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谈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体会

王雪

关键词:超声, 诊断, 急性阑尾炎, 手术
摘要:目的 深入探讨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56例阑尾炎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超声检查,进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临床分析.结果 对本组56例急性阑尾炎都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并能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我县第一医院和中医院及妇幼保健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住院产妇4386例,对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106例患者,常规于胎儿分娩出后用缩宫素加强宫缩,同时按摩子宫,子宫收缩仍差者,给益母草2-4ml剖宫产术中子宫肌内注射,阴道分娩者宫颈注射;子宫收缩转好后继续给益母草1ml臀部肌内注射q12h共注射6次.结果 106例患者子宫收缩好转出血被控制,而且用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益母草联合缩宫素能有效的促进子宫收缩,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刘雅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010年遵义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遵义市2010年健康教育项目在防治碘缺乏病的效果.方法 对6个项目县(市、区)的目标人群在健康教育项目开展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后小学生碘缺乏病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6.05%(1070/1620)提高到91.48%(1482/1620),平均增幅25.43%,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66.91%(542/810)提高到88.77%(719/810),平均增幅21.86%,二者较干预前显著提高(x2值分别为323.614,112.112,P均<0.005).结论 采用系统的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是提高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达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有效措施.

    作者:谭红辉;李林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积极探讨有效的策略,对推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庄波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学探析

    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原种类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8例,结合临床各项检测分析各病原在引发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分布特点,并探讨病原促发哮喘的机制与针对性的防控对策.结果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有多种,其中病原微生物、变应原、空气污染物是主要疾病促发因素,在58例患儿中占比分别达到53.44%、20.68%和17.24%.结论 针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分析,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是防治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途径,能积极延缓哮喘的发生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杜惠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浅谈门诊伤口护理中如何与患者沟通

    门诊伤口护理是患者接受医院治疗的前站,护士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以及对医院的可信度.门诊患者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及地区,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性格特点及不同需要,护士凭借自身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时与患者沟通,创造一个和谐的门诊伤口护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及纠纷.现将门诊伤口护理中与患者的沟通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凤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早产儿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治疗和护理,如保暖、吸氧和抗感染等,干预组除此之外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出院时体重和住院天数的差异,以及胎儿出生3个月时,行为发育商(DQ)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便秘、喂养不耐受和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早产儿黄疸持续天数、光疗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且干预组出院体重为(2.44±0.54)kg,对照组为(2.10±0.37)kg,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早产儿出生3个月时DQ值总分为(84.2±8.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8±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7,P<0.05),此外干预组DQ值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治疗天数和住院天数,有助于早产儿身体和智能的发育,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人肺炎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特点,为老年人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60例老年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38例(63.3%),好转19例(31.6%),死亡3例(5.0%).经X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27,P<0.05).结论 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治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早期确诊和有效的综合治疗,治疗肺炎与治疗基础疾病同步,抗感染治疗与防治并发症相结合,抗菌治疗是关键.

    作者:张清杰;崔建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为进一步对做好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2例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和针对性护理与观察.结果 本组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痊愈率达到33.33%,显效率达到30.56%,总有效率达到90.28%.结论 我们工作中不仅要掌握一般临床护理基本功,还要掌握高压氧操作技术及其疾病治疗基础理论和舱内护理经验,严格按照安全措施,及早对突发性耳聋病人进行高压治疗.

    作者:何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鼻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游离皮瓣修复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修复术在鼻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25例鼻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使用游离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矫正.结果 25例患者游离皮瓣均理想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早期皮瓣稍肿胀,术后4个月,肿胀基本消失,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年后无1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结论 游离皮瓣修复术操作简单、疗效理想,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职学生血压峰值测量

    目的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呈现昼夜节律性波动,表现为昼高夜低的峰谷变化.目前血压昼夜节律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于血压高峰出现在上午还是下午,学者们的观点也不一致.对于年龄在19-21岁的在校高职女生,血压高峰出现在上午还是下午,缺乏相关报导.本实验目的:通过对高职19-21岁女生2周日间两峰值时段血压的测量,观察血压波动的高峰出现在上午还是下午,并对其波动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118名19-21岁高职女生进行2周日间两峰值时段血压测量与对比.结果 多数实验个体(>62.6%)下午血压峰值高于上午血压峰值.结论 在校高职19-21岁女生血压波动的高峰值出现在下午,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一天脑力、体力活动增加有关,与学生自我调控能力有关.

    作者:孙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两种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患者产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传统护理模式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产后恢复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120例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的情况.结果 两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产后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缩短剖宫产后产妇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泌乳时间,加速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迎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脂异常患者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针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讨论其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并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深入了解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找到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身体状况.方法 采用患者调查表的方式,对144例患者的一把情况,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进行调查表分析,并通过这些来了解两种的关系.结果 如果患者的生活方式水平较好,那么其健康价值水平也会较高,两种是正相关关系.结论 通过提高血脂异常患者的健康价值水平,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自我约束力,并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血脂异常对患者造成的危害程度.

    作者:朱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枸杞子浸出液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枸杞子浸出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通过制备不同浓度枸杞子浸出液,选择金黄色葡萄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试验菌种,检测枸杞子浸出液体外抑菌的敏感性以及对不同试验菌种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枸杞子浸出液对金黄色葡萄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抑菌为高敏感性,对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为中度敏感性;换言之,对金黄色葡萄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抑菌作用较强,对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较弱.结论 枸杞子浸出液有明显的体外抑菌效果,其确切疗效需要体内试验进一步认证.

    作者:谭汉添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妊娠期补充叶酸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孕妇叶酸缺乏可致死胎,流产,脑发育异常.多数研究也表明神经管缺陷(NTDs)发生是因为叶酸缺乏或叶酸代谢的先天遗传错误使DNA生物合成和甲基化循环受到干扰所致.加强孕妇叶酸的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生缺陷.

    作者:聂庆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定量与定性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 观察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定量分析(CMIA)与酶联免疫定性分析(ELISA)检测乙肝病毒五项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检出率对比.方法 对110例乙肝病毒血清五项(HBsAg、HBeAg、HBeAb、HBcAb、HBsAb)定量的CMIA法和定性的ELISA法进行检测,并将HBsAg定值参比血清做不同倍数的稀释,用两种方法检测,分别用配对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判断.结果 CMIA法对HBV-M的检出率高于ELISA法,CMIA法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结论 乙肝五项定量应用目前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这是检验发展的趋势.

    作者:苏青;邹艳玲;范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膝关节镜术患者围手术期100例护理体会

    总结100例膝关节镜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出良好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作者:文中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在ICU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在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我科50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成绩.结果 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出科业务能力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教学中保证了教学质量及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保证护理带教顺利进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带教方法.

    作者:李丽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在给儿童注射预防针中护士与儿童家长沟通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经济投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品种,使得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及时接种上国家免疫规划须接种的疫苗,从而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预防接种工作中,护士与儿童家长沟通及儿童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即帮助儿童及家长,也需要取得儿童家长的信任,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完成预防接种工作意义重大.从护士的角度谈一些实际工作中与家长沟通技巧.

    作者:王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胰十二指肠术后胃无张力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术后胃无张力症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胰十二指肠术后胃无张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胰十二指肠术后胃无张力症患者,经保守治疗和有效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胰十二指肠术后出现胃无张力症,通过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管道护理、肠内营养以及胆汁回输等护理措施,可促进胰十二指肠术后胃无张力症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戴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脑外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成为了脑外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把70例脑外伤患者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了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三类,每组的人数分别为20例、28例、22例,并设置了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脑外伤患者体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并把所得的结果同正常人体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以此来研究脑外伤患者体内的血清hs-CRP水平.通过SPSS软件统计分析发现,脑外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的并且程度呈正相关性关系.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监测脑外伤患者体内血清hs-CRP水平来判断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段绍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