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评估分析

解春洁;王春霞;金香实;魏学锋

关键词:糖尿病, 并发症, 超敏C反应蛋, 糖化血红蛋白, 风险
摘要:目的 探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且无并发症50例病例资料,另选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且伴随并发症病例资料,分析这100例病例资料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具有差异性(p<0.01).结论 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

    目的 对患有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2例患有恶性肿瘤的妇科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6例.在化疗过程中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B组患者接受化疗所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HAMA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化疗过程中常见的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现象.结论 对患有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欧阳瑞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ICU护士履行护理告知程序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 ICU护士熟练履行护理告知程序.方法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升护士自身技能与知识,通过有效沟通履行告知程序,提升告知效果.结果 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结论 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患者得到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

    作者:孙晓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烧伤科护士分层管理体会

    烧伤病人大多数是突发事件,无任何思想准备,伤后存在恐惧、焦虑不安、对疼痛的畏惧心理、悲观失望和害怕伤残等不良心理情绪.他们思想负担严重,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2010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措施,并建立单独小组进行排班安排,工作重点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等服务,实施以来提高了烧伤病人的康复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严晓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评估分析

    目的 探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且无并发症50例病例资料,另选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且伴随并发症病例资料,分析这100例病例资料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具有差异性(p<0.01).结论 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解春洁;王春霞;金香实;魏学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62例绝经过度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去氧孕烯炔雌醇临床上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方法 选自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我院就诊的62例绝经过度期DU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LH、FSH、E2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30.23±3.24h,止血总有效率53.33%,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14.25±2.83h、总有效率96.88%,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乳房胀痛、头疼恶心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无显著不良症状.两组治疗后仅观察组FSH水平明显降低,LH、E2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临床上治疗绝经过度期DUB,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田新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中,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特征给予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结果 通过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减轻了儿童预防接种时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减轻了疼痛的感觉,从而使儿童保持佳身心状态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了接种的质量.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时期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是顺利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的根本保证.

    作者:彭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西医常规疗法结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分析西医常规疗法结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病情轻重、性别和年龄上无差别,治疗组使用300ml的1%生理盐水、2.0g维脑路通、7%葡萄糖和500mg血栓通;对照组使用1%的300ml生理盐水、2.0g维脑路通.结果 在治疗两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缺损程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常规疗法结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水平和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颖彬;马淑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四逆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体会

    目的 关于四逆散对慢性乙型肝炎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均采取苦参素针剂肌肉注射进行基础治疗,而对照组采取一般护肝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中成药四逆散进行加减治疗,经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DNA、乙肝标志物、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研究组为64.0%,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比治疗前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治疗的进行,总胆红素(TBil)也逐渐恢复正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较,在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eAg阴转率为24.0%(6/25),研究组HBV-DNA转阴率为20.0%(5/25),对照组分别为12.0%(3/25)和4.00%(1/25).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四逆散加减疗法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对HBV-DNA、HBeAg具有良好的转阴疗效,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作者:陆惠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对消毒供应中心新入科护士的培训

    随着现代化医院高尖端技术的不断开拓和快速发展,对医院供应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室要适应现代医学和现代医院发展的趋势,必须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护理工作队伍.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新入科人员的培训,加强其素质培养和工作技能训练,使其熟练掌握其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医院中消毒灭菌的工作质量和管理.

    作者:赵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患者痰标本中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痰标本所培养的细菌分类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598例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1].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3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57株,占阳性标本总数的76.3%,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56.0-99.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呋喃妥因、氨苄西林、头孢替坦等的耐药率超过91%以上.结论 近年来随着耐药情况日益严峻,给呼吸感染患者的诊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应引起重视.

    作者:黎明;牟晓明;巢世兰;周海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开腹与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开腹与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对于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量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引流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均好于开腹手术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对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同时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贵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4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5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和血脂变化,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脂各项指标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24mmHg,舒张压为69mmHg,TG为1.8mmol/L,TC为3.52mmol/L、LDL-C为1.68,HDL-C为1.091.8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通过调整服药时间,观察肝酶、激酸肌酶无异常,继续接受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心慌,程度可以耐受,继续治疗后好转.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

    作者:张庆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及防治

    1 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临床上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正常人的血压有一定的波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该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某些疾病中,高血压只是其临床症状之一,此种高血压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

    作者:康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试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疾控中心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担负了政府、人民赋予的重大职责.对于疾控中心涉及的财务问题,如中央补助、无偿调拨等,都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要求和挑战,因此财务管理已经在疾控中心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强化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水平的有效策略进行具体分析,以更好地促进疾控中心发展.

    作者:丛海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当代ICU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应对

    ICU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危重病人集中,医务人员集中,仪器设备集中.ICU护士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在工作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而人在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工作,会对工作质量以及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就对ICU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邵海丽;田丽;孙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

    跌倒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问题,跌倒所造成骨折、软组织甚至脏器的损伤,对其基础疾病造成不利影响,并导致其严重心理或社会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并成为诱发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也给科室及医院带许多负面影响,我院是老年病专科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占住院患者的90%以上,老年人因其病情或体质特殊,使跌倒风险更为突出.因此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及对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曾明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谈谈儿童肺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 深入探讨儿童肺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童肺门淋巴结结核临床及X线诊断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体征结合X线肺部透视或拍片检查进行诊断.结果 对15例儿童肺门淋巴结结核,都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 临床结合X线透视或拍片检查,是诊断儿童肺门淋巴结结核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吕淑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穴位帖敷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穴位帖敷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治疗护理优势,从而为以后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80例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氨溴索,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同时给予治疗前后的护理,观察治疗一个月疗效变化.结果 两者都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贴敷需护理,治疗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护理的细节,科学细致的护理可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力,提高COPD患者的综合疗效.

    作者:郭桂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3例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23例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胺碘酮进行长期维持治疗,并与同期应用慢心律口服治疗的15例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患者相对照.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一个疗程后,观察组23例中显效9例(39.2%),有效11例(47.8%),无效3例(13.0%),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15例中显效3例(20.0%),有效5例(33.3%),无效6例(40.0%),恶化1例(6.7%),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4.3%)出现恶心呕吐,停药后缓解;对照组有2例(13.3%)出现恶心呕吐,停药后缓解,1例(6.7%)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少药物用量后恢复正常心律.两组均无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加重病例,肝肾甲状腺功能均为异常.结论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陆兴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无肝素血液透析前两种预冲方法对凝血的影响

    目的 比较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分别采用高温39℃100㎎肝素预冲密闭循环和常温37℃预冲密闭循环后的凝血情况,探讨减轻透析器凝血的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阳性厅25名100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第1-2次透析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肝素透析预冲方法,透析机温37℃,第3-4次透析为观察组,预冲时采用干预护理措施,透析机温调至39℃,100㎎肝素预冲密闭循环.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凝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肝素血液透析中采用高温39°C100㎎肝素预冲密闭循环透析过程中未发生并发症,透析结束时透析器只有少数几例纤维丝凝血,动静脉壶有少数血凝块形成,没有出血加重的现象,透析效果明显,病人感觉好,大限度减少患者失血,降低透析成本,增加透析时间,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作者:杨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