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隆平霞;陈洁;李海燕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配合
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国际公认较好的一种髋关节成形术[1],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为主,同时保持关节稳定,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肢体等长,恢复运动功能和减少残疾等.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共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YB-1与肿瘤发生相关因素探讨

    Y-box结合蛋白(Y-box binding protein,Y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从低等到高等多种生物中的蛋白质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顺式作用调控元件,也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转录因子,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YB-1(Y-box binding protein-1)蛋白是Y-box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与多种癌的发生、发展呈相关性.对YB-1的研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可能成为肿瘤诊治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作者:赵振华;李雪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00例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肾实质切开取石中的肾功能保护.方法 采用术中不阻断肾蒂,肾切开取石过程中采取挤压及全层一次缝合的方法,完成200例.结果 200例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不多,术后复查肾功能无变化.结论 该技术操作简单,出血少,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许跃军;徐洋涛;王芝千;田伟;刘晨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观察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目的 对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例58例,并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将患者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为标准分成1级、2级、3级三组.经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法对颈总动脉自内膜内表面至中膜外表面的厚度动脉内径进行测量,并观察颈动脉斑块.结果 经比较发现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高,且(P<0.05).且同血压分期成正比.高血压组斑块的检出率较正常组高,且(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会发生显著增加,并且同血压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值得注意.

    作者:谢毅;肖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谈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技术与心理辅导体会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提高该类型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2011-01至2012-01于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患者14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进行系统性痛疼护理的70例患者分为TG组,将进行术后普通护理的70例患者分为OG组.对术后1周内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TG组患者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患者例数明显大于OG组,TG组理想镇痛率率为84.29%,OG组为57.1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传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出生并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12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分常规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每天给予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等刺激,出院前示范并指导家长在家训练.结果 在新生儿期开始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结论 早期干预方法操作简单、有效可行,花费少,适合各级医院推广.

    作者:钟林;万玉莲;廖青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肛肠病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肛肠病手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我院2011年1月-12月行肛肠病手术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肛肠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以尿潴留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40例无尿潴留37例,尿潴留3例;对照组无尿潴留28例,尿潴留12例.两对比组的有效率、显著率比较差异大,有显著意义.结论 肛肠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关洁明;杨美琼;邹光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注射用维生素C冻干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 以维生素C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成冻干粉针剂.方法 以外观、成型性和复溶性为指标,摸索维生素C冻干制剂处方和工艺,制备维生素C冻干粉针剂.结果 以甘露醇为赋形剂,-15℃预冻2h,-30℃预冻2h,升温至-17℃时保温13h,升温至0度时保温3h,升温至10度时保温2h,后升温至45度干燥,保持12h.制得的产品外形饱满、疏松,成型性好.结论 维生素C冻干粉针剂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李磊;秦丽君;姚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创伤骨科内固定物失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创伤骨科内固定物失效的原因,寻求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改进措施.方法 对创伤骨科内固定物失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回顾2006年1月-2012年1月共37例创伤骨科内固定物失效病例(男23例,女14例),临床分析导致内固定物失效的原因:术后过早负重、劳动、骨质疏松、内固定物选择不合适、不适当的功能锻炼、再次外伤、未及时植骨、感染、金属过敏等.结论 术中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合理使用内固定物,及时植骨、围手术期管理、术后健康教育、早期合理功能锻炼、定期随诊随访是预防内固定物失效的根本措施,内固定物失效后选择合适的翻修内固定方法予以改进治疗.

    作者:于洪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腺瘤在数字胃肠低张造影中的影像表现分析

    十二指肠腺瘤是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腺瘤常见,好发于十二指肠第1部分和第2部分,交界处的后壁,由大量增生而分化成熟的Bruner腺形成的腺瘤.本文对16年来我院诊治的十二指肠腺瘤的病例的影像诊断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其病人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直肠癌结肠造瘘术后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直肠癌造瘘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直肠癌乙状结肠造瘘50例,上述患者均给予直肠癌乙状结肠造瘘术,术后均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完成顺利,术后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消失,术后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直肠癌结肠造瘘术后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史寿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青年脑梗塞发病诱因及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分析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为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青年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相关治疗及预后康复护理.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结果 诱发青年脑梗死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因素.72例患者中24例动脉粥样硬化,占33.3%;12例因血管栓塞诱发,占16.7%;腔隙性脑梗死10例,占13.9%;16例因其他原因所致的脑梗塞,占22.2%;10例患者原因不明,占13.9%.治疗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引起青年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及脂质代谢异常,早期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地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对已发病的患者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观察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与对策,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分娩的新生儿1783例,其中新生儿窒息的患儿有52例,对其引起窒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中以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其次为子痫前期,明显高于其他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出现惊厥、需要机械通气、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妊娠期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监测,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出现新生儿窒息,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尽可能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金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提高小儿头皮针输液技术的探讨

    头皮静脉是婴儿期诊断、治疗和抢救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临床、门诊输液和儿科护理中常见的操作性技术.提高小儿头皮针穿刺的技术,必须要求临床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心态,而且要选择合适的静脉,合适的进针部位,采取负压进针的方法,妥善固定针头,这样可以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林燕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家属健康教育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 对产妇家属给予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实施后产妇的心理状态.方法 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措施,不针对患者家属给予特殊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健康教育中针对产妇家属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结果 实验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在健康教育前心理状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健康教育3天后、出院时的焦虑抑郁状态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产妇分娩后给予家属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作者:吴雪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B-Lynch子宫缝合术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目的 探讨B-Lynch子宫缝合术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在我院生产的2312例产妇中,其中剖宫产963例,在剖宫产术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选择53例进行对比观察,27例行B-Lynch子宫缝合术,26例行传统方法处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与结论 行B-Lynch缝合术产后出血明显减少.

    作者:夏和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浅谈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讨论,指出应进一步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作者:瞿慧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使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对118例腹痛患儿进行常规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部位、形态、数量、回声、大小、长短径(L/S值)及内部血流信号,所有患儿经正规抗炎治疗后高频彩超复查观察肠系淋巴结变化.结果 绝大多数患儿(102例)经正规抗炎治疗后高频彩超复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数量明显减少,体积明显缩小,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 高频彩超是诊断小儿肠系淋巴结炎有效且首选的方法.

    作者:陈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接受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出现生低血糖反应的有关原因,以指导科学预防低血糖反应发生.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低血糖者100例,称之为低血糖组;在同期住院糖尿病患者中配对选择未发生低血糖反应者100例,称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等之间的差异.结果 引起低血糖的相关因素有患者的年龄、尿微量清蛋白、血肌酐,而体质指数(BMI)是保护因素.使用预混人胰岛素、饮食无规律是其诱发因素.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如何科学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要加强治疗,及时控制症状,提高BMI,以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作者:费广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耳穴压豆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轻度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法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轻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推广意义.方法 临床观察1级高血压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90天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进行评价,并收集整理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耳穴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可信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笑气镇痛在孕妇分娩产程中临床应用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对笑气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镇痛对产程活跃期的影响活动的观察分析其在产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近几年来在产程中用笑气吸入镇痛的足月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50例,另1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并对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活跃期使用笑气者活跃期平均时间经过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笑气吸入不仅可以镇痛,而且可以明显缩短活跃期时间,从而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进而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适合在麻醉人员紧缺的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郑慧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