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护理

吕军颖

关键词:小儿, 肺炎, 护理
摘要:目的 探索降低小儿肺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窒息情况的护理措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护理,从而有效地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减轻疾病对小儿身体健康的损害.方法 对2007年-2008年期间和2005年-2006年200例患儿的病死率、心力衰竭、窒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样本均采用随机采取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儿存活100例,无死亡;心力衰竭3例,发生率为3%;窒息情况1例,发生率为1%;对照组患儿死亡14例,死亡率14%;心力衰竭10例发生率为10%;窒息情况8例,发生率为8%.二组差异有着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人员为患儿肺炎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窒息的情况的发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深入分析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措施.方法 从我院医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选除5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与分析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结果 在整个护理期间,所有患者恢复较好,也没有发生明显皮下脂肪以及皮肤弹性的变化,也没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结论 对于这种病患者要时刻加强监护并且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就能够有效地对肠内营养并发症进行预防.

    作者:黄连欣;黄燕妮;农金环;田彩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CZF超声波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的疗效判断

    目的 观察CZF超声波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的疗效判断.方法 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CZF超声波治疗仪,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90%.结论 CZF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糜烂见效快,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针刺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40例

    失眠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针灸治疗减少了药物治疗的依赖性和副作用,在临床中使用越来越普遍.配合耳穴压豆的方法,效果更佳.

    作者:孙海林;郇海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实践方法与效果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优质护理活动,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强化其基础护理能力,提升护理措施,深化护理内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以往的88%提升到98.2%,每月的护理质量检查以及抽检、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基础护理以及医院感染等达标率提升至97.5%目前未出现因护理问题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结论 在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病情控制也具有较好的价值,可以在其他科室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方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312例0-6岁儿童微量元素含量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体内铜、铁、锌、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的防治措施.方法 在社区体检的312例儿童,分成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三个年龄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铜、铁、锌、钙、镁等元素含量.结果 312例0-6岁儿童中,除微量元素铜镁含量正常外,在部分儿童中锌、铁、钙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锌的缺乏比例在婴幼儿期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铁的缺乏比例婴儿期明显高于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钙的缺乏比例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快速阶段,易缺乏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建议家长应注意儿童饮食搭配,合理膳食,对缺乏的微量元素能及时补充.

    作者:全慧荣;杨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医院药房发药与调配过程常见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药工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药品的种类在不断的增多,并且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再也不断的提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药品的调配与发放的过程中不规范操作以及差错等一系列原因引起的医患问题频度增大.这些不规范的调配与发药过程会直接影响到取药者的信任以及依从性,会使得医师的诊疗措施前功尽弃,会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因此,规范操作,提高医学专业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医院药房发药与调配过程常见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罗莹;李洁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同时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总结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措施和策略.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艾滋病(AIDS)患者共156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n=78)和干预组(n=7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艾滋病专科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不同.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用药监督、缺乏用药知识、生活不规律、缺乏治疗信心、疗程过长、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 决定艾滋病(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全程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作者:崔林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0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治愈率、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中医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及预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叶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联合疗法治疗喘憋性肺炎68例

    目的 了解联合疗法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162例喘憋性肺炎的婴儿随机分组呈2组:治疗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6月22例,6个月-2岁33例,2岁以上15例.对照组94例,男53例,女41例,年龄-6月24例,6个月-2岁46例,2岁以上2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疗法治疗喘憋性肺炎68例疗效显著.

    作者:张芙蓉;赵大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比较三种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临床比较三种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80例择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开腹剔除术,B组给予经阴道剔除术,C组给予腹腔镜剔除术,对比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阴式剔除术)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优于A、C组,三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组(腹腔镜剔除术)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A、B组,三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所使用的开腹剔除术适合应用于子宫肌瘤直径较大者.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各不相同,应根据个性化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曲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早产儿抚触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睡眠质量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进行抚触,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早产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在睡眠质量和体格发育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抚触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于子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周围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体会

    现今临床已经广泛周围神经刺激仪对神经进行阻滞,其效果肯定,易于操作[1].2009年起笔者所在医院使用此仪器对进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神经阻滞麻醉,并与应用传统麻醉方式组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此仪器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作者:刘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异位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60例患者口服50mg的米非司酮,每日2次,坚持服用5周时间为1疗程.结果 在本组60例患者中,成功治愈共计52例,成功率达到了86.7%,另8例均治疗失败.结论 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成为了一种有效治疗异位妊娠的药物,将米非司酮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少的特性,以及在有效将杀死胚胎但却不会对输卵管组织造成损伤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就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了患者的生育能力不受影响.

    作者:段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坐式分娩法断脐时机与新生儿获得性胎盘血液灌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断台接生分娩时新生儿断脐的佳时机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减少新生儿贫血的价值.方法 足月新生儿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两组新生儿均于娩出后即断脐,而观察组断脐时尽量靠近胎盘,并在1min内将残留于新生儿端的脐带举起并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使脐静脉内的残余血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分别于出生后1小时和24小时取血查新生儿HGB和红细胞压积(HCT).72小时后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和24小时后血Hg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而72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的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断台接生法时,取靠近胎盘端剪断脐带并将脐带内残余血液回输入新生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的Hgb的含量,减少贫血的发生.

    作者:任成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以便于更好地展开计划免疫工作.方法 对本市10个社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儿童家长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其健康教育,包括发放宣传册、开展社区讲座、提供电话咨询等方法,对照组则不予以健康教育,对比6个月后两组的效果.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的观察组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方面的知识得分明显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比两组儿童家长对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对预防接种的信任以及健康教育总达标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社区儿童家长采取与计划免疫有关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的知晓率,促进家长监督儿童进行接种.

    作者:邹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5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另外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止咳平喘、解痉化痰等缓解症状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静脉滴注10g/d.治疗以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二氧化碳分压有所降低,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2%(P<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彭宙;符少杨;黄玉华;彭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浅谈深静脉留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分析

    目的 主要探讨使用深静脉留置管的来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来治疗气胸的护理情况.方法 探讨和分析16例气胸患者在应用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对患者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很好的控制住了并发症的产生,同时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患者及早的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作者:杨日雯;廖辰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354例孕妇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孕妇这一特殊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孕妇HBsAg的阳性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354名孕妇血清学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5项乙肝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乙肝标志物中出现12种模式,HBsAb373例,占27.54%,HBsAg阳性者192例,占14.18%,而大三阳孕妇有54例,占3.99%;乙肝小三阳93例,占6.87%;HBsAb阳性者373例,占27.55%.结论 感染HBV的孕妇,应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包群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压氧联合申捷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申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28例确诊为DEACMP(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4天-3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500mg、三磷酸腺苷4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个疗程为14天-30天.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EACMP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和病死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长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消化内科心理护理问题探析

    现代医学发展迅猛,以从单纯的物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病患的心理状态.本文根据消化内科病人特有的特点,探讨在消化内科中心理护理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作者:蔡微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