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广泛应用

姜晓红;孟伟;王新博

关键词: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治愈, 增强
摘要:目的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1],临床上主要以咳嗽、咳血、盗汗、乏力为主要表现.多因体质虚弱、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随着科学的发展,经过合理的化疗,大多数患者得到了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单一长期的用药,而成为了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方法 将2000例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含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混合制剂的化疗药物组称联用组,另一组为未联用组进行观察.结果 联合用药可缓解结核病的中毒症状,使其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 表明两组关于治愈率的比较差别很大,说明联用组治愈肺结核的整体效果优于未联用组,提示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混合在一起可提高治愈肺结核的整体治愈率.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新农合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一点体会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我院新农合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由此得出结论:县级医院新农合管理工作中单病种质量管理无疑是新时期医院新农合管理工作中的重头戏,按病种付费更是新农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作者:杨新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南山区职业卫生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文主要探讨南山区职业卫生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南山区辖区内工厂企业多,职业危害因素复杂,接触危害因素人数大,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难度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完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建立职业卫生社会治理体系,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强化职业卫生知识普及,提高职业卫生意识;健全南山区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监督工作;严格审批,加强监督,确定重点,建立社会监督体系.

    作者:彭俊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纵隔血肿误诊为胸腺瘤1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9岁,胸部不适1月余,症状加重,前来就诊.查体:一般状况尚可,前胸部疼痛,近来逐渐加重.血常规:WBC6.5×109/L,淋巴细胞1.4×109/L,粒细胞4.3×109/L,RBC5.24×109/L,肝功能正常,HbsAg(-).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部X线平片所见为左侧中上纵隔增宽,可见类圆形致密影,怀疑纵隔占位(见图1).胸部CT平扫发现左上纵隔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为7.8×5.8cm,平扫CT值约为60HU,增强扫描后显示该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似有包膜,双侧可见胸腔积液(见图2),认为胸腺瘤可能性大.

    作者:朴永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人体解剖学部分易读错字词

    根据资料显示,医学常用名词有三分之一左右来自人体解剖学,可见其作为基础课在医学教育当中的重要意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甚或是教师对一些解剖术语不求甚解,出现误读甚至释义的错误,造成学习和交流的不便,本文简要地分析并列出一些常见的错误,以供学习交流.

    作者:王立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骨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骨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 充分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并将制定的防范措施付诸于我科室于2010年7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0例骨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后从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和患者满意度两个方面与2010年7月之前收治的患者做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跌倒;对照组1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出现跌倒或磕碰,3例发生褥疮.安全隐患发生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骨科护士只有提高对细节的重视程度,给予患者全面的照顾,切实落实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才能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构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姜玉贵;魏向荣;李志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两种方式尿液采集检查,将其中的常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另一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检查结果的上皮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临床指标的检出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种方法临床指标检出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余苗苗;金辉;蒋国英;周丽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宫颈癌化疗患者112例,随机分成两组,化疗期间均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引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护患满意率调查问卷表明,观察组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宫颈癌的化疗过程中,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增进护患关系,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初产妇分娩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给予初产妇分娩后尿潴留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初产妇95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48例给予产前、产后整体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分娩后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1-2小时排尿5例,占10.64%,3-4小时排尿10例,占21.28%,5-6小时排尿25例,占53.19%,首次排尿时间为40.63±5.21分,尿潴留发生7例,发生率为14.89%,实验组患者1-2小时排尿11例,占22.92%,3-4小时排尿30例,占62.50%,5-6小时排尿6例,占12.50%,首次排尿时间为60.47±5.36分,尿潴留发生1例,发生率为2.08%,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初产妇分娩后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帅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黄龙胶囊治疗男性附性腺炎不育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黄龙胶囊治疗男性附性腺炎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男性附性腺炎不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黄龙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联合维生素E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精液常规,顶体酶活性变化,前列腺及精囊腺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精子密度、活力、顶体酶活性均有提高,前列腺及精囊腺动脉血流阻力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龙胶囊能全面改善男性附性腺的动脉血流,提高患者精液质量,是治疗男性附性腺炎不育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金海;李润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患者痰标本中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痰标本所培养的细菌分类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598例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1].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3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57株,占阳性标本总数的76.3%,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56.0-99.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呋喃妥因、氨苄西林、头孢替坦等的耐药率超过91%以上.结论 近年来随着耐药情况日益严峻,给呼吸感染患者的诊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应引起重视.

    作者:黎明;牟晓明;巢世兰;周海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如何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是威协人类健康的严重和顽固的疾病之一,由于缺少确切的早期诊断方法,大多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目前多采用手术及药物综合治疗,社会心理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患者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心理护理作为综合性治疗方法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现就我院7例结肠癌术后进行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谈几点体会:

    作者:郭素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输尿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输尿管支架在泌尿疾病外科治疗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方法 针对87例患者放置输尿管支架,87例患者中分别患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息肉、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肿瘤等疾病.结果 在使用输尿管支架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输尿狭窄、输尿管息肉、腹膜纤维化、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肾积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在12例患有肾结石的患者中,治疗后有10例患者的结石排净,结石排出失败患2例,治疗肾结石的成功率为85%.结论 输尿管支架在治疗泌尿系统基本上具有很好的疗效,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少,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作者:南晓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阐述关于PACS数字影像在放射线临床实践中采集存档管理经验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Comuma-tions System,PACS)近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半导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迅速发展.它是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是计算机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目前放射信息学的重要组成体系,其终设想是完全由数字图像来代替胶片.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目的 研究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旨在为进一步规范用药与科学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08年5月份至2011年5月份收治的2380例病患,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研究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手段,分析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结果 经过对2380例病例资料的分析,共发现61例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为常见的是抗生素应用时间过久(23例)、抑酸药物的应用剂量过多(13例)、药物拮抗(12例)、联合用药抑制疗效(5例)、重复用药(4例)、药物连用导致过大负面反应(3例),其他原因(1例).结论 消化内科易于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是抗生素应用时间过久与抑酸药物的应用剂量过多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关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用药合理性,保障用药安全,促进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健康.

    作者:卢云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的探讨分析

    目的 探讨ELISA法在检测HIV抗体中的影响因素,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提高初筛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3685例标本中14例初筛阳性标本送确证实验室确证,同时对实验室所用试剂、标本、操作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初筛阳性标本经确证有4例为确证试验阴性,同时发现试剂、操作、标本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使用质量可靠的试剂、合格的标本,严格按照试剂说明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操作,注意操作中各影响因素,是提高HIV初实筛检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障.

    作者:李仁道;万莉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分析

    在外科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在外科护理当中,要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孟凡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休克的近观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已有较大的进展,但AMI并发休克的预后仍较差,急性心梗出现休克主要发生于左室功能不全者,但右室心梗通常伴发左室梗死,所以两者的预后相似.右室心梗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特征,因此笔者做一简单总结并强调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陶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芎芪颗粒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自拟芎芪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将4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0例,对照组15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芎芪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安络化纤丸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肝纤维化、肝功能、肝脏彩超等项指标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芎芪颗粒具有良好逆转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润东;李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给予细节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 观察并探讨将细节护理干预应用到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6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及存活率.结果 两组孕妇均无死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窒息情况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给予细节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围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冉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诸城市2009年-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诸城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手足口病发病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对象 2009年-2011年报告的现住地址为诸城市的所有手足口病病例.结果 诸城市2009年、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逐年增高,2011年发病有明显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集中在6-8月份;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多;实验室监测结果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诸城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发病流行季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能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感染的病毒类型无关.

    作者:荆楠楠;张兰杰;臧贵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