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勇
公务员由于要承受更多来自于单位体制、机制、工作任务、家庭期望、自身人格等方面的挑战;并被要求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如果应对压力的方式不正确,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其中多见的是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是以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疼痛为主的反复出现的一类综合征,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主要分析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办法.主要从一般护理,特殊护理,心理护理以及使用解毒药物这几方面进行了讲解.后得出,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首先要详细了解中毒的情况,然后再根据每位中毒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消除患者体内的毒物,使其尽快的康复.
作者:高静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吸氧流量对改善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 60例Lc患者,随机分为2L/min组(n=30),4L/min 组(n=30),在LC术后持续吸氧6h.检测2组间LC术后30min和6h的血气指标并观察2组间Lc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结果 4L/min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4L/min组手术后PaC02、Pa02、pH等血气指标较2L/min组均有差异.结论 提高吸氧流量能降低Lc术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改善LC术后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征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我市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实施员工职业化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的观点;论述了“职业化”对于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从业员工的意义,并对怎样实施员工职业化管理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作者:马玉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肾脏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案中唯一有效的是透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进行透析治疗.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高血压,降压治疗可以降低血透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为了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制定佳降压方案,笔者根据患者肾脏疾病情况及其血压状况对本院118例血透患者进行分析并评估降压药物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刘雪波;梁立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 对2001年3月到2010年12月收治145例单侧锁骨中段骨折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手术组76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非手术组69例,采用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年,肩关节评分在随访各时相点,手术组优良率98.7%,非手术组优良率76.8%,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骨愈合时间手术组15.6周,而非手术组为28.6周,有显著差异(P<0.01).非手术组有8例骨不愈合及9例骨畸形愈合,比手术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神经刺激症状非手术组6例,手术组无,差异有显著性(P<0.01).他残余痛、关节活动障碍、再骨折及与钢板有关并发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成人锁骨中段骨折都有效,但手术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合及后遗症的发生,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作者:张重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气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 -2011年番禺区中医院骨科门诊40例脾肾气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运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统计数据并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骨密度(BMD)均上升,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比单纯的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邓伟强;郭淑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所取得的疗效.方法 对于这45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的方式.结果 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我院都对其进行了术后随访,在对其随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所有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满意,手术的切口都在一期内愈合,神经、血管没有受到损伤也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功能评定我们均采用Neer的评分标准:其中术后恢复优秀的有31例患者,恢复良好的也有10例,恢复一般的有4例,91.11%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结论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是现今好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的优点也很多,如:手术的操作相对容易,固定也比较结实,对于骨头及软组织的损伤也非常小,术后骨愈合效果也很好.
作者:李世清;郝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前,我国县区级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少、素质低、任务繁重、待遇较差.这种现状极大地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质量.所以说,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就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者:胡剑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高频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56例腋臭患者经皮下浸润麻醉,利用高频电针插入腋下毛孔,电灼破坏毛囊及大汗腺,封闭毛孔,愈后随访、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6例腋臭患者中,治愈46例;有效10例;无效0.经第一次治疗的有效的10例腋臭患者中,8例进行第二次治疗,全部达到治愈标准.结论 高频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腋臭创伤小、出血少、不痛苦、效果佳,无副作用,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刘长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结合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经验和临床试验结果,探析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从我院随机选取的2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能有效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 20例病患中有16例进行恶性肿瘤行根治切除术;证实为晚期局部转移、浸润者有4例,对其行姑息性旁路手术;腺癌术后,有18例患者存活7个月到5年,有2例患者存活5年以上.结论 依据患者临床试验反映出的情况,结合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肿瘤生长的位置、病发的特性、病变的范畴等因素,有选择性的对患者实施根治切除或者肿瘤切除等手术措施,基本能有满意疗效;晚期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并且条件特殊的患者,无法实施根除性手术,为了提高5年存活率以及保证日常生活需求,应该对患者进行旁路手术.
作者:张少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疗效.方法 本文收集整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28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通过精心的临床护理之后,其预后效果良好,未出现临床感染、肠梗阻以及肠穿孔等临床并发症.结论 临床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主要是通过有效控制患者的腹膜炎症以及预防出现并发症.在进行一系列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后,让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与生理状态,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预后效果.
作者:张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50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平均每组25例.甲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在甲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乙组盆腔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甲组;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明显早于甲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耐受人数明显少于甲组;实际疗程明显短于甲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甲组.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介绍了安慰剂效应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临床应用的注意点.为更好地发挥安慰剂效应,有效地开展临床医护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韩慧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特点以及急诊就诊的特点、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1年2月我院接收的心血管急诊患者1060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对患者心血管病种的分布、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进行分析,总结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特点.结果 急诊心血管患者中,以高血压患者为主,其次是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在第一、第四季度居多,冠心病患者多发生在一、二、三季度.患者的急诊时间多发生在上午8点-12点以及晚上8点-10点.结论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中以高血压患者为常见,并且近年逐年增加;冠心病患者仅居高血压患者之后,是造成心血管急诊中第二天因素;高血压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分布与季节有较大关系,患者进行急诊的时间以早上和晚上为主.
作者:吴展兴;彭小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60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尿量指标及母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尿量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硫酸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全面改善母婴的预后,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沙吾亚·孜亚达;娜迪亚·阿吾德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63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63例腹股沟疝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32例和31例腹股沟疝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显效的为15例,有效的为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1%,而治疗组的32例患者中,显效的为19例,有效的为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式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不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且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脑血管病为死亡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尤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约占70%),随着人口老龄化,受卒中困扰人群逐年增加,由此引起瘫痪,语言功能障碍,痴呆,不仅使患者生存质量低下,更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与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应用培元通脑胶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改善症状方面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腾跃;李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自2004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原固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 结果发现出现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婴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经过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后,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是引发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未出现该病症的新生儿要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以减少发病的可能性,对已经出现该病症的患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情恶化而引起严重后果[1].
作者:雷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本文将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7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7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甚佳,未出现严重性的并发症.结论 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将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孙彩虹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