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麻醉后积气致一过性神经刺激二例

赵丽艳;陈可新;常庚申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一过性, 双下肢, 肌张力, 硬膜外腔, 下肢麻木, 增强, 胫前肌, 股骨颈, 反射, 查体,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导管, 连续硬膜外, 自主活动, 效果满意, 生命体征, 皮肤感觉, 囊肿, 利多卡因
摘要:例1 男,58岁,右股骨颈囊肿,ASA 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颈囊肿清除术.L1~2椎间隙穿刺置管,注入1.3%利多卡因20 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毕顺利拔出硬膜外导管.次日患者感觉双下肢麻木,但未引起重视,逐渐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查体:T11以下皮肤感觉迟钝,双下肢肌张力增强,膝反射增强,巴氏征阳性,胫前肌肌力3级,无大小便失禁.考虑硬膜外血肿,即行胸腰段椎管CT扫描,示T11~L3硬膜外腔积气,未做其他处理.6 h后患者自觉下肢麻木减轻,查体:双下肢肌张力、膝反射仍增强,但较前有所恢复,胫前肌肌力4级.10 h后查体:双下肢感觉、肌张力、膝反射均正常,复查CT示硬膜外腔积气消失,16天后痊愈出院.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巨大血栓形成一例

    患者女,19岁,右下肢烧伤后10余年发生湿性坏疽,拟行右下肢大腿中下1/3截除术.术前检查:血常规WBC 11×109/L,RBC 3.1×1012/L,Hb 76 g/L,Hct 31%, PLT 179×109/L;尿常规示RBC±/HP、WBC++/HP;血生化示ALT、AST、TBIL、DBIL均在正常范围,BUN 7.9 mmol/L,CRE 125 mmol/L;B超示肝脾肾未见异常.

    作者:董绍兴;苏丽红;温增哲;张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恩纳乳膏用于小儿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常见的小儿急诊手术.国内常用的是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复合麻醉,常有屏气、呛咳等不足.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恩纳乳膏(EC)涂布于支气管镜表面对此的预防作用.

    作者:余海;李运福;王莹;王泉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围术期意外低体温

    全麻围术期体温过低致苏醒延迟时有报道,但是在硬膜外麻醉围术期由于意外的低体温而导致意识障碍罕见,本文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李扬;童华;熊利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甲亢病人行双瓣膜置换术一例

    患者男,3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入院,拟行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Ⅱ级.入院后查患者除有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体征外,尚有消瘦、突眼、心慌、多汗的症候群.TT3(三磺甲状原氨酸)8.09 nmol/L(参考值1.4~3.4)、TT4(总甲状腺素)287.69 nmol/L(73~155)等六项指标均比正常值明显升高.

    作者:林跃华;陈伟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双瓣膜置换术毕试减起搏心律诱发室颤一例

    患者女,58岁,体重55 kg.因二尖瓣狭窄(MS)、二尖瓣关闭不全(MI)、主动脉瓣狭窄(AS)、主动瓣关闭不全(AI)、房颤(AF)、左房血栓,拟行双瓣置换(BVR)加左房血栓清除术.术前经强心、利尿心功能已恢复到Ⅱ级.ECG示AF;胸部X线平片示双肺瘀血,心胸比为0.62.术前肌注吗啡10 mg、东莨菪碱0.3 mg.

    作者:程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氟醚对大鼠不同脑区NMDA受体功能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大鼠不同脑区NMDA受体(NR)的功能亚单位NR1磷酸化的影响,揭示吸入麻醉药抑制NR开放的机理.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吸氧)和实验组(吸异氟醚),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吸入异氟醚后大鼠大脑皮层、脑干、海马的磷酸化NR1蛋白量以及NR1蛋白量的变化.结果大鼠吸入1.75%异氟醚20 min后.大脑皮层的磷酸化NR1蛋白量比对照组下降41.6%,脑干、海马的磷酸化NR1蛋白量也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9.8%和39.9%(P<0.01);但NR1蛋白表达量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结论异氟醚可抑制NR1的磷酸化,这种作用是吸入麻醉药抑制NR通道开放的重要原因;而NR1细胞内C-末端磷酸化位点可能是异氟醚作用于NR通道的直接或间接位点.

    作者:陆建华;党健;黎海蒂;刘靖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酸奶误吸鼠呼吸衰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酸奶误吸鼠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 33只Wistar大鼠在人工呼吸下经气道注入酸牛奶.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至13.3 kPa以下时,将动物随机分成三组.Ⅰ组(n=11)为对照组,气道内未注入任何物质;Ⅱ组(n=11)在附加0.49 kPa呼气末正压(PEEP)30 min后经气道注入PS(200 mg/kg);Ⅲ组(n=11)在附加PEEP的同时经气道注入等量PS.测定并记录动脉血气值、潮气量等.结果注入酸奶后所有动物的PaO2均明显下降.自分组后Ⅰ组的PaO2未见改善;Ⅱ组的PaO2在PS注入后逐渐升高,(与Ⅰ组比较,P<0.05);Ⅲ组的PaO2在PS注入后显著升高,(与Ⅰ、Ⅱ组比较,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潮气量等在Ⅰ组未见明显变化,而Ⅱ组及Ⅲ组均有明显改善,尤以Ⅲ组更显著.结论气道内注入酸奶能导致呼吸衰竭;单纯应用附加PEEP的人工呼吸不能明显改善此种严重的低氧血症;PS补充疗法能明显改善肺功能,且以PS早期治疗效果更明显.

    作者:张丽荣;李文志;赵福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拔除喉罩后迟发性严重喉水肿一例

    患者女,46岁,体重50 kg,因患子宫肌瘤、继发贫血入院.经常规检查后拟行全子宫切除术.体检未见呼吸道有异常,既往无过敏史.

    作者:梁增兰;沈永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后积气致一过性神经刺激二例

    例1 男,58岁,右股骨颈囊肿,ASA 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颈囊肿清除术.L1~2椎间隙穿刺置管,注入1.3%利多卡因20 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毕顺利拔出硬膜外导管.次日患者感觉双下肢麻木,但未引起重视,逐渐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查体:T11以下皮肤感觉迟钝,双下肢肌张力增强,膝反射增强,巴氏征阳性,胫前肌肌力3级,无大小便失禁.考虑硬膜外血肿,即行胸腰段椎管CT扫描,示T11~L3硬膜外腔积气,未做其他处理.6 h后患者自觉下肢麻木减轻,查体:双下肢肌张力、膝反射仍增强,但较前有所恢复,胫前肌肌力4级.10 h后查体:双下肢感觉、肌张力、膝反射均正常,复查CT示硬膜外腔积气消失,16天后痊愈出院.

    作者:赵丽艳;陈可新;常庚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格列苯脲对丙泊酚、氯胺酮、依托咪酯及咪唑安定致兔离体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氯胺酮、依托咪酯及咪唑安定对乙酰胆碱预处理的离体气管条的作用,并探讨该作用与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关系.方法采用离体气管条模型,首先观察丙泊酚、氯胺酮、依托咪酯及咪唑安定对乙酰胆碱预处理气管条肌张力的变化;然后用格列苯脲孵育,观察丙泊酚、氯胺酮、依托咪酯及咪唑安定对肌张力的影响.结果丙泊酚、氯胺酮、依托咪酯及咪唑安定都可以舒张气管平滑肌;而用格列苯脲孵育后,可以部分阻断上述各药舒张气管平滑肌的效应(P<0.01).结论丙泊酚、氯胺酮、依托咪酯及咪唑安定对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与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作者:陈岗;李利生;张俊民;米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眶下神经阻滞引起过敏性休克一例

    患者男,17岁,体重42 kg,因反复鼻塞、流脓性鼻涕数年来我院治疗.术前诊断为化脓性鼻窦炎,拟局麻下行上颌窦根治术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入手术室后,用2%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1∶20万)混合液1 ml行右眶下神经阻滞.不久,患者即头晕、耳鸣、神志不清.

    作者:刘淑萍;李艳;刘亚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与评价

    全身麻醉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病人意识消失,手术区肌肉松弛,伤害性应激反应消失.然而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完善,肌松药和镇痛药在临床的大量应用,在达到后两种要求的同时,往往掩盖了患者是否存在意识的问题,因此术中知晓日益突出.新报道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0015%~0.2%,在美国每年有3~4万例病人发生知晓[1].所以麻醉深度监测,避免术中知晓是现代临床麻醉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提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或AEPI)的监测指标,使听觉诱发电位(AEP)波形的形态得以数量化.AEPI的临床应用已通过了美国FDA、欧洲CE、中国SDA的认可,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正在广泛进行.为了更进一步认识AEPI,现将AEPI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佘守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成人房间隔缺损麻醉后多次心跳骤停抢救成功一例

    患者男,49岁,53 kg,因活动后心悸2年入院.术前心率63 次/分,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王古岩;刘白玲;李立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光眼小儿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眼内压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全麻中呼吸道操作会引起血压、眼内压升高,对于青光眼患者监测眼内压有其重要意义.国外曾有对于患青光眼成人全麻中呼吸道操作时眼内压变化的报道[1~4],还没有青光眼小儿与眼压正常小儿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眼内压的研究,作者将小儿在全麻中眼内压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林洪启;郭浩轶;张继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连体新生儿分离术麻醉处理一例体会

    我院近期对出生1天的连体女婴行分离术,现报道如下.连体儿,出生1天,体重6 kg,两新生儿腹部与下胸部相连(相连范围约3 cm×5 cm).连体儿其中一女婴(简称连体大),发育较好,头颅饱满,哭声有力,估计体重3.5 kg.另一女婴(简称连体小),发育较差,头颅小而尖,面色苍白,哭声细弱,喉发育不全,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干NFDA3音,估计体重2.5 kg.CT示连体于上腹部,连体小肠段前疝与连体大肝前壁相贴.

    作者:王浩;金泉英;王则娅;付月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05岁老人安全实施蛛网膜下隙阻滞一例报告

    患者女,105岁,体重51 kg.因右股骨颈骨折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查体:一般情况可,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术前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92 g/L,肝肾功能均正常.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改变,右心轻度肥厚;心肺无明显异常;肺功能为轻度阻塞性减退.

    作者:朱秋峰;沈宏亮;王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吗啡复合氟哌利多行PCEA致锥体外系反应二例

    例1 女,38岁ASAⅠ级,因右大腿肿块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肿块切除,麻醉药选择0.2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术中平稳,手术顺利,术毕经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选择负荷量、持续量、PCA给药模式,其剂量分别为5 ml、2 ml/h、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药配方为100 ml药液中含吗啡5 mg、氟哌利多10 mg、布比卡因150 mg. 作者单位: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作者:叶军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