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2例临床分析

王良金

关键词:困难性, LC, 手术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原因和处理经验,从而正确认识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600余例临床资料.从中选取122例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2例无大出血、无胆管损伤、无死亡病例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5min.结论 Calot三角区粘连为常见困难原因;Calot三角区粘连处理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36例颈椎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通过术前进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气管推移特殊训练等一系列全面护理,术后侧重病情观察、加强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本组36例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无并发症发生,可见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崔昌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微创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胫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钢板固定,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LISS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4.12%,对照组疗效优良率73.53%,两组患者在疗效优良率上有显著性差异,(x2=17.5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使用微创LISS钢板固定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孟凡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病患病人数的日益增多,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并发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综合个体化干预后,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从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范小萍;叶东海;李波;崔梅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医学影像科设备购置与管理的策略技巧

    影像医学是21世纪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快的学科之一.随着CT、MRI、介入放射学等的影像技术、影像诊断和影像治疗的相继问世,医学影像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飞速迅猛的发展过程.当今医学影像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影像时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反映和引导着临床医学在诊治以及随诊方面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热点趋势,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介入放射学的出现,使医学影像学科从单纯的诊断演变为既有诊断又有治疗的双重职能,成为与内外妇儿并列的临床学科.展望未来,医学影像学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及更全面的发展,必将会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冯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对胃癌围化疗期患者所起的作用

    目的 对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8例患有胃癌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化疗.常规组患者在围化疗期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围化疗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杨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重视门诊输液中的安全

    门诊输液相对来说对病情较轻的患者,由于见效快、手续简便、手段直接,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也是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但由于门诊输液室病员比较集中、人员嘈杂,输液安全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为关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输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以免发生各种输液反应.1 门诊输液中的安全隐患1.1 病人因素1.1.1 输液病人多、量大,特别是流行病爆发期间,患者的数量比平时可增加一倍甚至还要多,而且各种患者都有,轻者感冒发烧,重者可因病情发展快、在门诊停留时间短、早期诊断不明确,输液过程中突发病情变化或病情加重.

    作者:李菊芳;陈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关注围绝经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需求,实施保健指导,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张宏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把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两组,对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进行回顾式分析与比较.结果 总结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的普通性和特异性以及严重的并发症.经过联合用药和精心护理,其临床治疗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复杂,易合并肺大泡或者自发性气胸的发生,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情危重且复杂,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故观察其临床症状早期治疗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加重和控制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陆桂波;李桂色;黄金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在婴幼儿保留灌肠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婴幼儿保留灌肠中一次性头皮针软管代替普通肛管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用普通肛管进行保留灌肠,观察组30例用一次性头皮针软管进行保留灌肠.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药液保留持续时间、平均药液损失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软管作为保留灌肠管,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灌肠管.

    作者:潘凌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进行解析.方法 抽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心血管内科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中的心血管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改良护理.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1例,占84.0%;而观察组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4例,占96.0%,即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均较为满意,但是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心血管内科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应针对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相应的改良,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加强护患沟通,从而有效的改善护理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林智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和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钻颅引流手术和微创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给予钻颅引流手术,II组给予微创闭式引流术,对比差异.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p<0.05.结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张晓东;黄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抚触对新生儿疾病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将结合所在医院的接收实例,对新生儿的抚触应用进行论述,以证明其通过适当的抚触可以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儿的疾病的恢复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吴贞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

    目的 深入探讨63例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小儿支气管炎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X线电视胸透及胸部拍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 对63例小儿支气管肺炎都做出了比较正确的诊断.结论 X线电视透视及拍片检查结合临床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可大大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率.

    作者:白英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干预初探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在21-46岁,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和护理,另外对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治愈率为5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治愈率为36.67%.均比干预组低,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概念及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概念及应对方式相关性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392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概念水平低于正常人群.②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能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生活.③不同应对方式的选择影响着自我概念的水平.结论 护理人员应帮助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达到较高的自我概念,其对患者的心理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罗迎春;王红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45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处理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自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45例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患者,对其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后遗症等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中Ⅰ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1-5天,平均时间为3天,Ⅱ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2-10天,平均时间为6天,Ⅲ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6-15天,平均时间为10.5天,患者受伤眼球视力恢复,在眼球受伤后于24小时内就诊的患者有41例,其中有38例患者能够恢复原视力,其中有3例患者视力恢复欠佳,而4例伤后3天就诊的患者,其视力恢复同样欠佳.结论 对眼球受伤后出现外伤性前房积血给予及时、有效合理的综合治疗,对前房积血起到促进积血吸收的现象.

    作者:张立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缬沙坦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性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分别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缬沙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24h尿蛋白总量、血清尿素氮、血纤蛋白原及血清白蛋白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试验组程度更大;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青;彭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探讨

    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是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保护广大群众的健康,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出发,探讨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李凤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颅脑损伤仅次于四肢损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二位,而患者出现死亡的原因多因为颅内血肿所导致.患者外伤后出现的血肿会致使颅内的压力明显上升,致使患者出现脑疝,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出现残疾,甚至导致死亡.患者发生颅脑损伤之后发生血肿多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长时间的休养治疗,此时患者易于发生并发疾病,这一时期对患者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笔者依据临床经验,患者多易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静脉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炎等并发疾病,笔者对上述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给予针对性地护理,以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

    作者:朱凤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肺栓塞诊治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47例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的患者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具备典型胸痛、咯血、呼吸困难者仅2例,72%的患者存在低氧血症,84%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77%的患者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收缩压升高,所有患者经肺灌注/通气显像或螺旋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获明显改善的患者中,行介入治疗者(肺动脉取栓、溶栓)占29%,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者占41%.结论 肺栓塞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其常见诱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