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何爱荣;李玲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观察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二重感染等.防治方法 严格使用指征,预防为主,发现不良反应多数为对症治疗.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抗感染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只有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此类药物,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76例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46例,女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固定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一年之后,进行随访,了解到76例患者骨折均愈合,48例患者的功能评价为优.结论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赵学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创新护理管理策略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相关因素及护理管理策略,以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36例住院发生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的年龄、疾病因素、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因素、环境设施、陪伴质量、护理人力管理等因素影响跌倒事件的发生.结论 创新并建立完善护理管理策略是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有力保障.

    作者:高庆军;张冬岩;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手术室全期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分析

    目的 对手术室全期护理中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在进行手术室全期护理工作中,从其工作性质,及其工作职责出发,对其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常见护理缺陷等,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在医院护理人员中,定期组织会议进行学习及讨论,以对防范措施加以完善.结果 在手术室全期护理工作中,安全问题显著减少,防范措施得当提高,并获得不断完善.结论 在手术室全期护理中,应重视其安全问题,以保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为其生命安全,提供基本的保障.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预防医学(检验科)管理模式探讨

    预防医学检验是一门与公共卫生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食品安全等学科既有密切联系但又不尽相同的一门独立的科学.检验科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非常重要的科室,它不仅为相关学科和部门提供准确、科学、及时的检验数据,还给CDC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检验人员的素质决定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饮用水等的安全.如何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强化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检验科与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是检验科面对的主要问题.这就是我们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深化CDC、检验科的改革,正确面对和处理今后工作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冯济尧;庞亚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1例乳腺增生患者,给予患者实施逍遥散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51例患者通过治疗,治愈26例,占51.0%;有效22例,占43.1%;无效3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结论 采取逍遥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乳房肿块,疗效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132例,在采取中西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治愈46例(34.8%),显效39例(29.6%),有效41例(31.1%),无效6例(4.5%),治疗总有效率为95.5%.结论 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中,一定要注意各种护理措施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李杰;李影;谷小敏;房庆华;吕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治疗24例病例中痊愈18例,好转6例,出院后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合并症,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现,治疗以休息、抗病毒、保护心肌、中医中药等为主.

    作者:左丽丽;刘艳蓉;田兴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病人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43人的营养护理疗法,休克纠正过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天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 43人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36-82天.结论 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吴秀艳;程佩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做好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指导.方法 从心里、术前、术后和出院4个方面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和病人进行康复指导.结果 43例经系统康复训练、均痊愈出院.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孟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嘱行为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2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另一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焕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妇科子宫肌瘤手术采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将我院96例进行子宫肌瘤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复方异丙酚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比两种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HR、SpO2等相关麻醉前后数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各项数据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作为新一代的阿片类镇痛药在临床针对妇科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中较芬太尼具有术后苏醒快、恢复良好,拔管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和防治

    目的 对脊柱结核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进行探究.方法 对该院在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40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这140例脊柱结核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均为手术治疗,这14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或者后路的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术以及加行内固定术.并对患者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对引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根据随访记录发现本次收治的140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9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71%;在这29例患者中,胸腹膜损伤的有3例,神经功能障碍的有2例,术后感染的有7例,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有1例,脑脊液漏的有3例,手术应激反应的有2例,早期植骨排异反应的有2例,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的有2例,愈合后复发的有8例.结论 脊柱结核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旦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加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高朝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告知及知情同意制度在防范护患纠纷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对患者落实护理告知、知情同意制度,以达到减少护患纠纷的目的.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90例及对照组410例.实验组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4个主题的护理告知、知情同意.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入院宣教.结果 实验组共发生护患纠纷38例,对照组发生65例.结论 护理告知、知情同意制度的落实,可减少护患之间冲突,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李玉兰;高艳艳;梁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DCA循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总结了我院PIVAS的质量管理经验.通过采取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质量管理,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有效减少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和隐患.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是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了解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病例都接受同样的医护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手术完成后的24h之内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的两周之后再进行康复训练,进而对两组人员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的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在治疗时间六周之后将两组人员进行对比,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两组案例的肢体功能康复率分别是70.00%和50.00%.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住院天数对比分别是37.3±2.2d与43.1±2.3天.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前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起到积极影响,减轻病人痛苦,对患者的健康有积极意义.

    作者:章丽香;冯群;李海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目的 分析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有完整记录的780例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分为两组,携带药品、抢救器械到现场给予系统救治者510为院前组,到医院后才开始治疗者270例为院内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死亡人数,抢救成功率.结果 院内组270例患者中,死亡30例,抢救成功率仅88.9%;而院前组的510例患者由于得到了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及时救助,仅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7.8%.院前组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院内组,而抢救成功率高于院内组(P<0.01).结论 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能降低死亡数,提高抢救急救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廖翠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囊肿和肾囊肿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52例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加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患者的术前心理辅导、术中操作配合、术后病情观察,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成功率.结论 熟练掌握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治疗流程,正确实施硬化治疗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措施,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董菊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

    目的 针对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防范对策,以期提升护理品质,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方法 以病患为中心,就各项护理隐患采取相应措施,彻底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大限度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极力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 作为护理质量的关键要素,护理安全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

    作者:李建菊;范娟;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内科常见病,常因多种因素尤其是感染因素导致病情加重,重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治疗重点是改善气流受限,恢复可逆部分,纠正低氧血症,消除二氧化碳潴留,现将治疗护理简述如下.1 氧 疗严重COPD患者典型表现为低氧血症.长期的低氧血症使患者活动能力受限,体重下降,精神改变.肺泡低氧引起肺血管收缩,虽使V/Q通气提供血流比值大于或接近正常,但引起肺动脉高压,血管通透性增强.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可使肺动脉压及阻力下降,减少渗出,运动耐量增加.

    作者:张桂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供应室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的实施体会

    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的实施体会.方法 针对2011年度与2012年度的消毒护理工作进行比较,以2011年度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对照组,2012年度实施护理过程工作的质量监测为观察组,比较两年临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供应室护理过程实施工作质量的监测,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工作质量监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分工的顺利完成,又明显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史荣花;刘莹婷;张思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