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岩;郎洪敏;那云朗;郭纯艳
压疮I期(淤血红润期):此前为压疮初期,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一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坏死溃疡期压疮的护理摘要外伤截瘫合并压疮的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慢性肾功能衰竭截瘫患者合并IV度压疮的患者却较少见,通常外伤截瘫患者IV度压疮者,只要通过外科手术就可以恢复,但只要合并慢性肾衰竭就不建议手术,只好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急救转运危重患者时的护理要点.方法 应用德国产万曼便携式呼吸机对我院31例危重患者在急救或转运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观察抢救成功率及转运意外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均稳定,22例患者抢救成功.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外伤导致的颅内出血患者各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除2例抢救成功外其余7例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急救及转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晓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对导致医院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防止医院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措施.只有提高药房药剂人员对处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大程度上避免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医院患者和医院的利益.
作者:杨云志;贾庆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方法 以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数及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100%分别下降为干预后的29.4%、34.3%、38.7%;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的6.5d、6.5d、6.1d分别下降到干预后的1.6d、1.8d、1.9d.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2年1-6月份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特点和趋势,从而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2012年1-6月我院排序前十位抗菌药物的消耗情况及消耗金额占药品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并分析.结果 β-内酰胺类应用频率较高,硝基咪唑类和喹诺酮类使用频次较低,氨曲南、头孢他啶有盲目乱用现象,每月抗菌药物的前十位消耗金额占药品消耗金额的比例趋于平稳.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仍存在个别品种用药过度、集中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相关措施的落实.
作者:武生芳;张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行药物联合窄谱UVB治疗的方法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银屑病患者行药物联合窄谱UVB治疗资料及护理的全过程,并作出总结.结果 32例银屑病患者治疗有效,无并发症发生,对消除或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促进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月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脑水肿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脱水剂和髓袢利尿剂的联合应用是目前脑水肿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中托拉塞米是一种新型的吡啶磺酰脲类髓袢利尿剂.近十余年的研究显示,托拉塞米在脑水肿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具有利尿作用更强、生物利用度更高、半衰期更长、作用更持久,且对电解质、血糖、血脂代谢均无显著影响的优点.本文就新型髓袢利尿剂托拉塞米治疗脑水肿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定佑;朱飞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64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64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精湛的护理技术与医生配合治疗.结果 64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经积极救治其中59例患者抢救成功,继续接受治疗;5例患者抢救治疗失败临床死亡.结论 对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的患者急诊护理是治疗的关键,可以明显的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解新民市已婚妇女健康水平,我市开展大规模妇科疾病的普查工作,检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已婚育龄妇女2126人,共查出各类妇科疾病15种765例,患病率为36%,其中妇科炎症532例,占患病总数的69.5%.结论 常见妇科病呈增加趋势,其中妇科炎症占大多数,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定期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是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的关键.
作者:兰艳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地佐辛用于食管癌开胸手术全麻诱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并准备行开胸手术治疗的下段食管癌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麻醉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咪唑安定0.05mg/kg,观察组顺序静脉注射地佐辛0.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异丙酚1-2mg/kg进行诱导,对照组用芬太尼3μg/kg代替地佐辛进行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切皮时、拔管前、拔管即刻各时点(T0-T6)的MAP、HR数值,以及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前后的不良反应和躁动程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T0-T3时点无显著性差异,在T4-T6时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躁动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毕恶心呕吐的比较,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有利于食管癌开胸手术全麻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减少患者术后躁动的同时,并不延长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麻醉效果好,有利于开胸手术的安全.
作者:范向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大志;房晓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现代化护理管理在儿科护士长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方法 在介绍我院2011年1月-12月的儿科护士长工作中所采用的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搜集2011年以及未实行现代化护理管理的2010年的儿科护理纠纷、护理满意度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对比,以此评价现代化护理管理是否具有积极作用.结果 无论是在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还是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2011年的统计结果都要明显优于未实行现代化护理管理的2010年,且P<0.05,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可以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推广和进一步的应用.
作者:喻选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乙肝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为医护人员通过对于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我们对健康体检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有了主要的途径分析,本文的目的 就是通过对于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的乙肝感染的情况调查,来为我们更好地预防与治疗乙肝提供科学的数据.
作者:高峰;李晶;刘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四逆散加味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60例,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逆散加味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明显疗效,同时也能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7年9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77例产后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找出其出血的原因,同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对所有患者的防治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结果 导致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主要对患者采用子宫按摩、缩宫素、手取胎盘、米索前列醇、清宫、宫腔填纱,止血药物的应用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结论 对于产后出血疾病,需要及时找出导致出血的原因,并采取对症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康复.
作者:赵华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对表浅性膀胱癌进行彻底切除,术后即刻或24小时内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30mg+灭菌注射用水20ml)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29例.结果 一次性切除本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29例,3个月至24个月进行术后随访,其中共2例复发,再次以相同方法治疗,定期进行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浅性膀胱癌疗效确切.
作者:汤祺;陈亚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在妇产科中加强母婴同室管理措施防止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现象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以及相应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出生的86例新生儿及产妇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措施对A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采用针对性防感染措施对B组母婴进行同室管理.对两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产妇对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产妇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新生儿,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明显高于A组产妇,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产妇对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明显优于A组产妇,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产妇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产妇,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妇产科中加强母婴同室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在院期间出现感染现象,可以产妇在短时间内适应角色的转变,使其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其对母婴同室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作者:曾丽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诱因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2010年2月-2012年6月诊治的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产科急性DIC的发病诱因是妊高症、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死胎等.成功抢救47例,治愈率90.4%.结论 早期诊断、祛除诱因、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DIC的治愈率.
作者:张苏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检验科是医院进行各种理化检查的医技科室,所得出的检验数据直接作为临床分析和判断的依据.所以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对医疗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医疗纠纷也容易在这一环节出现,一旦检验报告出现错误,就会引起医疗纠纷.本文主要探讨检验科防范医疗纠纷的几点对策.
作者:张鑫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临床分析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探讨其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护理后,50例患者完成手术后,恢复均为良好,未出现并发症,腹部伤愈合,在手术后4d内均痊愈出院.结论 针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梅智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