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

范小萍;叶东海;李波;崔梅花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综合干预
摘要: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病患病人数的日益增多,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并发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综合个体化干预后,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从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评估及预防干预

    护理跌倒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伤害之一.高龄患者因为年龄情况而腿脚不利,易于出现此情况,有统计大于60岁的患者中有1/3患者会出现此情况[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如何对高龄患者进行精心地护理,避免患者出现跌倒的情况发生,保障其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是每个护理工作者都重视的课题.笔者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评估及预防干预情况进行阐述,现综述如下.1 对患者的评估工作

    作者:胡秀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颅脑损伤仅次于四肢损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二位,而患者出现死亡的原因多因为颅内血肿所导致.患者外伤后出现的血肿会致使颅内的压力明显上升,致使患者出现脑疝,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出现残疾,甚至导致死亡.患者发生颅脑损伤之后发生血肿多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长时间的休养治疗,此时患者易于发生并发疾病,这一时期对患者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笔者依据临床经验,患者多易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静脉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炎等并发疾病,笔者对上述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给予针对性地护理,以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

    作者:朱凤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输血路径的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以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消化科、肾内科接收的228需要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4人,对照组11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输血流程操作,观察组采用输血路径操作.对两组护士的输血方面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失误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护士在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误发生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血路径在临床的输血护理中具有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相关知识,降低失误发生率,提高护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作者:于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对现代综合医院安全工作的几点体会

    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是一个人群集中且流动性大,安全环境复杂的特殊公关场所.安全工作的艰巨性日益体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影响范围广、经济损失大会对会国家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安全管理的预控机制对安全隐患因数的排查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为此对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体会.

    作者:王朝峰;左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围手术期浅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浅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水平.方法 随机性抽取30例于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注射治疗的病人资料,对其浅表静脉留置针操作情况,重点总结临床护理工作的相关措施.结果 围手术期浅表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提高了静脉注射的质量.结论 采用静脉留置针可显著改善病人的注射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帮助.

    作者:王昕;王健;王丽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对口腔外科颌面部损伤的分析探讨

    目的 对造成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评价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9例颌面部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 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29.1%.男女比例为9.11:1.年龄段在20-41岁为发病高峰.交通事故成主要原因,在发生颌面损伤中接近一半发生骨折,在骨折中主要以下颌骨骨折为常见,而颅脑外伤是颌面骨折中常见的并发性反应.结论 男性青壮年成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交通事故是颌面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常造成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并可合并颅脑外伤.

    作者:董慧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12例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分析

    我们国家大多数育龄妇女选择使用IUD(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目前,步入老年绝经后的妇女比较关注何时取器以及长期放置可出现何种不良反应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大量实践,对取器方法、时机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广大妇女所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玉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9例ASO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43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变,血管再通良好;2例因就诊时间晚,动脉硬化严重,终截肢,肢穿刺部位大出血1例,穿刺部位巨大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2例,脑出血1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术中血管破裂1例,术中血管夹层1例.结论 ASO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疾病的预后非常关键.

    作者:李莲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激素替代疗法在男科临床上的应用

    临床上应用的激素替代疗法多应用安特尔药物进行治疗,笔者1990年起开始应用此药物治疗男科疾病,此种治疗措施对雄激素缺乏、更年期综合症等男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高龄患者因年龄原因其激素水平随年龄而出现降低的表现,从而发生疾病,给予患者应用此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体内激素缺乏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之后笔者又将此治疗措施应用在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上,给予患者试用十一酸睾丸酮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此治疗措施效果理想,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措施.1 对于不育症的治疗分析

    作者:阿不来提;吐逊艾力;白迎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究

    目的 对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某医院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的从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902株为标本来源,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痰标本中的鲍曼不动杆菌比较的多,占71.3%;其科室的分布主要为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分别占33.33%、19.02%、10.84%、9.00%;多重耐药、高度耐药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表现;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低的依次是多粘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分别占16.67%、43.10%、44.44%.结论 对于鲍曼不动杆菌而言,其引起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应依据流行病学特征和药敏结果,对合理的药物进行使用,并确保消毒隔离的有效实施,促使对耐药菌株流行的良好控制.

    作者:高大维;李西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病院实施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精神病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在精神病院实施优质护理刻不容缓,应针对精神科专科医院特点,对全体护理人员开展集中学习,转变观念,实行专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营造温馨的人文气氛,创设有益的康复环境,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定期调查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总之,要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改变护理管理模式,才能在精神病院真正实现优质护理.

    作者:李福英;班瑞易;李春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发病率、死亡率以及保健费用较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位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目前看来没有很好的方法可以逆转已经疏松的骨质,有效的处理方法是预防[1].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础、经济、有效的手段已经广泛地为国内外学者所倡导和使用.本文就健康教育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曾文;陈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无痛人流患者102例,随机将这102例无痛人流患者分成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麻醉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经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效果优的20例,效果良的29例,效果差的2例,效果优良率为96.08%;对照组效果优的9例,效果良的32例,效果差的10例,效果优良率为80.39%.观察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c2=1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无痛人流患者在常规麻醉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感,增加手术舒适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凤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疏肝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目的 采取措施对疏肝与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选取60例患者,其中男性有40例,女性有20例,他们的年龄在16-55岁之间.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与多潘立酮等口服药物,而观察组的患者在被给与铝碳酸镁与多潘立酮等药物的同时,要再给予胃饮与疏肝的口服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是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 运用疏肝与胃饮的方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较好,不仅有效的减少了患者体内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改善了胃粘膜的病变状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治愈率.

    作者:卢喜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白介素II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白介素II及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对2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内注射顺铂及白介素II.结果 约88%患者胸腔积液得到控制,胸痛、胸憋等症状明显缓解,主要副作用为一过性的发热,体温高为38.5℃.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康乐;王一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与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原发性痛经对比治疗效果.方法 将62例原发性痛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伴随症状是否消失等.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71.9%,明显高于对照组54.8%(P<0.05).结论 治疗原发性痛经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优先于一般针灸治疗.

    作者:陈彦;陈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疗程均为4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和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肝功能及血清HBV DN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TBIL和血清HBV DNA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周、48周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比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DM)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情况,及其所具有的临床意义和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所收治的3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24h尿蛋白含量将其分为I组(正常组)、II组(微量超标组),III组(临床治疗组),并且针对三组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损伤情况及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中,血Cr以及血BUN的统计分析,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NAG、α1-MG、β2-MG经过统计分析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组患者呈阳性的44例,阳性率为75%,II组患者呈阳性的138例,阳性率94.00%,III组患者呈阳性的110例,阳性率为97%.经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阳性率均呈现出明显下降,其中I组患者中仍旧呈阳性的患者22例,阳性率38%,II组患者仍旧为阳性的108例,阳性率71.6%,III组患者中仍旧呈阳性的100例,阳性率86.9%,经过统计学分析后,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损伤如果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的话,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赵银玲;厉伟锋;孙凤;惠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很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更好地康复.

    作者:程菊英;程彩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建立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

    目的 就建立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黄芪中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结果 对照品在0.0834-1.50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都较高.除了样品2(山西大同)和样品10(陕西旬邑)外,其它各批的相似度均大于O.94.结论 本文所选用的方法回收率好、操作简便,同时专属性较强,可以对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更好地控制.

    作者:汤灿辉;何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