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红;崔湧;王俊科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建立在体大鼠肺I-R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开胸后机械通气120minB组,I-R组,阻断左肺门60 min,开放再通气60 min;C组,七氟醚加I-R组,缺血前吸入1 MAC七氟醚30 min,开放再通气同时吸入1 MAC七氟醚60 min;D组,七氟醚组,持续吸入1 MAC七氟醚120min.观察各组实验结束时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肺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B组及C组肺W/D较A组和D组显著升高(P<0.01,P<0.05),SOD含量显著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肺MDA含量较A组和D组显著升高(P<0.01),C组肺MDA含量较B组低(P<0.05);C组肺W/D、肺MDA显著低于B组(P<0.05),SOD高于B组(P<0.05);病理切片见B组、C组部分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水肿并有出血,以B组改变较为严重,炎症积分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七氟醚对在体大鼠肺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艳红;崔湧;王俊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儿,男,2月余,体重5 kg.因反复抽搐4 d,发现低血糖11 d入院.检查示: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75.0 pg/ml,胰岛素21.0 mu/L,C肽4.60 ng/ml,血糖0.8 mmol/L.胸片、ECG未见异常,CT平扫胰腺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予口服糖液,同时静脉滴注思他宁,血糖控制在5~8 mmol/L左右,如停止补糖,则血糖迅速降至2 mmol/L以下,并出现抽搐现象.诊断为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拟行胰腺次全切除术.
作者:史昊鸿;张学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吸入麻醉药对交感神经活动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8只兔被随机分为三组:安氟醚组、异氟醚组和地氟醚组.兔麻醉、肌松和人工通气后,暴露肾交感神经并记录其电生理活动.分别吸入呼气末浓度为0.8%、1.6%、2.4%、3.2%安氟醚,0.6%、1.2%、1.8%、2.4%异氟醚,或3.0%、6.0%、9.0%、12.0%地氟醚.结果交感神经活动在兔吸入2.4%安氟醚、0.6%异氟醚和6.0%地氟醚时分别增加到44%、36%和32%,当进一步增加吸入麻醉药的浓度则抑制肾交感神经活动.血压随着吸入麻醉药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而心率除了2.4%异氟醚诱发心率减慢外无明显变化.结论安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兴奋交感神经,高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和降低血压.
作者:王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脓毒症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和细胞因子对肝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脓毒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盐水组(NS组)和丙泊酚组(P组),模型制作12h后NS组和P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丙泊酚.在给药前和给药4 h后分别取静脉血,并在给药4h后取肝制备肝线粒体和组织匀浆,分别采用Clark氧电极技术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ELISA法检测IL-1β和IL-6,分光光度法测定NO水平.结果NS组的RCR和ADP/O明显低于C组,丙泊酚能改善其呼吸功能;NS组给药前后IL-1β和IL-6水平明显高于C组,而P组给药4 h后的IL-1β和IL-6水平较NS组明显降低,且NS组NO较C组和P组显著升高.结论丙泊酚能通过降低IL-1β和IL-6水平,减少肝组织NO的产生,从而保护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善细胞能量代谢.
作者:谭华;简道林;吕作均;余伶俐;张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犬心脏停搏(CA)复苏后再灌注期间脑矢状窦血浆内皮素-1(ET-1)及脑氧代谢变化.方法健康杂种家犬6只,电击引起室颤(VF)性CA 8 min后,行开胸心肺复苏,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控制通气4 h,取动脉血及脑矢状窦血行血气分析及ET-1测定,观察CA前及CA后再灌注30、60、120、240 min时的脑矢状窦血浆ET-1及脑矢状窦氧饱和度(SsO2)、氧利用率(O2UC)的变化.结果与CA前比较,脑矢状窦血浆ET-1在CA后再灌注120、240 min时显著升高(P<0.05);脑SsO2在CA后再灌注30 min时显著升高(P<0.05),但在CA后再灌注240 min时显著降低(P<0.01);脑O2UC在CA后再灌注30 min时显著降低(P<0.05),但在CA后再灌注240 min时显著升高(P<0.01).结论CA复苏后脑循环ET-1水平升高,可能影响大脑灌注,导致脑氧代谢发生变化.
作者:杜权;葛衡江;刘怀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谷氨酸对脑缺血性损害引起的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接受15 min双侧颈总动脉夹闭,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缺血同时腹腔内注射大剂量谷氨酸单钠.在缺血-再灌注后6 h分别收集血浆和小肠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和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32磷]-ATP标记核因子-κB(NF-κB)寡核苷酸探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成像组织中的NF-κB,计算机软件半定量分析NF-κB活性变化.实验当中,连续监测血液动力学参数改变并记录.结果脑的短暂性缺血可引起肠TNF-α含量的轻度增加,而谷氨酸单钠可引起肠中的TNF-α含量显著增加;缺血联合应用谷氨酸单钠可使肠中的TNF-α含量较单独应用谷氨酸单钠时显著减低;NF-κB活性检测结果与TNF-α含量变化相一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基本保持在基线水平.结论大量谷氨酸可增加肠的炎症反应;谷氨酸增加肠的炎性反应主要通过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途径而实现的.
作者:徐磊;吕然;嵇晴;孙杰;徐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女,27岁,因停经35+周,胸闷、气促半月入院.既往有甲亢病史4~5年,间断服用丙基硫氧嘧啶、心得安.入院时T 37.5℃,BP 135/85 mmHg,HR 108次/分,WBC7.8×109/L,甲状腺三碘原氨酸(T3)2.5 ng/ml(正常值0.6~1.8 ng/ml),甲状腺素(T4)19.8 μg/dl(正常值3.5~12μg/dl),促甲状腺激素(TSH)<0.01 mIU/L(正常值0.35~5.5 mIU/L).入院后给予丙基硫氧嘧啶50 mg每日3次,心得安10 mg每日3次.
作者:喻剑萍;易春芳;张学康;张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男,61岁,入院诊断为右侧扁桃体肿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0余年,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现血压控制平稳,ASAⅡ级.入院查体:右侧扁桃体肿大至中线,大小约为3cm× 2 cm×1.5 cm,基底宽大,表面光滑,质韧,无出血.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律不齐、非特异性T波改变.
作者:李海;左明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