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同使用方法的对比研究

吴文梅

关键词: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 切口感染, 对比
摘要:外科手术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是长期以来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在我国以致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重点内容即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为目标,观察研究了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79例,分成不使用抗菌药物组、术前使用一次抗菌药物组和术后按使用抗菌药物组,来观察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抗菌药物组和不使用抗菌药物组间相比,切口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使用抗菌药物组在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率方面都高于不使用抗菌药物组,因此,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在没有感染的高危因素时,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是非常合理的.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维生素C冻干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 以维生素C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成冻干粉针剂.方法 以外观、成型性和复溶性为指标,摸索维生素C冻干制剂处方和工艺,制备维生素C冻干粉针剂.结果 以甘露醇为赋形剂,-15℃预冻2h,-30℃预冻2h,升温至-17℃时保温13h,升温至0度时保温3h,升温至10度时保温2h,后升温至45度干燥,保持12h.制得的产品外形饱满、疏松,成型性好.结论 维生素C冻干粉针剂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李磊;秦丽君;姚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探讨内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内科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泛,难度比较大,所以学生感到难学,作为一位内科学教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把本门课的知识有效的掌握?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崔淑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我院2010-2011年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0-2011年门诊患者麻醉药品处方和麻醉药品登记簿为依据,以DDD和DUI值为指标,对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及用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常用麻醉药品有盐酸吗啡注射液及盐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5个品种,其中吗啡制剂使用频度(DDDs)高.结论 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任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下段食管癌两种手术入路比较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作者于2008年1月-2011年10月共完成中下段食管癌主动脉弓平面以上胸内吻合手术71例,其中经左胸弓上吻合(左胸组)39例,右胸顶吻合(右胸组)32例.男性51例,女性20例.年龄48-79岁(平均63.3岁).

    作者:袁欣;王朋;李明;杨雄伟;王雁冰;陈晓峰;陈艾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硫酸镁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总结硫酸镁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妊高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52例妊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硫酸镁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尿酸、尿素氮、肌酐三项指标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52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尿酸、尿素氮、肌酐三项指标检查结果均有所改善.52例患者均安全分娩痊愈出院,无一例新生儿死亡.结论 硫酸镁治疗妊高症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学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CO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和香菇多糖片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高复发率仍是目前临床上的棘手问题.CO2激光是一种去除疣体的有效治疗方法,缺点是单纯激光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较高.我们对CO2激光治疗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8周同时口服香菇菌多糖片治疗CA进行了观察,疗效明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勇;王凯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剖宫产麻醉方法研究新进展

    近年来剖宫产率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麻醉是剖宫产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病理、生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使麻醉处理需考虑的因素也变得复杂,需同时顾及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本文就剖宫产麻醉方法的研究做一简要阐述.

    作者:刘凤新;欧阳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推拿整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推拿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人运用推拿、整脊手法进行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治愈9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8%以上.结论 推拿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简单、安全、疗效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法.

    作者:张洪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青少年运动员踝关节韧带损伤早期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踝关节韧带损伤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7例踝关节韧带损伤运动员的病因、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将治疗效果终评定为:优秀191例,良好6例.结论 踝关节韧带损伤有必要引起运动员、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好是开展早期诊断,并采取恰当的固定制动措施,防止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的情况.

    作者:付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左卡尼丁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NT-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左卡尼丁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血浆中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3例冠心病合并CHF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疗程为10-14天,分别测定用药前后NT-ProBNP水平.结果 用左卡尼丁后两组患者NT-proBNP浓度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 CHF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治疗,明显下降NT-ProBNP(血浆氨基酸端脑钠素原)水平,故对CHF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金光浩;温亮;陈延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CT诊断肝脓肿患者行:①经皮穿刺涂片细胞学进一步诊断;②6例患者行穿刺抽吸法,3例患者行猪尾管引流,7例患者行三腔管引流.结果 直接穿刺抽吸6例,共穿刺16次,均抽出脓液,行庆大霉素+甲硝唑灌洗,期间继续用正规抗生素治疗3、4周治愈;10例放署引流管,经引流、冲洗、抗炎、脓腔明显缩小,拨管治疗1-3周治愈.结论 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肝脓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脓腔可进行直接抽出或引流,还可进行反复冲洗,注药,并能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使疗程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是治疗肝脓肿的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正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谈谈超声对21例乳腺肿物的诊断

    目的 探讨对21例乳腺肿物的超声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乳腺肿物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超声进行检查诊断.结果 对21例乳腺肿物患者,都做出了较正确的诊断.结论 实践证明,超声对乳腺肿物的检查和诊断,在临床上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毕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消化道溃疡患者防御机制的探讨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患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大,而患者的发病与性格及其生活事件刺激有关[1].而应对方式是意识层面的行为,是引起或消除焦虑、紧张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应对方式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对今后如何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重点在防御方式方面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相关研究.

    作者:温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期间的系统护理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期间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期间126例在本院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理想59例,血糖控制理想率93.65%;对照组血糖控制理想48例,血糖控制理想率76.19%.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理想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1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2例,其中低血糖1例,皮肤感染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1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6例,其中低血糖3例,导管堵塞2例,皮肤感染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9.521%.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1.8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期间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崇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为进一步对做好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2例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和针对性护理与观察.结果 本组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痊愈率达到33.33%,显效率达到30.56%,总有效率达到90.28%.结论 我们工作中不仅要掌握一般临床护理基本功,还要掌握高压氧操作技术及其疾病治疗基础理论和舱内护理经验,严格按照安全措施,及早对突发性耳聋病人进行高压治疗.

    作者:何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机能学实验加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作者:黄念芳;杨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胎儿窘迫的早期诊断及防治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其重要性临床表现有胎动减少、胎心率的变化及胎粪的排出.及早发现和治疗胎儿窘迫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改善新生儿预后的重要环节.

    作者:龙丽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利弊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18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1例中,再次剖宫产112例,阴道试产88例,成功69例,成功率78.41%.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试产条件的在严密监护下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对降低剖宫产率和减少再次剖宫产术并发症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康桂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害疗效分析

    目的 对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害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害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甘草酸二胺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患者肝损害症状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害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邹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99例,分成A、B两组,A组43例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苯巴比妥药物治疗;B组56例为治疗组,给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结果 经治疗,B组治疗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A组,新生儿恢复较快,治愈时间少于A组,有效率相比于A组较高.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促进患儿较快恢复,有效率高,具有较高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吴应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