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秀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无脑血管病及腰椎病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420例,入选时双足无溃疡、感染及水肿,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清晨空腹采血,检测420例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使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检测所有患者的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268例(双脚VPT<15V),轻度异常组120例(双脚VPT 16-24V),重度异常组32例(任意一脚VPT>25V).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三组间比较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饮酒率以及FBG、TG、LDL-C、HbA1c、SBP、DBP水平逐步上升,差异明显(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的增长,吸烟、饮酒以及LDL-C、HbA1c、SBP水平的上升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1、1.172、1.411、1.041、1.046、1.113、1.025,均P<0.01).结论 年龄、糖尿病病程的增长,吸烟、饮酒以及LDL-C、HbA1c、SBP水平上升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及足溃疡的发生.
作者:杜瑞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潘托拉唑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基本痊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7.65%;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2例轻微不良反应,分别为头晕与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6例,分别为口干、嗜睡、头疼和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降低了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生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医院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预防方法.方法 通过对医院手术室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研究,提出护理方法.结果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要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才能有效避免护理缺陷,发生差错与事故.结论 加强医院手术室中的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
作者:刘淑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肾囊肿的一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 我们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加硬化治疗单纯肾囊肿32例,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有18例病人疼痛剧烈需吗啡止痛,其余均反应不大.单个囊肿者效果好,多囊肾者大都反复,但是经再次穿刺仍有效.结论 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加硬化治疗单纯肾囊肿,勿需手术,创伤小,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体位垫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2年5月骨科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采用奥克兰医用高分子手术体位垫用,观察组采用传统海绵垫与头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体位变换次数、摆放体位时间、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患者的皮肤受压状况(压痕、红斑、破损)也存在明显差异;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手术垫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克兰医用高分子手术体位垫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形成,减少患者术中体位改变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患者舒适,减轻医护人员负担,较传统海绵体位垫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作者:张明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家庭护理对策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8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分别由4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组成,给予两组小儿患者常规治疗,即激素、饮食、利尿剂、调整血脂、控制血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照组的小儿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肾病综合征护理,而观察组的小儿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家庭护理干预,将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小儿患者无论在疾病的治愈率还是在基本的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小儿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还能够明显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护理疗效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陈亚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采用超声评分法鉴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自制的超声评分法对良恶性病变行鉴别诊断,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良性甲状腺结节61例,其中滤泡状腺瘤55例,甲状腺肿6例;恶性甲状腺结节39例,其中转移癌1例,单纯性甲状腺乳头状癌29例,滤泡状癌4例,髓样癌1例,硬化性弥漫性乳头状癌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结节钙化、声晕、结构、动脉RI综合评分显著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采用7分为临界值,与病理检查对照,甲状腺癌特异性为94%,敏感性为95%,阴性预测值为95%,阳性为91%.结论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正确评估是制定临床治疗方案依据的关键,自制超声评分法为传统超声评分法的补充,操作方便、准确性高,易于推广,患者易于接受,显著提高诊断效果,使预后获得理想改善.
作者:戴翠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受到了很大重视并且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浅析,丹参药理作用多样,临床作用明显,应用较广泛.
作者:林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氯胺酮和丙泊酚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拟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4例遵守随机化的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术中SpO2、肢体活动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肢体活动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时麻醉方式的正确选择是确保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选择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患儿术中安静、术后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少,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汪小湘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了普外科手术之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6月某医院所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组中有45例患者出现了切口的感染,通过比较和分析.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年龄、手术种类等都是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加强对切口感染的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抗生素的合理科学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
作者:张东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痛风患者各个时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我科2010年4月-2012年6月治疗的106例痛风患者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资料.结果 通过对106例痛风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后,痛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讨论对痛风患者的正确护理能促进痛风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何勤;何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 对3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青年人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结果和相关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青年人肺癌腺癌居多(53.3%),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容易误诊.结论 要提高对青年人肺癌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马丽亚;黄玉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本人恩师米老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并查阅大量文献,提出哮喘缓解期患者存在肾虚体质的观点,并以补肾为基本原则治疗缓解期的哮喘患者.本人通过对36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和450例不患哮喘的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证实了恩师的观点,认为以补肾为治疗大法才是哮喘缓解期防治的关键.
作者:刘主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真性晶体囊膜剥脱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由Elschnig1922年首次报道[1],国外文献报道仅数十例,国内也罕有报道[2].我院近期诊治真性晶体囊膜剥脱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因双眼无痛渐进性视力下降1+年,在我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0.04,左眼数指/30cm.眼压:右眼8.1mmHg,左眼7.7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中下方可见一云翳,大小约3×3mm,散在两三颗点状色素KP,左眼角膜透明,广泛点状色素KP;双眼前房深度未见异常,AR(-),虹膜纹理清,虹膜震颤;右眼瞳孔圆,直径约3mm;左眼瞳孔近圆形,直径约2.5mm,3点、5点至10点钟处虹膜后粘连;双眼对光反射存在,双眼晶状体皮质及核混浊(Ⅳ级);双眼晶状体前囊膜表面可见一层清晰的膜漂浮于前房中(图1),该层膜随眼球运动轻微漂动,左眼角膜上可见广泛散在色素;双眼后段看不清.临床诊断:①真性晶体囊膜剥脱;②双眼老年性白内障;③双眼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
作者:林琳;杨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多方面因素,提出提高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经验措施.方法 从操作环境、患儿血管状况、患儿家长配合程度、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送管方法、固定及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护士应做好相应的对策并总结失败的原因以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结果 通过对影响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多种因素的分析,指导护士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时应用各种技巧,可有效地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结论 护士要不断提高穿刺技术,排除各种干扰,擅于总结经验,保证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作者:曹春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方法 选择5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氯苯那敏、钙剂、维生素C、西咪替丁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2ml/(kg·d)(大剂量2ml/kg·d),疗程7-14天.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显着增高.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肯定,可较快缓解症状及缩短病程.
作者:朱红娟;杨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关于闭角性青光眼通过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探讨.方法 我院于2008-2011年收治的98例患有闭角性青光眼的患者,共计124眼,均合并白内障及视力低于0.4,其中采取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68例(74眼),而其余的患者采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例数为30例(50眼).结果 采取两种方法治疗闭角性青光眼后,与治疗前患者的眼内压、视力、C值及前房深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闭角性青光眼的治疗,应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疗效可观、安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蒋运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维吾尔药加瓦日西安比尔片的制备并建立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采用药材细粉与蔗糖、淀粉混合制粒压制成加瓦日西安比尔片,建立其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标准.结果 制备工艺可操作性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论 经试验结果分析加瓦日西安比尔片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等优点,为今后提高该片剂的制片工艺和保证质量奠定了基础.
作者:阿力木江·阿布地热力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优质护理活动,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强化其基础护理能力,提升护理措施,深化护理内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以往的88%提升到98.2%,每月的护理质量检查以及抽检、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安全、基础护理以及医院感染等达标率提升至97.5%目前未出现因护理问题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结论 在神经内科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病情控制也具有较好的价值,可以在其他科室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方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普外科对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患者经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腹腔积液8例,吻合口瘘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痊愈.随访18个月,失访4例,肺部转移2例,死亡2例.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合并肝转移的患者,术前详细的准备、选择合适的患者,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外科手术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森;董晓松;于继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