的因素有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和操作技术因素等,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检查方法,保证了尿动力学检查的质量.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存在许多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在检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尿动力学检查的质量.
作者:刘会范;齐艳;王庆伟;张雪培;武玉东;李源;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位PCR技术对检测基因组变异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原位PCR检测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并以健康昆明小鼠皮肤和脾的石蜡组织切片、PCR反应液不加Taq DNA聚合酶、不加引物和引物不带生物素作为对照.结果:豫医无毛小鼠皮肤和脾石蜡组织切片中检测到清晰的杂交信号,而且杂交信号位于细胞核内;4组对照均未出现杂交信号.结论:原位PCR在基因组变异检测方面实用、有效.
作者:轩小燕;付庆;杜献堂;李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