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
目的 从喂养不耐受发病原因出发探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出现喂养不耐受的5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研究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比较二者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案.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仅为76.9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病程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2.69±0.95)d、(8.77±2.46)d,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日增加奶量和日增加体重为(8.14±1.21)ml和(16.82±4.28)g,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采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疗效显著,患儿恢复快,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周俊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的实践,探讨保障床旁X线影像质量的方法.材料和方法 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CR)、高频床旁X线机、铝滤过板、小照射野、适宜摆位、标准曝光.结果 床旁X线影像的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合高频床旁X线机铝滤过板、控制照射野等综合措施可以提高床旁X线影像的质量.
作者:梁子贤;李建朝;韩兴全;李林;杨谦;赵金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临床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5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度、疼痛程度.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I级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I级与III级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满意度,减少疼痛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素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过敏性鼻炎亦称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称为鼻鼽,西医治疗无特效疗法,多采用特异性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效果一般,症状反复,故采用配合中医药治疗33例,疗效较好.
作者:王磊;李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1年5月子宫肌瘤病人116例,分为使用米非司酮组、未使用米非司酮组及使用GnRHa药物组.结果 使用米非司酮组:术前贫血严重的病人服药后无月经来潮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后手术,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绝经期病人可诱导绝经不需手术治疗.未使用米非司酮组:术前贫血严重病人需输血治疗,术中失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近绝经病人仍需手术治疗甚至切除子宫.使用GnRHa组:虽然与使用米非司酮组作用相当,但费用较高,易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症状严重病人需要雌激素反向添加.结论 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是有效的,安全的,可靠的,且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关玉东;陶颖;王玉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自拟中药方通络化瘀法对症治疗75例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对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同症7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通络化瘀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用药安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33%,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参数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为4.23±0.72g/L,治疗后为2.53±0.26g/L,对照组治疗后为3.63±0.37g/L,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颅腔出血等不良反应,治疗后CT复查未见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给予通络化瘀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进行减少后遗症的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临床中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规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加强护理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的方法.通过对226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了深静脉血栓形的防范护理,认为通过肢体护理、血管内皮保护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郭玉洁;高洁;贾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钩骨钩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依据钩骨钩骨折患者的病情和自愿选择的原则,13例选用钩骨钩切除手术、11例选用骨折却开后复位微型螺钉内固定手术、4例选用保守治疗短臂管型石膏固定,术后随访6-18个月,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恢复运动时间.结果 保守治疗和内固定治疗的恢复工作时间及恢复运动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石膏固定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采用钩骨钩摘除手术患者的恢复期明显短于前两种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钩骨钩摘除手术的终疗效与骨折后切开内固定疗效相当,并且不须破坏腕关节的稳定、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术后无并发症,能迅速地恢复患者腕部功能.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肢手部骨折的患者因进行此部位检查,便于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
作者:李华光;万楠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科手足口病中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方法 通过对180例ADR患儿进行详细的分析报告,构建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ADR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0.0%;ADR药物种类以抗生素为主,占76.1%;ADR类型以过敏为主,占71.6%;ADR发生的时间在30-60min,占55.0%.结论 加强对临床儿科的合理用药,有效降低ADR的发生率.
作者:艾力哈木·艾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药经不同辅料、不同方法炮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大限度的发挥疗效.本文运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中蒽醌的含量[1-2].实验表明,经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变化有差异:酒炙大黄结合性葸醌有所减少,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葸醌总量几乎没有影响;炒大黄:葸醌减少约50%,结合性葸醌转化成为游离蒽醌增多;醋炙大黄:总蒽醌、结合型葸醌含量较生品明显下降,游离型蒽醌含量有所增加;炭炒大黄炭:结合葸醌含量极少,大黄酸含量增加,以上内容为揭示大黄不同炮制品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丽红;孙晓玲;赵紫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术后发生出血1例,切口感染4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18%(5/23);患儿住院7-14d,平均(7.9±3.1)d,痊愈22例(94.82%),好转1例(4.3%),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病程发展较快,认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应行手术治疗,同时注意外伤口的感染防治.
作者:周大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由细菌、病毒、真菌所引起的儿童腹泻在儿科临床中已被广泛认识.但是,对寄生虫引起的儿童腹泻的临床认识还是不够,有待提高加强.寄生虫导致的儿童腹泻一般为迁延性的慢性过程.现将寄生虫所致儿童腹泻的相关问题扼要介绍如下,从而引起儿科临床医师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
作者:沈宏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每日动态检测血糖以指导用药是十分必要的.近十年来,快速血糖仪以其方便、快捷、准确在临床被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多的家庭使用了快速血糖仪.我单位为本单位糖尿病患者每人配发一台快速血糖仪,方便患者监测血糖水平从而调整用药方案,在长期使用快速血糖仪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总结了关于使用快速血糖仪的几点注意事项,做以下介绍.
作者:高珊珊;韩彦;赵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导致头位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究.方法 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1725例总住院分娩人数,728例头位剖宫产术,其中84例剖宫产术娩头困难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4%的剖宫产术娩头困难发生率,造成头位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原因主要是:①胎头位置不正;②胎头深嵌;③切口相对较小;④麻醉效果较差;⑤胎头高浮;⑥医源性因素;⑦子宫切口位置选择不当.剖宫产手术当中娩头困难大大的增加了胎儿的产伤、窒息以及产妇大出血、子宫切口裂伤等诸多并发症.结论 剖宫产手术的关键就是迅速顺利的将胎头娩出,熟练的掌握处理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技巧,并且将紧急应对措施和术前评估工作做好,全面的保证母婴的安全.
作者:农玲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将选择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6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遵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对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极大的提升了患儿的遵医行为,进而有效降低了再次入院率,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因而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思清;林淑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照组临产前不给予阿片类镇痛药,只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疼痛分级、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时间、失血量及新生儿产出1min和5min时Apgar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给药7-9min后,疼痛明显减轻,镇痛15min后,镇痛总有效率为100%,未产生运动阻滞,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4.29%,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较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分娩方式、失血量及新生儿产出1min和5min时Apgar评分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硬膜外镇痛分娩不影响宫缩和产后出血,有利于产程进展.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有效达到感觉和运动分离作用,缩短产程时间,影响宫缩和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冠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症状,一般涉及耳鼻喉、心血管、神经、脊柱等多学科疾病.该病临床起病急,以发作性头晕、头痛、视眼模糊、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眩晕症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应根据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本文对眩晕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明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孕妇在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心理反应的分析,进行护理干预,为孕妇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保证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刘桂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总结28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治疗.正确掌握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适应证以及实施科学、合理、有效、及时、个体化的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剑;陈亚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 80例患者均遵医嘱合理用药,生活行为均得到改善,血糖控制稳定率为100%,未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结论 内分泌科护理中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