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雪琴
当前流动妇女,自我保健意识不足,流动孕产妇女保健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母婴保健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对流动孕产妇女保健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作者:徐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概述1.1 定义维生素K(英文vitamink)是一组抗出血活性的化合物,是2-甲基,4-奈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包括指溶性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水溶性维生素K3、维生素K4.1.2 性质维生素K1呈油状,维生素K2是黄色晶体,溶点52℃-54℃,不溶于水,溶于油脂及醚等有机溶剂.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是人工合成的水溶物质,化学性质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
作者:杨在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制改良评估表在预防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可行性.方法 与结果 设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自行设计的<改良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对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的术后应用观察,效果显著.结论 评估表具有良好的规范手术护理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美凤;徐冬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率和减少阿托品中毒及中间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大剂量胆碱酯酶复活药救治有机磷中毒病例共36例.结果 死亡4例,阿托品中毒及中间综合症1例.结论 早期大剂量使用胆碱酯酶复活药可大大减少有机磷中毒病例的死亡率和防止阿托品中毒及中间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周冬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三组病例各30例,治疗组为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加椎体成形术;对照组(1)为椎体成形术组;对照组(2)为保守治疗组.观察三组病例术后疼痛改善情况、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氏角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1)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能有效的恢复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氏角,对照组(2)病例疼痛及椎体高度、Cobb氏角未明显改善.结论 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加椎体成形术能取得更好的骨折复位,远期效果可能要优于单纯椎体成形术及保守治疗组.
作者:唐炳魁;尹立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质量监测是工作质量的保证,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涉及的质量监测有:清洗消毒质量监测,包装的质量监测,灭菌的质量监测及灭菌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监测.
作者:宛淑兰;徐钧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临床观察血尿安治疗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8例血尿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予血尿安片一次2片,一日3次口服.结果 148例患者血尿均减轻或消失.结论 口服血尿安片治疗对血尿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晓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了解某城区学龄儿童维生素A摄入水平,为制定学龄儿童维生素A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膳食记录法连续记录学龄儿童3d膳食,进行维生素A的膳食状况分析.结果 学龄儿童维生素A平均摄入量占RNI的比例平均值为67.67%,且女生高于男生,高年级高于低年级.结论 该城区学龄儿童维生素A摄入情况仍需改善,应加强营养教育,采取针对性措施.
作者:刘雪峰;宫丽岩;王丽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学校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实施<餐饮服务行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终目的 是促进企业自律,提高诚信水平,终达到食品卫生安全,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双辽市卫生监督所于2004年开始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以来,学生集体用餐食堂食品卫生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2010年,餐饮服务环节卫生监管工作职能划转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员也一并划转.职能划转后,监管职能更加专一,在监管方式上,继续推行<餐饮服务行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了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巩固原有成果,科学创新监管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饮食安全,我们组织人员对我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近5年来的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为继续推行<餐饮服务行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奠定基础,对今后如何继续开展好<餐饮服务行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档案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健康档案,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及疾病情况,开展疾病管理、实施针对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结果 对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开展疾病管理、实施针对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了基础,可有效的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结论 对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疾病管理、实施针对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以及提高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崇安;苏丁绪;王海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生实习是护理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妇产科是临床实习的一个必经科室,为提高带教质量确保圆满完成实习大纲要求,笔者认为合理的带教是成功带教的条件和保证.我们通过多年来临床带教方法的逐步改进,取得了预期的带教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红燕;耿月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腹痛原因与治疗方法,提高急性腹痛治愈率.方法 抽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50例急性腹痛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急性腹痛主要由急性胃肠炎、泌尿结石症、肝胆疾病以及妇科疾病引起.结论 产生急性腹痛有多方面原因,多种疾病会引发急性腹痛,属于医学常见疾病.在对其治疗中需多加观察,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多方面原因,仔细分析病因,作出正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作者:龙永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普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性的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所接诊的80名的普外科患者的具体临床资料,按照护士方式的不同,将他们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经过8周的护理时间,在仔细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这些症状仔细记录,并做一定的分析.结果 观察组(A组)所获得满意度好,期间患者的疼痛的分级以及心理情绪上的反应都有比较好的改善,同时在循证护理下,患者还更加了解了相关疾病的具体知识,这些方面都比对照组(B组)要好.结论 循证护理在普外科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不良的情绪,提高护理质量,获得患者的好评.
作者:周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药品不良反应又称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是指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在一种新药或药品的新用途的临床试验中,其治疗剂量尚未确定时,所有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也应视为药品不良反应.
作者:魏立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室性期前收缩V1-V3导联ST段明显抬高对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观察V1-V3室性期前收缩对ST段抬高的影响.结果 患者V1-V3ST段马鞍形抬高伴ST段室性期前收缩.结论 V1-V3段马鞍形抬高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心脏结构正常支持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CT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改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32例髋关节异常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用CT进行层厚3mm的连续扫描,对照组12例用X线做扫描诊断.结果 所有观察组患者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对照组中有5例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7例未发现变化,用CT做二次检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结论 CT对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诊断明确,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
作者:颜月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 对本院62例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结果 本组62例肺心病患者中,合并心肌梗塞的11例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为72.72%,其他51例患者中死亡22例病死率为43.14%.合并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的病死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为急危重症之一,易发生并发症,且预后差、病死率高等.
作者:吴子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病房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 病房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有很多,严格管理护士的日常工作,找出各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降低并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甘秧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析疟疾的综合防治措施及其防治效果,总结其应对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县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28例疟疾的病例,对其综合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经药物、抗复发治疗后,并对发病病灶点进行全面预防用药、灭蚊驱疫等措施,皆全部治愈,且随访一年,无1例复发;对28例患者3年来的发病分布图显示,逐年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三年发病率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疟疾发病的患者,及时采取各种综合治疗措施,并对其发病病灶点进行切实的预防,能够有效预防病例复发,且明显降低疟疾的发病率,使疟疾的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永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病例24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这24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是在手术完成后一整天内(24小时)发现的,其中6例患者是肝外胆道损伤,还有2例患者是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同时,24例患者中,剩余的16例患者是在手术后48小时后发现的,查找原因发现主要是迷走胆管损伤、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和胆总管热损伤.这24例患者中,8例采取的是保守治疗,另外16例采取的手术治疗,同时治疗后没有死亡病例出现.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主要是进行预防,预防是关键的,当发生胆漏现象后,必须尽快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郭冬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