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学生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报告

孙建山

关键词:食物中毒, 呋喃丹
摘要:2012年4月23日,我区某镇中学发生一起因呋喃丹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事件发生后,在市、区级政府领导及多部门的共同协作下,及时采取了救治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卫生宣教等一系列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中毒事件发展.目前学校已恢复上课,所有患者完全康复、出院,无新病例发生,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结.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榆中县出生缺陷干预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榆中县对出生缺陷实施人工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随访观察法.结果 采取人工干预给予叶酸及斯利安的服用者致畸率明显降低.结论 出生缺陷应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及健康教育,加强孕前一围孕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作者:宋彦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肠内营养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 我科在机械通气置管后24h-48h内实施EN,能改善营养摄取,EEN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降低感染发生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方法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位患者,随机、均衡的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名,一组给予肠外营养,一组予留置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选择肠内营养较选择肠外营养者撤机早.

    作者:宋彦;曾孝琼;夏东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异烟肼不同剂量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其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0年1月到2012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用剂量的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只是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该病症状缓解的时间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的优势,P<0.01;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要比对照组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烟肼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以明显地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的情况,同时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艾则孜·热西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某市中小学校建筑设备与用具监测情况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某市中小学校建筑设备、学生用具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改善中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干预措施,保障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现将2010年、2011年中小学校建筑设备与用具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谢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问题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分析及对策.方法 锡林浩特市两个社区15岁以上居民进行了高血压调查.调查的内容包含患者的一般情况、高血压知识、服药情况.结果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家庭的经济收入,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有关.结论 社区医生要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病危害程度认识的宣传,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提高服药依从性.

    作者:格日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长期卧床病人Ⅱ度压疮的护理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病人Ⅱ度压疮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例(25处)Ⅱ度压疮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压疮清创后用盐酸金霉素眼膏加生物流体敷料膜治疗.对照组:压疮清创后直接用无菌纱布敷盖.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金霉素眼膏加生物流体敷料膜治疗压疮方法简便、经济、有效,为治疗Ⅱ度压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述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和处理措施

    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合自己临床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作者:舒文彦;方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放置活性γⅡ型宫内节育18个月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放置活性γⅡ型宫内节育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来我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求避孕的育龄期妇女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宫内放置元宫环,观察组给予γⅡ型宫内节育器.随访18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随访期间,对照组继续使用率为89.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9%;观察组继续使用率为96.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6%.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继续使用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置活性γⅡ型宫内节育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刘美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临床分析和小儿哮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和探讨小儿哮喘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通过积极抢救、供氧、镇静止喘、强心利尿、控制感染等方法进行治疗.将在此期间接收的110例患有哮喘的幼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55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外加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在治疗后健康出院.哮喘患儿的对照组在治疗后总有效41例,有效率74.5%;实验组总有效50例,有效率90.9%,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要考虑到患儿呼吸,心脏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等方面.孟鲁特明显提高小儿哮喘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症状,应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苏春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饮食护理在疾病中的作用

    经过我国长期的医学实践证明,某些食物和食疗法对疾病患者的身体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此采用食疗法针对消化性溃疡疾病中起到的作用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作者:王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因.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及在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儿童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缺陷的16项因素进行检查,并对两组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儿童在蛋白质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铁、锌、钙、镁、铜元素缺乏,缺铁性贫血,佝偻病,哮喘,先天性心脏病,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等12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对儿童的合理营养,提高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作者:郭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放置引流管患者95例,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及穿刺部位皮肤护理,保证引流管通畅.结果 通过全面的病情观察和胆道引流管的护理,减少了导管留置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术后引流管的正确护理至关重要,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莫淑贞;康友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对重症医学科护士行专业能力培训的实践体会

    目的 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综合能力.方法 总结对41名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培训经验.结果 本重症医学科护士技能、理论水平均得到提高,具备对病患的综合处理能力,能够胜任本科工作.结论 利用医院现有条件进行自我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但培训效果与培训者能力及受训护士基础素质有关.

    作者:王丽娜;蒋群英;王崇慧;袁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名,分成A、B两组,A组33名患者为对照组,行卡托普利医治;B组52名患者为观察组,在A组基础上加卡维地洛进行医治.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均低于A组患者,患者头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恢复效果优于A组,心率相比于A组较低,治疗效果优于A组.结论 卡维地洛结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

    作者:徐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并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取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相关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的FAM积分、Barthd指数、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AM积分、Barthd指数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掌握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LEEP治疗宫颈上皮瘤样变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PP)在治疗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价值.方法 对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为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的106例患者采用LEPP治疗,切除之组织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LEPP治疗各级CIN一次性成功率达97.1%,平均手术时间5 min,出血量8 ml,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64.1%,术后病理级别下降20.7%,病理级别上升15.1%.结论 LEEP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一种理想的手段,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其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白志玲;田亚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左氧氟沙星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 分析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观察表格对464例静滴左氧氟沙星治疗患者进行调查,在性别、年龄、滴注时间、滴注前是否进食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464例患者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36例(7.76%),其中男女性别比为5:31,女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男性高(P<0.05);60岁以上人群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滴注时间小于2h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滴注时间大于2h者(P<0.05);滴注前进食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进食者(P<0.05).结论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滴注时间、滴注前是否进食均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聂正义;魏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早期胃癌中CD44v6的检测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检测胃癌中CD44v6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68例I+II期的胃癌患者,设为A组,再选取64例III+IV期的胃癌患者,设为B组,皆采取流式细胞术(FCM)对术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v6含量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在术前检测淋巴细胞中的CD44v6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Ⅲ+Ⅳ期胃癌患者中的CD44v6含量显著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患者的CD44v6含量与中、高分化腺癌患者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癌细胞浸润深度到达浆膜层的胃癌患者中CD44v6含量与未达浆膜层的患者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对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4v6含量进行测定,有助于监测胃癌的进展,对预测胃癌的转移潜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磊;朱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目的 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以加强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常规护理,不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半年以后的自理能力、生活规律、复发情况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的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身体机能康复有明显的促进效果,日常生活的规律和自理能力也较为理想,能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宦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3例重型颅脑伤病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23例在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按GCS评定预后,本组患者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预后较差,伤后严密观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凤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