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白凯
目的 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芬太尼组,B: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组,每组30例,A组于下肢手术术后PCIA泵加入芬太尼20ug/kg静脉给药;B组于硬膜外注射吗啡2mg,联合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mg,分别记录术后4h、6h、8h、12h、24h、36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当疼痛VAS评分大于4分时,哌替啶50-100mg肌注止痛,观察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的疼痛评分高于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组和芬太尼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小时内A组肌注哌替啶的例数多于B组,A组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
作者:李世才;钱伟;周松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LAVH)和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手术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2003年06月至2011年06月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99例,其中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103例,阴式子宫切除术96例.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AVH和TVH均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两者有各自的优势及适应症,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作者:王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从而严重伤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时的医治能够减轻中毒者的痛苦,更可以有效避免更多的人使用相同的食物中毒.本文将简单分析影响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的主要问题,如专业知识不够、中毒报告不及时、样品采集等,然后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提高食物中毒报告管理水平,普及食物中毒知识等,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作者:吴新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探讨采取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92例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疏肝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1%,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药治疗,能够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拥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ALT干片式生化分析仪检测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2011年11月无偿献血者5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采用ALT干片式生化分析仪检测,实验组给予ALT干片式生化分析仪检测,观察对比两组不合格率.结果 通过复检结果,实验组血液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ALT干片式生化分析仪检测在无偿献血中应用能够降低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值得应用.
作者:李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为我国医药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生活的加快,传统中药饮片的弊端日益突现.许多患者因不愿意煎中药,而放弃中医治疗,中医就诊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我院中医就诊量也日渐下滑,中药饮片剂型的落后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医药的临床使用和推广,阻碍了中医药的科学化、国际化进程,所以中药汤剂的改革势在必行,迫切需要突破制约中药饮片剂型发展的瓶颈,探索改进中药饮片,提高疗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改革和创新.
作者:白国申;郜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护理交接班是由值班护士向接班护士就服务对象病情变化、医嘱执行情况及护理服务措施所进行的义务交接活动.它包括晨会集体交班和床边交接班,是日夜班工作的衔接,是对前一天和前一班病人病情的总结,也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同时为下一步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1].护士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规范的交接班既能展现护士良好的精神风貌、团队精神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2,3],从而达到保证护理对象能够获得延续性的、优质的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陈玉华;吴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在北方因为气候等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成为儿童患者易于发生的疾病,此疾病多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90%以上为病毒感染所致,若诊治不及时常合并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支气管肺炎等,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健康.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两种药物结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孙建萍;李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的护理对策,完善临床护理.方法 对我院ICU 2011年1月至2011年月11月收治106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预防呼吸及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结果 106例机械通通气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VAP,5例VAP的患者经治疗后正常脱机,无死亡.结论 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洗手、加强呼吸道护理及呼吸机管路的正确消毒、正确的吸痰等综合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
作者:李艳玲;朱健秋;朱小艳;霍冬艳;谢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使患者接受规范的化疗,提高化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 对10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输液护理干预、化疗药常见副作用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 患者均能按时顺利完成术后化疗疗程.结论 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帮助乳腺癌患者术后顺利完成化疗疗程,减少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金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荧光酶免定量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混合的血清用TRFIA,FEIA和ELISA方法检测AFP,记录数据并分析精密度.其余45份血清分别用TRFIA,FEIA和ELISA方法检测AFP.选择高值血清,进行倍比稀释,重复测定3次,分析实际值的线性程度.结果 TRFIA与FEIA、ELISA的r值为0.937和0.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IA检测精密度优于FEIA,优于ELISA.TRFIA法检测线性范围为1.2-1200ng/ml,FEIA法为0.6-480ng/ml,ELISA法为5-200ng/ml.结论 TRFIA与FEIA、ELISA法均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AFP.
作者:张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一种操作相对方便、快捷,结果可靠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酱油中铅的方法.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酱油中铅的含量.结果 方法的重现性好,样品回收率高(98.69-100%),相对标准偏差与经典双硫腙比色法:t=0.1143,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准确和精密度较好,适宜基层大量样品的检测.
作者:朱珠;吴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杜仲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药物处理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3Y3-LI脂肪细胞进行检测,观察其对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情况,采用葡萄糖摄入法对葡萄糖的运转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在高糖的培养液中,杜仲的提取物具有非常明显的降糖作用,而且降糖的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药物对于3Y3-LI脂肪细胞中的葡萄糖转运效果也不同.结论 杜仲中的提取物能够显著地增加脂肪细胞中葡萄糖的转运情况和消耗情况.
作者: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效果,为该病的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份至2010年4月份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1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第一组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饮食指导,应用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等.一组、二组、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应用他汀类药物.观察一组应用氟伐他汀,观察二组应用辛伐他汀,观察三组应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前后,研究所有患者在TG、TC、hs-CRP、LDL-C、HDL-C、IMT、颈动脉斑块大小等指标上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的TG、TC、hs-CRP、LDL-C、HDL-C、IMT、颈动脉斑块大小均出现了显著变化,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三组的变化幅度之间的比较差异P均>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基本一致.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指标上的变化不明显,比较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体征,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适于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丁振强;李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误诊进行分析,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方法 28例均通过痰直接涂片、纤维支气管镜毛刷涂片,取分泌物培养,活检找结核结节.结果 经确诊全部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结论 对反复间断咳嗽的患者应尽早地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作者:陈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C4-C6椎体骨折脱位合并不全瘫患者术后康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治疗的36例C4-C6椎体骨折脱位合并不全瘫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结果 表明,术后四个月有29例患者的肌力和感觉恢复正常,能够独立下地行走,生活自理;其余7例患者的肌力和感觉有明显的好转,但尚不能下地独立行走.术后9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均可独立行走.结论 对C4-C6椎体骨折脱位合并不全瘫患者实施科学的、合理的以及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可明显促进其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赵佳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根据资料显示,医学常用名词有三分之一左右来自人体解剖学,可见其作为基础课在医学教育当中的重要意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甚或是教师对一些解剖术语不求甚解,出现误读甚至释义的错误,造成学习和交流的不便,本文简要地分析并列出一些常见的错误,以供学习交流.
作者:王立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眼科门诊治疗晕厥预防的临床疗效,讨论其改进方向.方法 我科自2012年1月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为观察时段,同时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眼科门诊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晕厥发生率以及意识转清时间.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眼科门诊治疗晕厥发病率显著降低,由2.99%(17/569)降至1.27%(8/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晕厥患者意识转清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明显降低眼科门诊治疗晕厥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余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已有较大的进展,但AMI并发休克的预后仍较差,急性心梗出现休克主要发生于左室功能不全者,但右室心梗通常伴发左室梗死,所以两者的预后相似.右室心梗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特征,因此笔者做一简单总结并强调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陶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社区中心2009-2012年间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幼儿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 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增多之势,尤其是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气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夏季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局部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全身反应.结论 由于疫苗的生物特性,在获得免疫的同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不良反应.提高认识和改进接种技术,将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韩小焕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