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荣;申彩红
探讨化疗患者血管保护的有效护理措施.静脉化疗是我科乳腺癌术后患者常采用的治疗手段,但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损伤极大,除此之外,还不可避免人为造成的机械性损伤.通过对科室三年来320例静脉化疗患者的护理,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现如今我科化疗患者血管的机械性损伤率减少.
作者:吕晓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分为高血尿酸组与正常对照组,对两组的血脂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高血尿酸组与正常组比较,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总胆固醇(TG)有明显的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两组甘油三酯(TC)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患者高血尿酸和血脂异常关系十分密切,并且血尿酸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正相关的关系.因而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时应该紧密关注尿酸浓度,尿酸与血脂的关系要在临床治疗中充分重视.
作者:范志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药品不良反应又称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是指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在一种新药或药品的新用途的临床试验中,其治疗剂量尚未确定时,所有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也应视为药品不良反应.
作者:魏立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我科收治的接受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患者18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预见性护理组90例和常规护理组90例.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舒适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预见性护理组晕厥、胃肠道反应、造影剂过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变患者不舒适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赖雪燕;卿密兰;谭露丝;黄成妹;彭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行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2005年3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58例患有精神分裂的下肢骨科病人进行治疗,回顾分析麻醉处理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中均表现为生命体征平稳,镇静及镇痛效果良好,可稳定地自主呼吸,血流动力学正常,术中及术后均未有见到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且术后随访2周仍未发现任何麻醉后遗症及患者精神分裂病情加重的情况.结论 本麻醉方法安全有效,术中管理平稳方便,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琼珍;杨继蓉;王富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临床观察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名,再随机选取50名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50名脑梗死患者为A组,50名健康组为B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轻度、中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以及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均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作者:刘新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国家对中药材、中药饮片有不同的监管要求.所有经营和销售此物品的单位都应先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取得此许可证后才可进行此业务的经营.中药饮片的生产销售都应注意很多问题,各个环节上都应注意质量安全.在其上面还应标明药物的生产日期、批号、生产企业、产地、规格、品名等各项标识.这其中批号为重要的标识,现今对中药饮片的定义还没有完善,对其的监管也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导致其在生产销售等情况上易于发生一定问题.
作者:孙太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07年以来,我市布氏菌病(下称布病)疫情呈活跃态势,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并出现暴发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全市的牧业发展.为及时掌握布病流行动态和发展趋势,分析影响因素,及时调整防治措施,现对2007-2011年我市布病疫情现状分析如下,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衣伟;林玉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病时间长,会出现高代谢和高分解等营养物质代谢异常,对身体能量和热量的消耗量较大,治疗期间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抵抗力,减少并发症和肠源性感染,促进患者的康复.由于费用等原因大多数患者后期会在家休养,所以家属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患者家属在患者康复期的营养健康教育手段进行指导和评价.
作者:高丽萍;唐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CT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改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32例髋关节异常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用CT进行层厚3mm的连续扫描,对照组12例用X线做扫描诊断.结果 所有观察组患者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对照组中有5例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7例未发现变化,用CT做二次检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结论 CT对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诊断明确,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
作者:颜月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肢体血管急性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相应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急诊科30例肢体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护理经验.结果 30例肢体血管损伤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肢体血管损伤经过积极有效的急救处理,可明显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邢瑞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脂检测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235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成青中年组(<60岁)及老年组(≥60岁),按要求采用血清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脂TC、TG指标的测定,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的血脂情况;再将正常血脂人群组与高血脂人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健康体检人群中血脂正常率为53.15%、高血脂率19.40%、边缘升高血脂率27.45%;青中年组正常血脂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血脂异常率青中年组则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脂者的FG、BMI、WC、SBP、DBP相关指标高于正常血脂者,差异具有可比性(P<0.01).结论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血脂检测可对血脂异常者进行早期干预,这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析疟疾的综合防治措施及其防治效果,总结其应对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县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28例疟疾的病例,对其综合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经药物、抗复发治疗后,并对发病病灶点进行全面预防用药、灭蚊驱疫等措施,皆全部治愈,且随访一年,无1例复发;对28例患者3年来的发病分布图显示,逐年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三年发病率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疟疾发病的患者,及时采取各种综合治疗措施,并对其发病病灶点进行切实的预防,能够有效预防病例复发,且明显降低疟疾的发病率,使疟疾的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永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因素及其预后,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1-2010.12诊治的258例脑出血病人临床和CT.结果 血肿扩大主要与血压增高的程度、凝血功能、出血部位及血肿形态等多种因素有关,血肿扩大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结论 对有血肿扩大可能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尽早采取救治措施.
作者:李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不足37周的活产新生儿,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不足47厘米,妊娠37周以前出生均为早产儿.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保健工作的不断落实使得早产儿死亡率比以前明显下降,但在死亡的新生儿中,早产儿占相当一部分甚至超过绝大多数,因此加强早产儿的喂养与护理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重中之重.
作者:丁艳华;白丽;俞翠玲;徐志华;王忠萍;段兆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保政策的逐步完善,慢性肾功能衰竭需维持性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重视院内感染问题也日趋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除了肾衰,还伴有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机体抵抗力下降.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在透析期间获得院内感染的可能越来越加大.医护人员也面临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威胁.所以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之一.为了提高透析质量、降低院内感染,我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永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25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取正确治疗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术后康复良好,无流产、死胎、并发症的发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掌握导致妊娠和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操作技术娴熟,进行密切监测,给以精心的护理与指导,能够有效保证母婴安全,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
作者:盛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6.07-2011.07入住我院产科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即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比二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进行对比与分析,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4.22±12.82)分、(47.29±7.93)分,护理前后本组患者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3.11±11.38)分、(36.29±6.51)分,护理前后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后SDS得分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赵昌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腹痛原因与治疗方法,提高急性腹痛治愈率.方法 抽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50例急性腹痛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急性腹痛主要由急性胃肠炎、泌尿结石症、肝胆疾病以及妇科疾病引起.结论 产生急性腹痛有多方面原因,多种疾病会引发急性腹痛,属于医学常见疾病.在对其治疗中需多加观察,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多方面原因,仔细分析病因,作出正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作者:龙永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小儿营养不良发病原因和特点分析,提出较为恰当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85例营养不良患儿的年龄、地区分布、病因、并发症、预防、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小儿营养不良儿6个月-2岁发病率高,与母乳量不足,添加辅食不及时或添加不合理等原因有关.另外,合并其他疾病亦是本病常见原因.结论 本病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与农村多种不良因素有关.本病的防治应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及时诊治各种合并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搞好儿童保健等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黄天佑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