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档案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张爱芹;张彦

关键词:档案管理, 影响因素, 措施
摘要:档案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管理好档案是维护本单位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工作.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从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多年,亲身经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总结医院档案管理的影响因素,在认真思考的同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便于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2011年3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8例为实验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测定.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均低于健康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前清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显著改变,有助于临床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苏云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应用器械吻合19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198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后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198例患者均进行过经上消化道的钡餐造影和纤维胃镜病理检查,终确诊为贲门腺癌53例,食管鳞癌123例,食管腺癌22例.病变长度0.5-11cm.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02至2012-02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其中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1.52%(3/198),均经通畅引流、营养支持等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5天.结论 器械吻合提高了食管胃的吻合质量,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吕明闯;丁旭青;李国梁;董亚辉;周荣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儿科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我院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如何提高护理技巧.方法 将我院近些年来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抽取74例作为分析对象,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对这74例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 7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经过我们积极的治疗,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在对支气管肺炎患者采取治疗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全面护理,以此来使他们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经过我们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作者:孙亚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阿勒泰地区农牧区哈萨克族孕产妇贫血原因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孕产妇贫血发病原因,预防孕产妇妊娠期贫血,降低妊娠期贫血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抽查阿勒泰地区的乡镇8个(选择农业村4个,牧业村4个)的贫血孕妇156名进行调查.结果 饮食生活习惯是造成孕产妇贫血的主要的原因.结论 宣传科学饮食,改变传统饮食,是乡镇卫生院和村级保健需要加强宣传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者:林东来;布尔布汗;欧阳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放射免疫检测与骨扫描联合诊断骨转移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提高骨扫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准确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50例原发性肺癌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并与核素骨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为75%,假阳性率为25%.骨转移组的CEA、NSE、CYFRA-21-1血清水平均高于骨未转移组(p<0.05).结论 肺癌骨转移患者CEA、NSE、CYFRA-21-1血清学水平明显增高,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核素骨扫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

    作者:明瑞华;胡旭东;李万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UAP患者血清cTnI测定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由三个结构不同的亚基组成,即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C,它附在收缩的横纹肌细微组织上,肌钙蛋白I是一种结构蛋白,它与肌动蛋白及原肌球蛋白互相作用.血清心脏肌钙蛋白Ⅰ水平对于预测心脏事件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和准确性,并且血清心脏肌钙蛋白Ⅰ升高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不佳,而血清心脏肌钙蛋白Ⅰ正常者预后相对良好.

    作者:周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无痛人流术后闭经的有效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后引起的继发性闭经,怎样通过护理手段恢复.方法 选择46例做无痛人流后闭经的患者,进行针对的药物和心理指导护理.结果 46例患者全部恢复月经周期.结论 科学护理对无痛人流引起的闭经患者的身心恢复是必要的.

    作者:热依曼·阿不力米提;沙达提·玉素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球分析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CRP)检测和血球分析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2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54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集指端微量血用免疫比浊方法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同时做血常规检查,将C-反应蛋白结果与WBC计数比较.结果 C-反应蛋白与WBC计数均阳性者为59例(10.8%),C-反应蛋白与血球分析均阴性者为373例(68.2%),C-反应蛋白阴性与WBC计数阳性者为45例(8.2%),C-反应蛋白阳性与血球分析阴性者为70例(12.8%).C-反应蛋白与WBC计数一致者432例(79%),C-反应蛋白与WBC计数不一致者115例(21%).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球分析同时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判断及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柳红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分析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方法 比较儿科实施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前后护理工作的变化情况,对实施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前后护理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后,我院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管理结合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借鉴和推广.

    作者:代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

    目的 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9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结肠癌患者采取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CME疗法治疗结肠癌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并发症少等特点,而且比较安全.结论 CME疗法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对人体的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开来.

    作者:倪爱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对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综合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并患有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用泮托拉唑进行静脉注射,附加奥曲肽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整个实验疗程3天.结果 治疗组成效高、康复时间短,比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但观察其治疗过程中的整体输血量和死亡率,却无明显的差异,即P>0.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突出、高安全和低副作用.

    作者:柏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结果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结果,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避孕失败或者无保护下性交后120h内就诊的妇女84例,均给予米非司酮进行紧急避孕处理,按照使用剂量分为四组,各21例,A组(单次给药10mg)、B组(单次给药25mg)、C组(单次给药75mg)、D组(单次给药150mg),观察比较四组的避孕成功率,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及阴道点滴出血率、月经延迟发生率.结果 在避孕成功率方面,以D组高,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X2=9.6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药物副反应(恶心、呕吐、下腹痛、头晕、乳房胀痛等轻微症状,均无需特殊处理,能自行缓解)发生率方面,以D组高,其次为C组,皆明显高于A、B组,差异显著(X2=116.40,101.96,11.83,6.0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皆有良好的效果,但临床认为使用小剂量(单次给药10mg、15mg)米非司酮进行紧急避孕能够明显减少药物的副反应,且效果也肯定,属于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但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于月经改变的研究仍缺少有力依据,仍待进一步考究.

    作者:吾尔克孜·玉素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的原因,寻找诊治方法和预防方法.方法 结合8例妊娠晚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导致8例患者子宫破裂的原因有:药物引产不当,疤痕子宫以及梗阻性难产和不当的助产方式;所有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有5例采用子宫修补术,剩余3例采用子宫切除术.结论 子宫破裂属于妊娠晚期的一项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关注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耿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生临床带教体会

    目的 探讨护生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带教老师的选择和系统性培训指导,以及根据护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防护教育、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带教方法和其他注意事项的带教.结果 明显提高带教质量,培养护理人才.结论 带教老师的选择和系统培训,以及对护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防护教育,再次根据护生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带教方法,从而明显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高翠芳;马莲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别山区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索影响胃癌诊治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59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与性别因素有关,男女之比为2.43:1;胃癌与年龄有关,胃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本组50-6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高,说明中老年人是胃癌的高发人群;肿瘤发生部位主要位于胃窦部;其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结论 胃癌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有较明显的关系,其发生部位与病理类型也出现一些新特点,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期对胃癌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涂开峰;徐久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参通脉合剂对冠心病患者血栓素B2、6-酮-PGF1α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三参通脉合剂对冠心病患者血栓素B2、6-酮-PGF1α的影响.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血栓素B2、6-酮-PGF1α的测定,观察疗效.结果 本文观察12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中患者血栓素B2较前降低,6-酮-PGF1α较疗前升高,经t检验,P<0.05,对照组中,患者血栓素B2水平较疗前降低、6-酮-PGF1α较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经t检验,P>0.05.结论 说明三参通脉合剂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改善心肌缺血.

    作者:王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目的 研究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旨在为进一步规范用药与科学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08年5月份至2011年5月份收治的2380例病患,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研究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手段,分析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结果 经过对2380例病例资料的分析,共发现61例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中为常见的是抗生素应用时间过久(23例)、抑酸药物的应用剂量过多(13例)、药物拮抗(12例)、联合用药抑制疗效(5例)、重复用药(4例)、药物连用导致过大负面反应(3例),其他原因(1例).结论 消化内科易于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是抗生素应用时间过久与抑酸药物的应用剂量过多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关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用药合理性,保障用药安全,促进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健康.

    作者:卢云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现状

    自2003年非典(SARS)暴发以来,全球卫生工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格外关注,在自然灾害频发,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我国亦加大了对各级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的力度.社区护士是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时间的接触者[1],他们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到后续救治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更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其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网底功能的重要群体[2].

    作者:王晶晶;赵要松;刘桂萍;马玲;吴国华;陈颖;孙树;王聪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5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49-78岁之间,女性35例,年龄在51-8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腹股沟斜疝,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型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 在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疾病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舒适型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外伤创面的护理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外伤创面的不同护理模式,探寻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四肢骨折外伤创面患者7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信息支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感受、疼痛感、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护理干预后,其焦虑程度降低,满意度提高,对治疗的不确定感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外伤创面期间,需要护士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多提供患者信息,以降低其不良情绪.

    作者:朱瑞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