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金壮;薄锋

关键词:年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影响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存在插管等侵袭性操作、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和贫血程度.结果 413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39例,感染率9.44%;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感染在住院时间超过11d、合并基础疾病、抗生素应用高、进行过侵入性手术操作的78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结论 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和合并基础疾病是与医院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秩和比法在商场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商场空气质量现况,以保证公共场所空气卫生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某地4家大型商场进行采样并检测,对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等3项指标观测值的单项指数值应用基于加权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经过计算,A-D商场的加权秩和比分别为0.7135、0.5656、0.5860和0.5484,排序结果与综合指数法和指数综合法相差较大.比较各商场加权秩和比的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值y的95%CI可知,除A和D商场空气质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两两商场空气质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本方法评价商场空气质量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简单明了.实际应用时,应区分不同资料和比较目的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客观判定不同商场空气质量的排序和分类,为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潘静祥;孙爱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胃镜检查中效果观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胃镜检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电子胃镜检查中往往受到胃分泌物、大量粘液泡沫影响,使检查视野不清,操作不便,影响诊断准确率,延长检查时间.合理掌握口服消泡剂的时间,可以使消泡效果显著,检查视野清晰,使内镜直视检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丽萍;林学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观察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应用

    目的 对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其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并发穿孔的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一时间行开腹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4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①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大于对照组(82.2%),且P <0.05;②手术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 <0.05;③并发症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2.2%)小于对照组(20.0%),且P <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疗效确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德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如何提高眼科护理的质量

    眼部痰患的特殊性决定了眼科护理的高难度和高复杂度,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眼科护理质量的因素,然后总结归纳了提高眼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谭晓青;赵西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科的应用

    目的 强化新生儿护理,为新生儿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服务细节,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结果 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有力保障了护理安全,和谐了护患关系.

    作者:温晓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4例),时比两组患者分娩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治疗组患者产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体征选取合适的分娩方法,减轻对患者及新生婴儿的威胁,提高患者及新生婴儿生活质量.

    作者:马艳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与对策

    在手术中,安全护理直接决定着护理质量的好坏,并且安全护理有助于确保医疗的安全.作为给患者实施手术和抢救重症患者的特殊地方,手术室的护理直接决定手术的成功,进而关涉患者病情的好转.由此可见,加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手术的质量.本文结合当前手术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手术宣安全护理的对策,从而强调了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有利于确保手术室的安全,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亚热带地区三军联合演习卫勤保障分析

    我部处于亚热带地区,在夏季环境温度高,空气湿度大,风力小.于今年举行为期8天三军联合演习,卫勤保障具有有别于单兵种演习的特点.现总结如下.1参演人员多,分散行军,不便保障本次演习参演人员多,参演军兵种多,包括海军、陆军、空军,又有装甲兵及高射炮兵.人员分散,保障难度大.二是长距离机动,生活规律被打乱,机动距离远,动用装备多,机动行军,睡眠严重不足,加上长途奔袭,运动强度大,路线长.身心疲劳,容易出现各种状况.三是野外驻地高温、高湿、饮食卫生、生活条件差.四是驻地条件复杂,杂草丛生,南方地区各种有害植物、昆虫多,易引起疾病.

    作者:叶江枫;吴龙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

    脑卒中俗称“中风”,临床起病急、死亡率高,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鼻饲法是将胃管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药物和水分的方法,是满足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需要的佳途径,鼻饲法是一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根据本人多年来的临床积累,现就胃管的选择、置管时间、方法、鼻饲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谈谈经验.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目的 对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750例未实施专门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A组,与2011年6月——2012年5月750例实施专业系统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B组,就输液期间安全事故发生率进行对比,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未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过程中实施专业系统的质量控制的A组在因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配血及配血前后消毒问题导致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事件共210例,远高于实施了专业系统的质量控制后发生输血安全事故B组的30例(P <0.05或0.01).结论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有别于临床输血检验方法,其检验方式主要有血液采集、鉴定血型以及交叉配血等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方面的输血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余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79例手术后鼻饲护理体会

    目的 探索脑出血病人术后鼻饲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1年8月住院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鼻饲采用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结果 79例患者鼻饲后出现误吸1例,返流6例,胃潴留8例,腹泻31例,托管3例,堵管1例.结论 脑出血患者长期鼻饲出现并发症,不可避免.出现并发症可以通过护士和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共同干预,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天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2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急性期发作时采取佳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为止对128例急性发作的支气管哮喘病人采取的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将128例随机分为两组,64例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溶液+沙丁胺醇[2]为治疗组,其余64例患者雾化吸入丙托溴铵混合液+注射氨茶碱液作为对照组.用药半个小时后对血浆中Pa02、PaC02[3]浓度进行测定,判断患者支气管哮喘程度.结果 128例哮喘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所减轻,治疗组和对照组统计结果进行x2检验,p <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期发作时,两组结果相对比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溶液+沙丁胺醇对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于亚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应用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徐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对照组只实行一般的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实施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不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度,而且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此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高卫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36脑梗死并发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脑梗死并发糖尿病的临床分析及预后.方法 将136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40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96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 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控制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提升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口腔科感染的探讨

    目的 为了防止医院口腔科的感染.方法 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严格按照区域化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结果 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根据口腔护理特点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医院的感染.结论 加强口腔护理管理控制对于医院感染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立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视角下造口患者护理

    本文在对直肠癌造口患者手术前后实行人文关怀前后,运用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阳娟;陈晓芳;陈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采血车上献血的不良反应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市某采血丰总献血6420人次进行分析,观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原因.结果 6420人次中共发生献血不良反应72例,发生率为1.12%,其中心理因素是造成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占55.6%.结论 心理因素是造成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因素发生的主要原因,要加强采血车上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和干预,消除献血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安全.

    作者: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肺结核合并真菌等感染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真菌、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0例合并有真菌、细菌感染的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其中19例为初治,11例为复治,病理过程较长而重,病变范围广,多有空洞,并发有细菌、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常被原发病掩盖,易发生误诊,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大部分病例抗结核及抗感染治疗均有效.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真菌感染呈增多趋势,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王晨;苏宏正;王会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外护士差异比较与思考

    目的 通过中外护士差异比较,引发我国护理教育的思考.方法 采取筛选类比及5分制的方法.从众多国家的护士中筛选出同一特定环境、特定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护士进行分组,每组50人进行对比.结果 我国护士在英语水平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在静脉穿刺技术、学习能力、吃苦耐劳方面有优势.结论 我国护理院校应重视英语教学.引发如何继续发挥我国护士自身优势,借鉴它国护士之长更好的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思考.

    作者:程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术的同时剔除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从本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实验组,在行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实施肌瘤剔除术.随机选取同期单纯剖宫产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产后出血量及对新生儿影响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手术只要把握好相关手术指征,基本都很顺利.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只要掌握好相关手术指征,行剔除肌瘤术是可行的.这样,不仅能避免患者二次手术,还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熊闺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