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锋
目的 探讨精神病及弱智患者剖宫产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24例患有精神病及弱智的患者分为硬麻组和腰麻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结果 硬麻组与腰麻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而腰麻组的总体麻醉满意度显著高于硬麻组(P<0.05),且术中很少有辅助用药,具有较好的肌松及镇痛效果.结论 腰麻是用于患有精神病和弱智的剖宫产患者首选的麻醉方式,对极不配合的患者术中配合使用少量镇静剂是绝对有效而安全的.
作者:何琼珍;杨继蓉;王富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要点,提高对微创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60例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在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 26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无重大并发症出现.结论 给予患者完善的术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管的护理和详细的出院指导,避免并发症,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庞燕;潘亚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100例急性脑梗死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加强运动障碍康复.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评价比较结果.结果 康复治疗前后两组对比上下肢FM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组上下肢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有效率81.5%,治疗组有效率69.3%.结论 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疗效好,安全有效.
作者:于淑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111例CHF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 ①CHF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0.468比0.227,P<0.01;D等位基因:0.667比0.436,P<0.01).②病例组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DD>ID>II(P<0.05)心功能2级的例数占II型总例数的40.0%,心功能4级的占13.3%,DD型CHF患者中,心功能2级的例数占DD型总例数的13.3%,心功能4级的占35.0%,差别有显著性(P=0.014).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CHF的发生及不良转归相关,ACE-DD型可能是该地区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与CHF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强度依次为为:DD>ID>II.
作者:梅啸;黄远贞;袁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了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监测、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疗法的指导、行为矫正等教育,对比教育前后两组的我管理能力、情绪变化以及吸烟量变化.结果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可以明显稳定患者的情绪,患者吸烟量明显降低.结论 在糖尿病健康管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得到促进和发展,大限度实现人人享受保健的战略目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糖尿病的管理费用.
作者:谢明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儿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组30例给予阿昔洛韦10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14天.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3%)明显高于对照组(40%,P〈0.01),X2为6.787,P<0.01;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咽峡炎改善、淋巴结缩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恢复至〈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治疗组未发现有粒细胞减少,无血小板减少,无肝功能损害.结论 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
作者:朱慧;龚红蕾;孙宝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采用手术的方法恢复脊椎压缩性骨折后椎体的高度,能够减少病残率.方法 25例脊椎胸腰段骨折脱位病人中,全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均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25例,时间6-12月,对方案实施之前2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保守治疗患者调查回访,约80%患者有腰背痛,约85%压缩椎体高度不能完全恢复.回访采用UPASS脊椎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25例,1例内固定棒脱出,其余固定位置正确、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无明显腰背痛症状,治愈率>96%.结论 脊椎骨折患者在手术复位固定的基础上,通过早期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能早日完全康复;术中神经松解能够有效恢复损伤神经的功能.
作者:齐天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异位妊娠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内有无妊娠囊、重点观察附件部位及盆腔包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彩超观察有无特征性血流信号.结果 58例超声诊断为输卵管妊娠,术后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结论 阴道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率高,图像清晰,可减少漏诊与误诊.
作者:邰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本文针对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现象逐渐突出的现象,浅析推广呼援服务对城乡居家养老的意义.
作者:余嘉明;廖燕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通过评价群体性调查研究来评估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法与表柔比星替代甲氨蝶呤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方案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CEF可以增加的患者DFS率约17%(P=0.040),增加OS率约20%(P=0.038),可通过增加CEF化疗法中表柔比星的用量(50-100mg/m2)显著提高疗效,在治疗早期乳腺癌上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青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行无痛人流术孕妇,根据麻醉药物不同随机分为1组、2组、3组,每组各30例,1组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2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3组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组,对比各组术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1组术前后HR、SpO2、MAP变化均不明显,术中扭动人数少,术后宫缩疼痛轻,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人工流产术选择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具有安全、有效、低麻醉剂量、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程祥庆;王艳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AUB)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12-2011.12入住我院的12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性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60)采用B超进行检查,观察组(n=60)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且将宫腔镜诊断与临床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1)B超检查的敏感性为50.0%(30/60),宫腔镜检查的敏感性为91.7%(55/60),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宫腔镜诊断宫内异常出血为93.3%(56/60),临床病理学诊断检查宫内异常出血为100.0%(60/60),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将宫腔镜用于AUB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价值,且与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内膜病变性质以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杨小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宫体大出血利用止血带止血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在临床中使用的具体情况分析,以不断完善止血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现象,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术宫体大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在手术过程中利用止血带能够很好地对患者进行止血,其中实验组55例患者中,共52例患者成功的止血,而对照组患者中,仅有32例患者止血较为及时,两组患者的术中止血率存在显著的临床差异性.结论 在临床中应用止血带对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进行止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对患者止血,防止出现缺血性休克现象的发生,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止血效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苟明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0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笔者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心脏病、性别和年龄等有关.结论 了解脑梗死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对积极预防此疾病有促进作用,临床应予以重视.
作者:杨左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儿童体内铜、铁、锌、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的防治措施.方法 在社区体检的312例儿童,分成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三个年龄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铜、铁、锌、钙、镁等元素含量.结果 312例0-6岁儿童中,除微量元素铜镁含量正常外,在部分儿童中锌、铁、钙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锌的缺乏比例在婴幼儿期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铁的缺乏比例婴儿期明显高于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钙的缺乏比例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快速阶段,易缺乏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建议家长应注意儿童饮食搭配,合理膳食,对缺乏的微量元素能及时补充.
作者:全慧荣;杨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了解现今糖尿病饮食教育的现状.方法 从糖尿病饮食教育的难度、内容、形式三方面讨论糖尿病饮食教育的现有情况.结论 饮食教育一直是糖尿病综合教育的薄弱环节,需加强教育人员的理论和实践素质,丰富教育形式,实施个体化[1]、连续性、评价式教育.
作者:段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夏季为手足口病高发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手足口病重在预防,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预防主要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发现患病者立即进行隔离.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预防疾病的能力以及增强疾病治愈的信心.
作者:吕军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本文从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出发,分析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对此提出了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中避免争执,提高护理人员应用水平的策略方法,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好临床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宋淑英;贾晓坤;周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不耐受情况进行护理分析,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护理情况.结果 90例患儿中其中52例为胃肠喂养不耐受者,余38例为耐受者,两组患者在开奶日龄、住院天数及达足量喂养日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中可见不耐受组胎龄低于耐受组,住院天数及足量喂养日龄显着高于耐受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合理的喂养方式能够提高患儿耐受情况,而胎龄小及开奶日龄是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谢玉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分析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70例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5例,观察组使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0例,不良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不良反应1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能够起协调作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秉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