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建
目的 深入探讨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56例阑尾炎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超声检查,进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临床分析.结果 对本组56例急性阑尾炎都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并能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雷尼替丁(口服150mg/次,2次/d)、阿莫西林(口服250mg/次,3次/d)治疗患者68例为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小建中片(口服180mg/次,3次/d)、阿莫西林治疗患者68例为观察组,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文明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程序化管理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82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管理组采用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管理组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和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留室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程序化管理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白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中医药治疗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效果.方法 中药在治疗病毒性肝炎上调控研究.结果 HBsAg转阴率为43.3%,总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与所选方剂有很大关系.结论 中医药治疗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协同提高疗效作用.
作者:马永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病案管理的信息化也不断完善,病案管理也由文字书写病历转变为电子病历,不断地转变为信息化病案管理.病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支持,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建平台,以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来提供保障.但是,病案管理的信息化也会给信息的完整性、严密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带来较大的隐患.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完善病案的管理流程、完善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病案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作者:钟肖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自我保健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我所入院治疗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保健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继续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保健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我保健锻炼,观察入院时、治疗两个月后心功能级别、6min步行试验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级别、6min步行试验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两组的心功能级别、6min步行试验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好转,但保健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佳(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加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方法,对于改善其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坤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本文将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0年3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4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进行临床营养护理干预之后,其营养状况与护理干预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临床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来说自身的营养状况与生存质量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而需要长期的坚持调整自己的营养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因营养不良而引发的并发症,进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钱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科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使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80例,并与常规临床上治疗进行了观察与对比,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治疗时间越及时溶栓效果越明显值得推广.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及高粘滞血症患者,由于血管的狭窄,痉挛和血栓行成等原因导致各种运动障碍.降纤酶为蝮蛇毒中提取的丝氨酸蛋白酶是治疗血栓的药物,具有去纤、抗凝、溶栓、降脂、疏通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静脉内溶栓治疗观察,现将结果与疗效报告如下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及推广.
作者:奴尔古扎尔·沙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在脑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随处可见,昏迷患者需要的护理工作也很复杂和多样化.由于患者昏迷长期卧床导致呼吸道无法通畅,此时的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就显得尤为重要.气管切开术是通过手术切开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的一种手术;同时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便于能及时吸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可有效的减少呼吸道所受的阻力,有利于气道内分泌物的及时清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与指导可以有效的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粗隆间骨折施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 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0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其中1例术前褥疮,术后切口感染),优良率达95.24%.结论 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是粗隆间骨折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它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作者:谭正龙;覃俊;韩中金;黄英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以纳络酮为主的综合治疗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疗效,护理观察.方法 对36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用纳络酮为主综合治疗,疗程7-10天.结果 对服用时间少于或等于6次的均临床治愈,有效率97.22%,仅1例服药时间长达1月无效,占2.77%.无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以纳络酮为主的综合治疗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收治30例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强对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大主要症:高热、惊厥、呼吸衰竭的观察护理.结果 30例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5例.结论 加强对乙型脑炎患儿的观察及护理,可使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严重症状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为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青年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相关治疗及预后康复护理.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结果 诱发青年脑梗死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因素.72例患者中24例动脉粥样硬化,占33.3%;12例因血管栓塞诱发,占16.7%;腔隙性脑梗死10例,占13.9%;16例因其他原因所致的脑梗塞,占22.2%;10例患者原因不明,占13.9%.治疗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引起青年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及脂质代谢异常,早期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地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对已发病的患者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改进矿山计划生育工作的医学检查方法,达到女家属计划外生育零发生率的目标.方法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新法(即子宫及附件B超检查),旧法(即尿妊娠试验加宫内节育器检查)],对计划生育对象进行医学检查,观察计划外生育的发生率及常见妇科疾病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用新法对女家属进行检查后,①未发现计划外生育者.②检出了多例妇科常见病,促进了受检者的健康.结论 采用新法对适龄妇女进行医学检查,比用旧法更能有效地促进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作者:郑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生优育和疾病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在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和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时,我们一般都采用了超声辅助检查.实践证明,采用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辅助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对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彭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与对策,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分娩的新生儿1783例,其中新生儿窒息的患儿有52例,对其引起窒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中以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其次为子痫前期,明显高于其他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出现惊厥、需要机械通气、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妊娠期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监测,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出现新生儿窒息,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尽可能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金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老年不典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诊断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救治的58例老年心绞痛患者资料,利用心脏影像学、心肌酶学和心电图等进行监测和诊断,同时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在同期老年心绞痛患者中,不典型患者的比例是45.7%,常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76%.结论 对老年不典型心绞痛患者的表现引起足够的重视,能够使心绞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遏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郝海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p53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程度和功能活性状态与肿瘤发生及癌细胞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及分化关系,以及p53、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组织中p53、MMP-2和E-cadherin表达结果,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MP-2,E-cadherin的表达不仅与Lauren组分型、TNM分期有关,P53、MMP-2,E-cadherin的表达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组织中P53的表达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P53、MMP-2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胃癌组织中侵袭程度强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患者P53、MMP-2、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MMP-2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其所导致的肿瘤细胞增殖及微血管的形成与侵犯转移密切相关.且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协同及促进作用.
作者:王宏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氟尿嘧啶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96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氟尿嘧啶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毒唑治疗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①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观察组治愈29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24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6.358,P<0.01).②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2%;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0.4%.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2.446,P<0.01).结论 氟尿嘧啶治疗多发性跖疣效果理想,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晓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在临床中运用五黄顺气解毒汤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抽选出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自拟的中药方五黄顺气解毒汤,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比对.结果 观察组疗效以及转归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五黄顺气解毒汤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为应用.
作者:古力扎·库尔班;热阳古丽·沙塔尔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