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额肌瓣悬吊术矫正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及护理

刘旭垚

关键词:上睑下垂, 改良式额肌瓣悬吊术, 护理
摘要: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常见的眼部病变,多由于上睑提肌发育不良或支配上睑提肌的中枢、周围神经缺陷造成上睑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的颜面部畸形[1],重度上睑下垂者,上睑提肌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上睑遮盖整个瞳孔,可导致患儿形成剥夺性弱视,不仅严重影响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发育,而且此类患儿常呈现耸额扬眉、仰头视物等特殊体态,会影响到容貌和患儿的心理发育[1].手术是该病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目的是提高下垂的上睑,恢复正常的睑裂高度,使视轴摆脱下垂上睑的干扰,防止弱视,既要达到生理功能的恢复,又要达到美容的目的.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治疗应选择在儿童时期进行,2-4岁时手术较为恰当.传统的手术方法繁琐、创面大,术后反应重,易复发.对儿童先天性重症上睑下垂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及规范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人群体检中异常心电图的相关分析

    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体检的心电图研究,了解其异常心电图的成因、发生几率和分部情况.方法 对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6200例体检者做心电图总结并比较,按照体检者的性别、年龄分类,分析心电图异常的特点.结果 对6200例体检者进行综合统计后得知,女性群体中,心电图异常者数量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异常心电图中,除了体检者被检查出窦性心动过缓、过速和心室预激等心脏疾病,心电图出现异常的几率是同健康体检人群的年龄成正比的.结论 对健康的成年人进行有规律的心电图检查,能够有助于预判心脏疾病,以防后期的加重.

    作者:利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 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对2010年2月--2011年6月来自我院的5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由于小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误诊率较高,使用小剂量的氨茶碱和阿奇霉素联合使用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 提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及时的做出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高小儿的生活质量,避免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

    作者:邱建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护理

    目的 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5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如果确诊为结脑,应尽早抗结核治疗,并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患儿的用药护理及出现惊厥和抽搐时的护理,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控制疾病和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

    作者:王英杰;商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美沙拉嗪联合奥硝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美沙拉嗪联合奥硝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奥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3.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9.4℅,对照组为32.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奥硝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停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春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行产前超声会诊的7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对比胎儿出生后结局和超声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显示,胎儿卵巢囊肿、肾源性囊肿及消化道梗阻是为常见,也易诊断的;而肠系膜囊肿相对少见,诊断也有一定的难度.结论 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腹部是否有包块的重要方法,超声诊断易发现囊性包块,临床应根据囊肿包块形态、大小、位置和血流等情况判断腹部囊性包块的病因、部位及特征,从而可提高临床诊断胎儿腹部囊肿包块的准确性.

    作者:李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投诉情况以及护理质控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控评分均显著高于的对照组,险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普外科病房的护理工作有效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系数,从而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作者:谢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符合VaD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43例)给予肌注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组(47例)采用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疗程为十二周.每四周随访一次,评估采用MMSE,ADL,CDR和ADAS-cog评分.第十二周时评估患者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同时借助磁共振(MRI)以及SPECT技术检测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治疗差异.并以SPECT为基础,采用三维断片分析(3D-FA)比较正常志愿者组与血管性痴呆组的CBF影像FD(断面大小)均值,用以显示脑血流影像是否异常,以及脑血流减少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组的MMSE,ADL,CDR和ADAS-cog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经过十二周的治疗,治疗组的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MRI显示,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海马萎缩程度大幅度减轻,SPECT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梗死区域明显减少,血流灌注增加.三维立体表面发射(3D-SSP),显示脑血流减少的三维分布情况呈两种情形,表明在血管性痴呆的微血管病变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器质性病变.结论 加兰他敏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和智能状况治疗VaD是有效、安全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借助SPECT技术可以对血管性痴呆的分型更加详细.

    作者:白洁;徐亚茹;张艳丽;王瑞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失败分析

    在临床的实际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患者的静脉条件和医护人员的水平有高有低,所以一震见血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需要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下面真对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失败的相互关系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作者:张剖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支气管异物误诊为喘憋性肺炎1例报告

    了解支气管异物及喘憋性肺炎的诊断,对支气管异物误诊为喘憋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张芙蓉;米景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卵巢囊肿患者,并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卵巢囊肿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选择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治疗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1周内全部出院,并在1个月后恢复正常生活,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出院时间较晚,恢复也较缓慢.结论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高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CT影像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的CT影像以及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3月到2010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50和另外的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例作为分析对象,将糖尿病结合肺结核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他们的肺部CT影像资料、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首先,在对5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肺部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他们中大多数在肺段出现结合病变,具体有39例,占78%,其中,同一个病例可能伴随存在多种病变形态.其次,在实验组50例糖尿病肺结核患中发生在上、中、下叶的分别有24、17、9例,对照组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中发生在上、中、下叶的分别有29、0、11例,两个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的CT影像以及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病灶形态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肺部CT影像资料有利于确诊,及时治疗.

    作者:王克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输液反应及护理

    输液是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途径,具有全身高效等特点,但由于受药物质量、输液环境、配伍及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往往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而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下面是笔者在门诊工作中总结出的几种常见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作者:张敬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于党政办工作创新的探索

    党政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枢纽,起着智囊性的参谋作用、综合性的协调作用和保障性的服务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党政办工作在职能定位、人员素质和思维方式上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采取新方法,转换新思路,挑战新困难,认真当好三种角色,为单位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是对党政办工作的有益探索.

    作者:祖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是基层的卫生服务,为探讨老年人健康情况,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方法 收集2012年本中心对辖区内274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检出高血压病1442例,高血压检出率为52.62%,检出高脂血症1194例,高脂血症检出率为48.34%,心电图异常检出1094例,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39.92%,心肌酶异常检出1120例,占40.87%,空腹血糖异常(>6.1mmol/L)检出796例,检出率为29.05%,肝功异常252例,占9.19%,肌酐异常187例,占6.82%,尿素氮异常179例,占6.53%.结论 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较高,心肌功能、肝功能等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引导老年人健康饮食、适宜运动,学会养生非常重要.

    作者:李海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儿童肱骨远端骺离型骨折60例X线征象分析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是儿童常见的儿童肘部外伤,因该部位骨骺因年龄差异而造成尚未出现或部分出现.由于骨骺未骨化,X线征象发现较少,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X线征象认识水平,统计2007--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肱骨远端骺离型骨折60例X线征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玉东;梁春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40例普外科患者及15例护士为观察组,另选取风险管理以前的40例普外科患者及15例护士,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健康宣教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有利于规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谭莉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在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对缓解患者手术时紧张恐惧的心理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病人及手术特点,结合护理工作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对病人进行访视并对手术方式、方法及结果等与病人沟通.结果 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获得佳的手术,提高了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结论 加强术前访视、术后随访,能够提高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牛铁铮;韩玉顺;薛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应用厄贝沙坦降压的疗效及其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口服,每天75mg,每日1次,持续口服8-12个月.结果 39例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有显著降低(P<0.01),患者心彩超结果表明患者LVDd、IVST及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患者左右肾动脉血管壁厚度及内径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尿肌酐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在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同时能提高患者心功能并改善肾动脉血管壁厚度及内径,逆转心、肾损伤,值得应用.

    作者:陈常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析CT影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CT影像检查在诊断肠胃间质瘤时的应用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3月到2012年11月进行手术确诊的肠胃道间质瘤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资料和其他临床资料.结果 60例肠胃道间质瘤患者中,良性21例,交界性与恶性39例;肿块横径在3-20cm之间,形状包括圆形、分叶形及类圆形;肿瘤边界清楚41例,边界模糊19例;患者术前诊断显示,良恶性准确率86.7%,诊断有无转移符合率94.4%.结论 CT检查比较清晰的显示肿瘤部位、生长方式、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特征等,并能及时对转移情况进行分析;详细观察及深入分析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特征,有益于患者手术前诊断.

    作者:王良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通过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6例,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通过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5例患者为实验者,剩下的通过常规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治愈6例,显著改善4例,有效率仅为32.26%;而实验组的45例患者中治愈26例,显著改善12例,有效率达到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牢固,能够使患者在治疗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顾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