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清
目的 观察分析加强健康教育对脂肪肝患者的积极作用,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80例脂肪肝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分别对护理前后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护理配合程度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之前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率、护理配合率以及生活方式改进等方面比较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提高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对脂肪肝患者有积极的作用,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全面配合护理工作,对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峰青;马晓业;王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32例患者中好转36例,无效3例.结论 通过对肺心病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丹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经脐单孔三通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自脐孔置入三通道Trocar,再通过操作钳,常规腹腔镜下切除阑尾.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8(20-50)min,手术未给予引流管放置,没有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后一个星期到一个月复查,肚脐部无明显瘢痕.结论 单孔法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化,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术后腹壁疤痕不明显,效果好等特点.
作者:施敏;张昕;曾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成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进行总结.结果 CT等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后缘局部骨质缺损区,均伴有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应用强骨生血口服液合伤科接骨片治疗,有效率达90%.结论 并应用强骨生血口服液合伤科接骨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郭永红;秦瑞连;胡列兴;张喜娥;袁瑞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探讨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1月-12月45例肺结核病例,通过观察临床症状、X线透视、CT检查等方法,对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肺结核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X线检查表明肺结核多为两肺发病,且病灶的分布范围广.X线透视和CT检查都是临床上判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结论 临床医师在诊断肺结核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准确诊断,及时有效治疗.
作者:覃舒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分析PICC导管堵管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预防及保证患者使用PICC期间导管通畅.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
作者:贾晓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芪仙安肠方应用于大鼠UC(溃疡结肠炎),对其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乙醇与TNBS(3硝基苯磺酸)联合造模法首先制备溃疡结肠炎的大鼠动物模型,再对动物进行随机分组,选择ELISA方法对血清中的IL-2与IL-4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免疫组化法来检测其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表达.结论 大鼠溃疡结肠炎应用芪仙安肠方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主要机制同抑制其IL-2,并提高其IL-4,以及降低其κB转录的活性等关系密切.
作者:贾丽丽;康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安神治疗神经衰弱临床疗效.方法 选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的300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50例,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150例,应用西医治疗.观察1个月,比较睡眠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1%,对照组有效率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益气安神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吉晓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药物相互作用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加重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 呼吸肌瘫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应该与普鲁卡因胺联合使用,因为组合可能引起肌无力和呼吸麻痹.多粘菌素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或肌肉松弛剂合用,组合容易引起肌无力和呼吸暂停.全身麻醉药乙醚、硫贲妥钠等,琥珀胆碱、普鲁卡因胺、多粘菌素、硫酸镁等与氨基酸糖甙类抗生素合用,利多卡因与琥珀胆碱合用,乙醚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等,均可引起呼吸麻痹.
作者:宋建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门诊患者输液滴速过快的原因,建立恰当的对策和护理,减少输液不良反应,达到安全输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 从门诊输液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现场统计输液滴速过快的比例并记录原因.结果 滴速不符的患者中,滴速过快占82.4%,导致输液滴数过快的原因主要有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等.结论 科室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培养、加强药物知识培训和工作指引,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调整输液时间、输液器材等,能有效控制滴速过快的现象,保证输液质量.
作者:张帮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进入我院骨科治疗的100例骨科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远远大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孔秀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管理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方法 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做血液透析的160个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为两组,护理组80例,对照组80例,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得到提高,降低了医疗纠纷、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对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医院要完善护理制度,加强医护工作者的技能培训,实施风险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地管理血液透析室,能够预防风险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卢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剖宫产与正常分娩的初产妇早期子宫复旧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9月-12月在我院正常分娩初产妇100例,剖宫产分娩初产妇100例,分析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子宫底下降情况,并对这两组产妇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发现,除产后即刻两组子宫复旧无明显差异外,产后1-4天,正常分娩组初产妇的子宫底下降速度较剖宫产组要快,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分娩相对于剖宫产而言对子宫复旧的影响较小,因此临床应倡导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分娩安全.
作者:张爱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每组各30例,治疗4个月,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30例观察组患者中,1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30例对照组患者中,10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与对照组相比(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29.7±4.1),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46.8±3.2),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改变,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桑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生优育和疾病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在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和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时,我们一般都采用了超声辅助检查.实践证明,采用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辅助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对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彭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患语言沟通的技巧.方法 根据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当,缺乏沟通的技巧,沟通能力差等问题,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合理运用语言,加强护患沟通,强化护士素质,掌握好护患沟通的技巧,加强心理护理,充实语言交流的内涵.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取得了患者的信任,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实施了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了紧张情绪,调整了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 护患语言沟通的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属于新生儿疾病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倘若没有尽早诊治,对儿童的生长健康将会带来不小的影响,现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一般使用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颗粒,其目的 是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降低新生儿病人的病痛折磨.方法 选取2009年5月到2011年10月的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蓝光照射治疗,并且配合茵栀黄颗粒;对照组患者再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使用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剩余23例使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身体体征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46例患者的黄疸体征消失情况与对照组46例患者比较明显较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起到更快更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科室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析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3月以来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利用抗炎、机械通气以及纠正低氧血症等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其中痊愈者为31例(50%),明显好转18例(29%),无效死亡13例(21%).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5例,例,其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无MODS者,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快,且迅速向深层次发展,死亡率比较高,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及早治疗,从原发病入手,控制感染,尽可能早的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以及循环功能.另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比没有患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明显更难治疗.
作者:孙铭军;邢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精神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常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严重意外事件,夏玉莲[2]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55例精神病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中,发现精神病人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情况依次为;自杀自伤、32例(58.2%),冲动伤人16例(29.1%),外出潜逃7例(12.7%)因此做好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对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罗玲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我院本年度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和手段.方法 通过对我院本年度共计输注血液制品6359人/次进行统计与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加以记录.结果 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1%,处于较低水平,不良反应概率高见于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发生率为77%;输注血浆者不良反应多数为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8%;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者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多见,发生率为74%.结论 加强对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够有效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作者:赵恒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