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低度近视青年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参数的差异

种泽龙

关键词:中度近视, 低度近视, 角膜地形图, 参数眼前节, 青年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中低度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参数之间的差异.方法 在18-28岁近视患者中随机抽取中度近视患者25例(41眼),低度近视患者18例(24眼).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前房深度(ACD)、瞳孔直径及kappa角.使用SPSS16.0软件对两组参数行两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结果 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CCT分别为(526.244±29.629)μm和(523.832±39.446)μm;ACD分别为(3.588±0.197)mm和(3.710±0.172)mm;瞳孔直径分别为(4.568±0.857)mm和(5.567±1.061)mm;kappa角分别为(4.453±1.302)和(5.028±3.033).两组的瞳孔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CCT、ACD、kappa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中度近视组的瞳孔直径小于低度近视组,而两组的CCT、ACD和kappa角相似.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2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2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例患者中,术后1例Ⅳ期患者因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死亡率3.57%;轻度胆漏2例,经保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手术顺利,康复出院.27例患者经随访1年,Ⅰ期6例患者全部存活;Ⅱ期11例患者10例存活,1例出现远处转移;Ⅲ期6例患者2例存活,2例出现转移,2例死亡;Ⅳ期2例患者死亡;Ⅴ期2例患者死亡.术后1年存活率77.78%(21例27例).结论 对原发性胆囊癌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金锴;张友文;邢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12月,随机抽取烟台市XX社区的2个居委中患者共100人,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而对照组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 经过一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血压控制率、药物依从率及并发症发生率3项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开展社区内健康教育干预对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和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是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桂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局灶性损害的综合征,根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运动功能障碍为常见.卒中并发症常比卒中更具破坏性,卒中可激发体内凝固体制,导致卒中急性期或康复期并发静脉血栓栓塞和心肌梗死.偏瘫是脑卒中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综合地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能力有利于防止肢体挛缩和肌萎缩,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生活的负担.

    作者:杨瑛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部彩超对肝外胆总管结石定位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腹部彩超用于肝外胆总管结石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6例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取石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结石部位分为上段、胰腺段及壶腹段,将其腹部彩超定位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本组116名病例,梗阻性结石为79.3%(92/116);非梗阻性结石为20.7%(24/116).上段、胰腺段、壶腹段结石检出率分别为91.38%(53/58)、89.58%(43/48)、90.00%(9/10),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彩超对肝外胆总管结石的定位价值较高,对手术取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长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 观察探讨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高血压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取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皆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急诊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作者:孙艳艳;赵洪启;单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指压振颤推拿手法应用于百会穴治疗颈性头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报告

    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现今人们颈、背部疾病明显增加.所有症状中又以头晕头痛更加明显.不仅数量多,而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成为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传统习惯上药物疗法为首选方法,以本人行医20来年的经验,物理疗法其实更为有效、快速而且安全.为了更好地推广物理疗法在解决头痛(颈性)中所起的作用,确认物理疗法的安全性,验证其有效性、操作规范化.

    作者:韩广顺;王万军;高世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少数民族儿童蛔虫病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分析

    儿童蛔虫病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其发病率仍然较高,并发胆道蛔虫症或肠梗阻者我国有不少的报道.但在少数民族儿童中偶可因蛔虫感染而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并不多见,国内文献只有少量报道.儿童蛔虫病,由于其虫体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后,往往易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在某些诱因下,甚至可突然发生惊厥、昏迷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现将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年,收治的小儿蛔虫病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13例进行初步临床研究和分析.

    作者:张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西药房处方用药适宜性审核的分析与思考

    西药房的处方用药问题是整个医院的主要核心问题,本文针对西药房处方用药的安全性工作作了总结、统计和探讨,就是为了分析西药房处方用药的安全性审核工作的方法,以期达到处方用药安全的目的.

    作者:王恒臣;曹良德;张栋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神经安定镇痛联合局部神经阻滞用于外科小手术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神经安定镇痛术联合局部神经阻滞方法用于外科小手术时与传统椎管内麻醉方法相比有何优越性.方法 选择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睾丸鞘膜积液切除翻转术、睾丸下降固定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患者110例,ASAI-II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氟芬合剂联合局部神经阻滞麻醉,B组用椎管内麻醉,比较患者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并发症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A组生命体征明显平稳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住院天数方面A组明显短于B组,麻醉效果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神经安定镇痛联合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外科小手术与传统椎管内麻醉相比有明显优越性.

    作者:王凤朝;程永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ICC在治疗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临床分析PICC在治疗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PICC肿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前后,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入院前50例)给予未改进护理对策,研究组(入院后50例)给予改进后护理对策,对比两组的感染率.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PICC置管、维护时,加强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相关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丘金花;钟玉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7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行鼻甲成形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利用鼻内镜的优势行下鼻甲成形术,探讨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与结果 回顾性分析7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行下鼻甲成形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与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治疗相比,本治疗手术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术后结痂少,反应轻,复发低.

    作者:尹宏友;陈曙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对人的危害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临床症状,使胆碱能神经受到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近几年我科收治的13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进行了护理分析,用整体护理的观点来指导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对他们实施了全方位的护理,使其身心疾病得到了早日康复.

    作者:张云虎;姜德水;张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冠心病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冠心病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116例,均合并冠心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血压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率、血压水平波动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时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阿卜杜力艾则孜·喀斯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68例肝硬化腹水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肝硬化腹水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即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腹腔穿刺放腹水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腹水给予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雪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传染病经济负担的计算方法探讨

    人们在患病后需进行各项治疗,而进行各项治疗就会需要经济费用来负担,经济学者对患者因治疗费用而承担的经济花费问题非常重视.治疗所需要的费用可以分为无形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三种负担[1].无形经济负担比较抽象,其是指患者因为疾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无法正常饮食,无法进行休闲活动等损失.

    作者:杨吉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梗塞应用血栓通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100例,在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50例患者定为实验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5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综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无恶化及死亡病例,治疗无效者5人,临床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无死亡病例,恶化5人,无效5人,临床总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治疗能明显地促进脑梗塞患者神经损伤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利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保和丸加减治疗糖尿病性便秘8例

    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通过辨证,运用保和丸加减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患者8例.

    作者:锄景文;汪研霞;金香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心得

    目的 探讨应用胰岛素泵配合疾病、心理护理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的同时,配合疾病、心理护理,观察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的血糖在较短时间内控制达标,症状改善明显,低血糖及穿刺点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结论 应用胰岛素泵配合疾病、心理护理,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发应的发生率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方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目的 研究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旨在为进一步规范用药与科学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08年5月份至2011年5月份收治的2380例病患,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研究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手段,分析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结果 经过对2380例病例资料的分析,共发现61例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为常见的是抗生素应用时间过久(23例)、抑酸药物的应用剂量过多(13例)、药物拮抗(12例)、联合用药抑制疗效(5例)、重复用药(4例)、药物连用导致过大负面反应(3例),其他原因(1例).结论 消化内科易于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是抗生素应用时间过久与抑酸药物的应用剂量过多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关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用药合理性,保障用药安全,促进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健康.

    作者:卢云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其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偏瘫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用我院神经内科常规的药物治疗并进行康复性训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WHO生存质量表(WHO QOL-100)评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SCL-90评分为(120.2±21.1),明显低于干预前(133.1±34.1)及治疗后对照组(132.4±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CL-90与WHO QOL-100量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及时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雪田;冯凯;于海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