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芳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0年2月到2012年3月共有120例自愿要终止妊娠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60例患者仅给予乳酸依沙吖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胎盘排除时间,宫缩开始时间,阴道流血量,分娩时间以及月经复潮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胎盘排出时间、宫缩开始时间以及分娩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道流血量以及月经复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中孕引产,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作者:史登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性疾病,此疾病比较严重.争分夺秒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是治疗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1年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60例,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艳;高清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复方黄芪颗粒喷雾干燥的佳工艺条件,进风温度为150℃、出风温度为80℃、药液相对密度1.06(60℃)时,喷雾干燥工艺生产出的喷干粉产量高.
作者:赵慧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而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而对于生命晚期的癌症患者尤为珍贵.
作者:高永国;朱玉成;叶福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RE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反酸、烧心和胸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其余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RE的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明显,中重度食管炎的发病率较高,但是绝大多数通过药物的治疗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肖本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每年全国约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会发生1次以上的跌倒事件发生,且这一数字会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一旦发生跌倒事故,将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使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而给老年人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提高老年脑血管患者的防范意识,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作者:任红;杨利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尿液常规检验是医院为基础的检查,对于此项检查应在三个阶段进行质量把关,在分析之前、分析中和分析之后都应注意质量的把关.特别是在对尿液标本分析之前,应注意标本均应规范地进行采集,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如标本不合格即使再好的仪器也无法检查出准确的结果出来.故标本的正确、规范地采集非常重要.笔者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0年2月尿液标本报送情况进行分析,以探寻此项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策,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正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小儿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等,进一步认识此病.方法 使用临床上常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37例小儿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特发性介质性肺炎具有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啰音、干咳及杵状指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发现,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小结节样、弥漫网状、磨玻璃样、纤维条样及蜂窝样改变,其中又以片状的改变为主.结论 胸部的HRCT检查对早期诊断小儿特发性介质性肺炎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李云峰;范宣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工业化生产进程不断加速,各种职业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职业性铅中毒更为突出.本文结合职业性铅中毒的症状及防治等几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作者:汤雪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到201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进行剖宫产手术留有瘢痕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康宁克通和普鲁卡因对手术切口局部注射,对照组使用常规外科切口护理方法,不在腹壁切口周围使用药物.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切口瘢痕情况.结果 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后切口瘢痕均愈合,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良好,瘢痕淡化,患者的满意度高.
作者:高春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高血压病是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重点.其发病与遗传易感和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且这些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与发展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病症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途径.中医学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完整的理论系统和方法,用中医理论来指导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在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有着独特效果.
作者:蒲永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行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80例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血糖过程中血糖波动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王海荣;孟凡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我县第一医院和中医院及妇幼保健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住院产妇4386例,对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106例患者,常规于胎儿分娩出后用缩宫素加强宫缩,同时按摩子宫,子宫收缩仍差者,给益母草2-4ml剖宫产术中子宫肌内注射,阴道分娩者宫颈注射;子宫收缩转好后继续给益母草1ml臀部肌内注射q12h共注射6次.结果 106例患者子宫收缩好转出血被控制,而且用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益母草联合缩宫素能有效的促进子宫收缩,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刘雅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例食管癌肉瘤患者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结果 13例食管癌肉瘤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切除率为100%,其中3例有淋巴转移,6例有粘膜侵犯,3例有外膜侵犯,1例侵犯肌层.结论 食管癌肉瘤侵袭性低,术前确诊困难,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刘双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讨论,指出应进一步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作者:瞿慧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观察脑梗塞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病患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使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73.5%;对照组3例死亡,总有效率为41.2%,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中医综合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使用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肢体功能,不良反应少,后遗症低,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韩德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在当前的医学领域中,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飞速发展、具有广阔的涉及面的学科.现在的医学影像学以静态拓展至动态,以形态学拓展至分子、功能影像学,以定性诊断拓展至定量诊断,以二维拓展至三维,以纯粹的诊断拓展至治疗与诊断同步.与原始的医学影像学相比,当下的医学影像学的优势以及所涉及的领域有多个方面.如何使医学影像学在教学方面得以优化以及调整,使之在进行科研、临床和教学中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应该进行深入研究[1].
作者:郭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以维生素C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成冻干粉针剂.方法 以外观、成型性和复溶性为指标,摸索维生素C冻干制剂处方和工艺,制备维生素C冻干粉针剂.结果 以甘露醇为赋形剂,-15℃预冻2h,-30℃预冻2h,升温至-17℃时保温13h,升温至0度时保温3h,升温至10度时保温2h,后升温至45度干燥,保持12h.制得的产品外形饱满、疏松,成型性好.结论 维生素C冻干粉针剂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李磊;秦丽君;姚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病案管理的信息化也不断完善,病案管理也由文字书写病历转变为电子病历,不断地转变为信息化病案管理.病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支持,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建平台,以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来提供保障.但是,病案管理的信息化也会给信息的完整性、严密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带来较大的隐患.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完善病案的管理流程、完善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病案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作者:钟肖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HbA1c(糖化血红蛋白)与GSP(糖化血清蛋白)以及FBG(空腹血糖)同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予以HbA1c与GSP以及FBG等检测,同时检查眼底.将其分为NDR组(正常眼底组)共102例,与DR组(视网膜病变)共98例.结果 其中DR组的HbA1c与GSP值同NDR组相较,差异显著(P<0.01),但DR组的FBG水平同NDR组相较,不具差异(P>0.05).结论 GSP以及HbA1c目前能够被作为发现多数患者DR的重要指标,同时将两者结果结合考虑则能够辅助临床早期发现DR.
作者:康薇;贾丽丽;张玉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