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

陈华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 32例妊高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心得体会.方法 选取32例妊高症患者,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治疗及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均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加强妊高症患者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身心达到佳状态,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抗逆流引流袋在留置尿管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抗逆流引流袋在留置尿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病人中留置尿管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普通引流袋1d更换一次,B组使用普通引流袋7d更换一次,C组使用抗逆流引流袋7d更换一次.分别在留置尿管的3、7、10及14d留取尿培养,取得结果并进行统计.结果 三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长短与培养细菌阳性数成正比,C组尿培养结果与其余2组相比有显著优势.结论 抗逆流引流袋在留置尿管的应用中可减少尿路感染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杭昀;龚红玲;邵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口服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口服给药应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口服组和肌注组(各40例),分别采用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口服及肌注进行术前基础麻醉.结果 口服组患儿合作率显著高于肌注组(P<0.01),且麻醉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分别P<0.01,P<0.05).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口服给药应用于小儿术前基础麻醉,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CT检查方法及表现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胰头7例,胰尾5例,胰体1例,胰体尾2例.肿瘤大小在3.2cm×4.cm0-8.7cm×12.4cm之间,动脉增强期、静脉增强期实质部分出现明显强化,囊性部位始终处于低密度影,无强化.12例患者包膜完整,3例患者存在侵袭性包膜不完整情况.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较为明显,诊断价值重要,诊断时英语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腺癌、囊性假囊肿相鉴别.

    作者:于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浅谈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在医院的组织系统当中,护士长以执行者和监督者两种身份而存在,即是实施护理的决策人员,同时又是基层领导者,既要考虑到对护士护理环境的专业化,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这就需要护士长具有优秀的创新和管理能力,同时具有极佳的个人素质.组织和领导全科护士在观念上的转变,引导他们适应全新的形势,迎接护理专业发展的诸多挑战等等,这些都是护士长所需要负责的地方.所以,护士长如何提高自身护理业务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全科护士的管理能力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杨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食管、贲门癌剖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附48例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食管癌、贲门癌剖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剖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48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结果 本组48例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者22例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10例(45.5%),年龄≥60岁者24例中发生心律失常者11例(45.8%),手术操作时间≥4小时30例中发生心律失常者16例(53.3%),行主动脉弓上或颈部吻合者34例中发生心律失常者19例(55.9%),术前患有心肺等疾病者11例中发生心律失常者7例(63.6%),术后有其他一项或多项并发症者17例中发生心律失常者13例(76.4%),与相应组两两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食管、贲门癌剖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与术前合并症、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创伤等有一定相关性,需要医生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宋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54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作为治疗组,采用股骨头部分重建术和股骨头再造术,另选取符合要求的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和股骨头部分重建术,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 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优良率为77.8%,治疗组股骨头坏死治疗优良率94.4%,治疗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准确的诊断分析,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对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俊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具有某种特殊性,为了减少因心理负担而造成的不利于机体的影响,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药物治疗观察和饮食指导等措施,实施护理计划,执行护理目标,是做好艾滋病住院病人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是治疗爱滋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作者:何东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 80例患者均遵医嘱合理用药,生活行为均得到改善,血糖控制稳定率为100%,未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结论 内分泌科护理中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15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体检确诊与职业相关的慢性铅中毒的病例152例,测定血铅、尿铅等含量,进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1-10年工龄的患者,血铅含量为(610.7±29.3)μg/L;11-20年工龄的患者血铅含量为(669.1±34.6)μg/L;20-30年工龄的患者,血铅含量为(750.4±36.7)μg/L,随着工龄的延长,血铅含量逐渐递增,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事与接触重金属铅有关的行业的人群,随着工龄的增加,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发病率增高,相关行业应提供健康工作环境,积极防治.

    作者:木尼拉·阿布力海米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门诊采血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与体会

    门诊采血室响应卫生部的推广优质护理示范方案,通过弹性排班、信息化普及、提升服务理念、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应急培训、绩效方案改革等方面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及效率.

    作者:李冬梅;曹慧梅;沈惠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可以发生肺栓塞,严重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加之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群众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日益呈多发态势.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为例,2011年中旬至2012年中旬共收治DVT患者15例,本文将对这15例患者的护理经过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口腔美容标准的探讨

    口腔美容是个特别的项目,它不是单纯的口腔修复或口腔内科技术,而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学、美学知识,通过大量的累积获得的经验,才有可能给患者满意的美容效果.牙齿美容,作为要求极高、伤害相对较大、费用较高的项目,注定了它是精品,必须要极为严肃认真的对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齿的追求也愈加明显,不少人都需要口腔美容.口腔美容包括很多项目,比如烤瓷牙、美容冠、隐形矫正、种植牙等等.在修复牙齿的同时,让牙齿变得更美丽.

    作者:汪涛;姚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目前,随着我国老年人人口增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痛和骨折直接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本文总结分析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研究的进展.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临床体会

    目的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致盲眼病的复明手术.方法 通过对12例穿透性角膜植术成功控制了感染,保存了眼球,提高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体会.结果 患者术后透明愈合率67%,半透明及浑浊者33%.术后脱盲率100%,术后脱残率83%.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致盲性眼病有效的复明方法.

    作者:赵丽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治疗后,有80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5.24%;发生死亡的患者有4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进行比较,术后第3天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治疗,从而使治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作者:李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无气腹腔镜下治疗宫角妊娠1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无气腹腔镜宫角妊娠手术治疗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对18例宫角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在无气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无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气腹腔镜手术治疗宫角妊娠是安全、可行的,只要掌握手术技巧,可取得临床满意疗效.

    作者:唐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

    目的 临床观察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名,再随机选取50名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50名脑梗死患者为A组,50名健康组为B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轻度、中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以及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均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作者:刘新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医疗器械事件监测工作已引起相关行政机构医疗机构的广泛注意,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监测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高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诊抢救中2种静脉穿刺方法运用效果

    目的 观察比较急诊抢救应用2中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患者13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发生针头脱出、皮下血肿、液体通畅性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所用的穿刺时间对比,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穿刺方法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针头脱出、皮下血肿、液体通畅性等比较,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均明显优于普通头皮针穿刺.以上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临床抢救病人的时候,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易脱出等优点,适合在急诊临床抢救患者的时候应用.

    作者:张英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TRFIA测定HCV的假阳性和解决方法

    目的 了解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HCV的假阳性率,为临床检测HCV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TRFIA法检测了3854份血清标本,筛选HCV结果为弱阳性的28份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1SA)复核检测,复查ELISA为阳性的发阳性报告;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者,用PCR法再次复查,阴性者发阴性报告.结果 TRFIA法检测HCV的假阳性率为0.441%(17/3854),而用PCR法再次复查后假阳性占总检测标本百分比降至0.415%(16/3854).结论 TRFIA法检测HCV假阳性偶有发生,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用ELISA法复检加以纠正.

    作者:刘冰;方艳秋;鲍生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