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许国胜;陈慧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血红蛋白检测, 转铁蛋白检测, 联合检测
摘要: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法与转铁蛋白(Tf)法检测消化道出血性粪便标本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研究Hb和Tf 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其方法的互补性.方法 使用便隐血试纸条及转铁蛋白检测试纸条对61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及20例无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评价两种方法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或Hb或T f其中一项阳性即判断为阳性)的阳性率,并与化学法(匹拉米酮)比较.结果 联合检测阳性率:正常对照组5%,上消化道组60%,下消化道组67.7%,p>0.05,消化道出血继发性贫血(简称贫血)组62.7%,非贫血组64.3%;单独检测人Hb阳性率:正常对照组为0%,上消化道组40%,下消化道组64.5%,P<0.05,(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组52.6%,非贫血组52.3%;单独检测Tf阳性率:正常对照组为5%,上消化道组50%,下消化道组61.3%,P>0.05,贫血组57.9%,非贫血组54.8%.结论 Hb/Tf联合检测比其单一检测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更具临床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生活护理指导干预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纠正睡眠姿势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机理.方法 采用纠正睡眠姿势同时配合生活护理指导病例4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24例,对照组224例.结果 临床治愈率66.69%,对照组36.6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着性意义(X2=20.67,P<0.01).结论 该课题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作者:和丽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原发性胃底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组织内含有黑色素颗粒为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好发于皮肤,原发于胃肠道极少,我院消化科2012年2月收治1例胃底黑色素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雅莹;沈顺华;陈杏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方法 对7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较好的配合治疗使治疗顺利完成,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潘晓莉;陈爱蓉;郭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刍议监狱中艾滋病的管理

    随着艾滋病羁押人员的增加,其管理问题变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了解监狱中羁押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对艾滋病羁押人员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此类人群的管理方法.建议将艾滋病的羁押人员集中管理,加大监狱中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艾滋病罪犯的心理辅导,集中管理艾滋病感染者的羁押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其医疗资源设备.

    作者:邱永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风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指导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200例中风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超早期康复指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超早期康复指导有利于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身体肌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田利兵;赵玲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患者护理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神经内科门诊81例抑郁症患者情况进行调查,诊断总分标准>40分,标准分>50分,在治疗之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女性在心理障碍、情绪、疲乏.自责等方面与男性存在着的明显的差异(P<0.01);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性格障碍存在差异(P<0.05);老年患者在自杀、障碍、疑病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 充分了解抑郁症患者病状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对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粟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造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发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24例产妇临床资料.结果 本资料中有16例(66.67%)患者发生脂肪液化,3例(12.50%)发生切口感染,1例(4.17%)发生切口血肿,4例(16.66%)合并营养不良、贫血;并且本资料中血脂高于正常水平7.5mmol/L的患者有2例,占8.33%.该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医生术前、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这样能够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并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杨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某市中小学校建筑设备与用具监测情况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某市中小学校建筑设备、学生用具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改善中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干预措施,保障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现将2010年、2011年中小学校建筑设备与用具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谢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术中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为麻醉常用的药物,其为镇痛类的药物,此药物用途广泛,其可用于手术之后的镇痛、对患者的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的辅助应用、手术前的应用等.其有很多的优点,其有在麻醉之后患者苏醒的质量很高、手术中可保持患者身体情况稳定、对患者诱导速度比较快等优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1年对6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探讨应用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及治疗孕囊型疤痕妊娠

    目的 总结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术后孕囊型疤痕妊娠早期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追踪其治疗的经过及结局,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本次实验活动选择2007年07月份至2010年09月份在我院就诊治疗的剖宫产后孕囊型疤痕妊娠患者,共计5例的原始病历资料为分析依据.通过对5例剖宫产后孕囊型疤痕妊娠患者进行门诊情况观察,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统计,并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检查,通过检测结果,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根据.治疗中采用的超声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的HD11XE彩超仪,进行常规阴道超声检查,细致观察妊娠囊与子宫体及子宫颈的位置关系,以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5例孕囊型病例.其超声图像特征为:宫腔及宫颈管内未探及孕囊;孕囊位于既往剖宫产疤痕处;孕囊与膀胱之间的肌层变薄或连续性中断,局部血流丰富.对比观察5例,追踪在治疗过程中声像图及血流变化、临床结局.其中3例行清宫术,1例清宫后保守治疗成功,2例清宫后大出血切除子宫;2例行超声介入治疗,均治疗成功.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后孕囊型疤痕妊娠能够作出可靠的定位定性诊断;经阴道超声介入治疗可有效杀死早期妊娠胚胎,未见明显副反应,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林宇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复治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临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本文主要探索分析复治肺结核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现况以及影响因素,为科学的药学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1年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疾病的100例患者进行慢性疾病病人服药依从性调查,患者规则服药率、不规则服药率来作为本次研究评判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好坏的指标.结果 本次选取的100例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患者中只有15例患者服药规则即15%,其余的85%患者服药不规则.分析其主要原因是30%的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的问题,而21%的患者则是因为工作忙忘记服用,18%的患者是因为家庭负担的原因,而其余16%患者是因为自觉症状减轻而停药.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影响复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因素多种多样,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云桂银;欧阳燕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20例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0例病患均得到确诊,给予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加服孕三烯酮,预后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由医源性因素引起,临床常表现为切口肿块,随月经周期的疼痛.手术切除病灶疗效确切,提倡顺产可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吴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康复新液联合抗HP药物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抗HP药物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以便确定康复新液对于胃溃疡愈合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患者160例,病理检查显示幽门螺杆菌(HP)阳性.将以上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观察组应用埃索美拉唑肠溶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埃索美拉唑肠溶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期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疗程结束1个月后电子胃镜复查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抗HP药物治疗胃溃疡可以明显提高溃疡愈合率.

    作者:邓文珺;熊元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白糖加庆大霉素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白糖加庆大霉素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患者单处Ⅱ、Ⅲ期压疮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在用庆大霉素棉球消毒后,用白糖研成粉末涂于疮面,无菌纱布外敷,对照组在生理盐水棉球清拭,伤口涂红霉素软膏后用普通无菌纱布覆盖,观察两组患者压疮愈合情况及所需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庆大霉素消毒,白糖局部外敷是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庆华;赵英志;曹惠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谈中药临床应用常识

    中药一直被认为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提醒我们在临床中应高度重视.中药的组方配伍上,力图小方清剂解决问题.在用量上不能随意加大,对特殊人群应遵循个体特征,在用药时间上不宜长期服用.中西药配伍更应多加注意,包括中药与西药液体的配伍;酸性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含钙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等.应尽量避免不熟悉的中药和西药配伍.另外中药的煎制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胜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食管结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结核的诊断方法与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经病理报告确诊的17例食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请将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与食管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线检查与食管镜检均出现误诊,其中X线检查误诊率为64.71%,食管镜检误诊率为52.94%,两种检查方式误诊率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17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经过6个月-2年的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 食管结核诊断误诊率比较高,在进行X线检查或者是食管镜检查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同时要加强对本病的重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沈邦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3例重型颅脑伤病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23例在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按GCS评定预后,本组患者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预后较差,伤后严密观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凤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析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致病细菌和人类使用抗生素一直在演变和发展.新抗生素的不断出现和使用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但在同一时间,大量长期地使用抗生素,也逐步使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作者:宋建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4月-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经CT或者是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48例,对其分别展开CTA、颈部血管彩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的动脉狭窄检出率以及斑块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并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将统计发现,DSA、CTA、以及CTA与彩超联合对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然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均较彩超高,且(P<0.05).结论 采用CTA与彩超联合对动脉狭窄进行检测具有准确、无创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骆玉露;胡晓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探究式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探究式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校2011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内科护理学习的护理学生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名学生,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学期末内科护理学的理论考试成绩及病例分析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6.2分,病例分析考试结果为73.5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60.2分,病例分析考试结果为58.4分,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探究式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护理教学工作中应用.

    作者:郭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