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航
健康教育是责任制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医院已经开展此工作很长时间,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肌梗塞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较少复发率,预防并发症,促进其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高了责任制护理质量,并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作者:朴香兰;全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并发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4例并发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利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利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重症监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并发肺部感染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高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采用PICC技术治疗肿瘤的患者60例.结果 在PICC技术治疗肿瘤过程中,经正确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治疗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提前拔管现象,未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 PICC技术治疗肿瘤期间,经正确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意义.
作者:王敏;贾月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新活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新活素针用治疗法.结果 20例患者在接受新活素用药治疗后,呼吸困难情况和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控制,同时,心脏指数、测定射血分数、心功能分数以及每分输出量均有了显著改善.结论 作为非洋地黄类药物的代表,新活素是一种安全系数高、见效快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选择.
作者:马红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级别不同分为三组,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随COPD病情加重,气胸、肺结核、心力衰竭、肺部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组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OPD病情加重,临床疗效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症较多,早期的及时诊断和救治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降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 针对我科收治的4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准确的发现出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结果 4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其中有40例患者经过有效地治疗和细心的护理转危为安,有5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无效临床死亡.结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病情恶化速度快随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上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有效地救治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杨素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对手术前的83例(139眼)老年性白内障进行检查,观察患眼各部位形态结构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回声,重点观察晶状体的形态结构及内部回声.结果 83例中56例(67.5%)双眼同时受累,发生白内障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前后囊、中央区甚至整个晶状体内可见点状及团块状强回声.其中皮质型84眼(60.4%),浑浊型46例(33.1%),核型9例(6.5%),本组患者中伴发玻璃本浑浊112眼(80.6%),伴发视网膜脱离3眼(2.2%).结论 高频超声是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前首选的一种辅助检查.
作者:吕耀鹏;杨学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婚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孕期自我保健的方法策略.方法 我院产科门诊部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接收了120名孕期产检妇女和预备分娩产妇,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各项统计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P<0.05),且两组之间在孕期检查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孕期健康教育干预使得年轻夫妇的孕期保健意识有了大幅提高,能自觉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掌握了许多优生优育知识,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缺陷率和死亡率,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赖玉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2007男1月-2011年6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的出血症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能够安心接受医疗护理,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在康复工作中积极接受治疗方法,从而达到好的身体机能.结果 经过正确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工作,使治疗效果达到大化,保持病情的稳定性,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几率.结论 运用正确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抢救、观察和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确保患者减少住院时间,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刘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亦不少见.全年均可发生,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达30%.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研究发现,有的患者可由血液、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及皮疹水庖中分离出MP.证明MP可以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肺外器官系统的疾病.
作者:王蔼红;卢石;李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5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全部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口腔感染预防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经护理后,对其口腔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发现,19例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护理2-3d后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改善;6例患者经护理后4-7d,感染情况得到缓解或消失;未发现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现象.本组护理后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 正确有效的口腔护理,在预防白血病口腔感染,提高感染治愈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燕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当前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迫切要求对现行的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与举措.
作者:王延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其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势在必行、意义重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各级主管部门应当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强化,全力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成效.
作者:陈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研究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早产低出生儿童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55例给予早期单纯静脉营养.观察两组体重增长、腹胀、呕吐、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和达到肠内营养时间.结果 试验组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达到肠内营养需要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少.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能明显增加患儿体重、缩短患儿对胃肠喂养的适应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珊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用药的方式,治疗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用药的形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用药的方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健;徐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乙肝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为医护人员通过对于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我们对健康体检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有了主要的途径分析,本文的目的 就是通过对于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的乙肝感染的情况调查,来为我们更好地预防与治疗乙肝提供科学的数据.
作者:高峰;李晶;刘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1例,根据患者的胆碱酯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长托宁肌肉注射,同时服用胆碱酯酶复能剂,给予患者护理措施,观察所有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及死亡率.结果 经过抢救及临床观察和护理,6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爱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颅脑外伤的手术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60例,皆采取手术治疗,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30例,采取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为预后良好有18例,中度残疾有8例,重度残疾有3例,植物状态有1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GOS评分为良好有10例,中度残疾有11例,重度残疾有5例,植物状态有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良好,对比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占有优势,其预后良好,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都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3)β-D-葡聚糖试验(即G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呼吸科治疗的疑似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痰培养,并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对患者血清及纤支镜肺泡灌洗液中的(1-3)β-D-葡聚糖进行检测.结果 痰培结果显示病原菌主要为两大类,念珠菌与曲霉菌,感染例数分别是178例和14例,其中确诊的有38例,临床诊断病例有32例,拟诊有58例,定植有64例.血清样本的葡聚糖浓度在诊断指标分组中和灌洗液具有一致性.结论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与痰真菌培养相比具有简便、快速、阳性率高的特点,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一种有效、早期、快速的方法,其与痰培养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马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0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对20例急性中毒患者整个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做心电图常规心肌酶学检测.结果 经积极救治20例毒蕈中毒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对广大群众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到毒蕈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性,不可随意采食野蕈,以免发生中毒.
作者:宋立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