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与研究

李英霞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医患问题, 护理人员, 管理制度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护理风险管理发展的现状,对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重要意义做了详细介绍,其次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后对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多方面意义做了详述,供读者借鉴.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市某区2002-2011年HIV/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光明新区2002-2011年HIV/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2-2011年光明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2002-2011年共发现294例HIV/AIDS病例,男性218例,女性76例;感染途径由静脉吸毒为主变为性接触途径为主;人员构成主要为农民、民工和工人,52.72%.结论 HIV/艾滋病在光明新区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今后HIV/艾滋病患者人数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作者:胡鹏飞;葛亮;杨飞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团体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体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可以提高疗效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在江西省精神病院二病区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抽取60例分为两组,每两个月抽取12人,每组6人,共有5批,两组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常规护理、文体训练,试验组在这些基础上开展团体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每批6周.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平均得分分别为38.7±5.6和38.5±6.2,在6周后两组ADL平均得分分别为23.5±3.5和30.2±2.4,训练前,两组间ADL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间有明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训练前后ADL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6周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精神症状的缓解,可以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李小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护理措施的使用,以及分析护理措施使用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在2010年6月-2012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从中抽取50例患者,男女患者均25例并且患者的年龄在25-65之间,患者均属于重症颅脑患者病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分析性.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 经过多方面的有效护理,50例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有40例患者治愈,并且有7例患者的病情好转,在治疗一段时间便可以康复出远门,有2例患者是死于脑干损伤并且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有明显的控制,还有1例患者死亡其死亡原因是溃疡出血.结论 通过对患者的饮食与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做出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以后,患者的治愈明显上升,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该系列的有效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把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两组,对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进行回顾式分析与比较.结果 总结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的普通性和特异性以及严重的并发症.经过联合用药和精心护理,其临床治疗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复杂,易合并肺大泡或者自发性气胸的发生,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情危重且复杂,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故观察其临床症状早期治疗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加重和控制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陆桂波;李桂色;黄金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称为化学治疗发,简称化疗[2].它可以杀死生长中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有治愈的可能,但副作用较大,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我院普外科在2008年1月-2011年09月共收治了40例乳腺癌患者,并对40例患者进行了为化疗期的全面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09月在涿州市医院做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在我院接受术后化疗的4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为49.1岁,双乳切除为6例,左侧乳腺癌为23例,右侧乳腺癌为11例,平均住院天数为6天.1.2 方法均采用CEF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药物剂量根据身高体重来计算,治疗一般为6个周期.本组病例32人完成了6个周期,8人完成了4个周期2化疗前的护理.

    作者:李娜;李建美;李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了解血液离体后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血液离体后不分离血清,血糖测定值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降低,为了保证血糖测定结果准确性,临床检测血糖浓度必须用新鲜标本,及时分离血清,及时测定.

    作者:兰兰;余勤慧;吴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医学影像科设备购置与管理的策略技巧

    影像医学是21世纪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快的学科之一.随着CT、MRI、介入放射学等的影像技术、影像诊断和影像治疗的相继问世,医学影像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飞速迅猛的发展过程.当今医学影像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影像时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反映和引导着临床医学在诊治以及随诊方面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热点趋势,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介入放射学的出现,使医学影像学科从单纯的诊断演变为既有诊断又有治疗的双重职能,成为与内外妇儿并列的临床学科.展望未来,医学影像学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及更全面的发展,必将会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冯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200例

    泌尿系统结石症是常见病,是新疆地区的高发病之一,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平时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上腹或腰部钝疼,结石发生梗阻时,常导致肾绞痛.结石一般在肾中生成,即为肾结石,较小的肾结石一经掉入输尿管则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泌尿系统急症之一.肾、输尿管B超明确结石大小、部位,中草药汤剂、理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能直接震碎结石,在配合中草药排石汤剂治疗,清热利湿、化石、溶石.能有效缓解症状,又能缩短结石排出的时间,我院结石科超声定位下,中草药汤剂、理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结石300例,达有效率95%、治愈率达90%,输尿管结石900例,达有效率99%、治愈率达96.5%,先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涛;徐秀玲;周小娟;周瑞;路红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根据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给予中药汤剂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6.29%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9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3%少于对照组的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扶正祛邪,多机制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孙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螺旋CT对冠脉钙化的临床诊断效果(附68例报告)

    目的 研究单排螺旋CT在冠脉钙化诊断及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收治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单排螺旋CT扫描检查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68例中检出冠脉钙化的有66例,占97.06%;其中43例确诊为冠心病,25例为非冠心病,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平均钙化分数分别为(226.6±168.4)分、(21.3±3.9)分,冠心病组冠脉钙化评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冠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准确率有所提高.结论 单层螺旋CT对冠脉钙化的检出率高,安全高效,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乔维海;杨林;张焕军;陈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贝朗补片治疗腹股沟疝6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贝朗补片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自主成型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68例不同类型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复发率进行随访6个月-2年.结果 全组患者均满意离院,手术时间25-65分钟,平均40分钟,术后2-5小时即下地活动及小便,伤口疼痛轻微,无切口感染,均未使用止痛药,未出现任何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无明显异物感,无复发.结论 贝朗自主成型补片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贝朗补片能较好地修补腹股沟疝,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腹股沟疝.

    作者:赖文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120例术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OSAHS术前,术中诊断路径,病因,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2008.1-2011.5间实行手术并术后随访的120例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术后效果满意率100%,扁桃体,腺体肥大为儿童OSAHS发病的主要原因,特异性炎症,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也占有一定比例,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郭九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

    对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置做介绍,提示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是简便、安全、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李振前;李猛;吴福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0年3月到2011年5月期间112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查,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细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真菌采用ATB(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真菌药敏条鉴定.结果 112例患者中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33.02%),革兰阴性菌62株(58.49%),真菌9株(8.49%).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只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细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主要致病菌为金色葡萄球菌.结论 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多重耐药株所占的比例较高;真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在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检查结果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作者:展虎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孕产妇孕期及产后饮食营养结构初探

    妇女在孕期和产后的饮食营养必须保证科学合理,才能保证胎儿的健康成长和妈妈们产后的身体机能快速正常恢复,本文则对孕产妇孕期及产后的饮食营养结构提出了部分看法与建议.

    作者:阳晓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流动注射分析法及其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溶液处理技术,能够快速地定量分析水中的污染物.本文简要介绍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概况以及其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部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湿疹清涂膜剂的制备与临床疗效

    自行研制湿疹清涂膜剂内含曲安奈德、新霉素两组分,用于慢性湿疹78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湿疹清涂膜剂成分曲安奈德、新霉素对慢性湿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洛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78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小儿急性喉炎患儿78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用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注射液;另一组对照组33例,用病毒唑注射液.并对两组患儿腹泻时间、呕吐、脱水消退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比对照组消失早(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77%,对照组总有效率84.8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可迅速控制病情,与病毒唑比较,在腹泻时间、呕吐、脱水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铁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监护分析

    目的 对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严密病情监护,观察分析持续重症监护对治愈患儿的作用.方法 将18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优先收住重症监护室的原则分为两组:①监护组,103例,即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严密持续监护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体温、皮肤病变以及用药情况;②对照组,79例,即在普通病房救治未进行重症监护的患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监护组死亡率1.94%(2/103),对照组死亡率6.33%(5/79),严重后遗症发生率监护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85%(5/103)、10.13%(8/79),两组间死亡率与严重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治愈率93.20%(96/1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4%(96/103)(P<0.05).结论 对重症手足口患儿进行严密持续监护,可在早期发现病情危象,做出及时救治,显著提高治愈率.

    作者:何梅英;蒋小剑;秦春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2010年8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血糖异常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6例给予降血糖等一系列治疗,并全面分析治疗的结果.结果 经过3-5个周的治疗后,56例患者中36例基本痊愈,20例出现不同水平的好转.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面瘫评分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之一为糖尿病和血糖异常,深入研究该病的恰当的治疗方法及发病机理,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该病.

    作者:陈明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