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椎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刘忠仁

关键词:钉棒,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摘要:目的 研究总结脊髓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接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6例,所有患者术前行CT、X线检查,在C臂X线机辅助下行脊髓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伤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1个月行CT检测,所有伤椎解剖复位良好,伤椎高度及脊椎形态正常,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改善.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脊髓钉棒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应用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对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对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雾化吸入辅助临床治疗;甲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乙组患者64例,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治疗时间、治疗依从性.结果 乙组患儿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儿,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的提高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促进肺炎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12例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分析

    我们国家大多数育龄妇女选择使用IUD(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目前,步入老年绝经后的妇女比较关注何时取器以及长期放置可出现何种不良反应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大量实践,对取器方法、时机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广大妇女所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玉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成年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重症肺炎的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搜集近两年来来我院治疗的4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与入院后的第1、3、5天分别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检测,根据其预后情况将本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PCT和WBC的检测结果.结果 死亡12例,存活36例;死亡组第3、5天及死亡前PCT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病情好转时,PCT水平下降;病情恶化时PCT明显升高.第1、3天对照WBC,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第5天及死亡或者转出前的WBC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PCT的水平,还可以协助判断重症肺炎的预后.

    作者:尹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清徐县2011年布鲁氏菌病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清徐县重点职业人群布鲁氏菌感染情况以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采血实验室检查的方法,用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反应初筛,对重点职业的从业人员278例进行布鲁氏菌血清抗体检验.结果 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79%,布鲁氏菌病感染者5例,查出患者5例.结论 建议今后持续加强对布鲁氏菌病的监测防控,开展全民特别是重点职业人群的布鲁氏菌病表现形式、危害性、预防知识等方向的教育;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识别能力,早发现、早治疗、严防布鲁氏菌病从输入性转为地方性,达到控制布鲁氏菌病流行的目的.

    作者:程丽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穿刺引流合并硬化剂用于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合并硬化剂治疗对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及临床表现.方法 用超声波引导穿刺引流合并硬化剂无水乙醇或50%葡萄糖液治5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观察其术中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并统计两种硬化剂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5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均未出现血性液,所有患者抽出液蛋白试验阳性.有4例患者在注入无水乙醇后有醉酒样皮肤发热症状,几分钟后消失,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出现.经多次随访观察,本组50例患者的囊肿均有减小,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治疗患者28例,显效25例,显效率为89.28%;50%葡萄糖作为硬化剂治疗患者22例,显效20例,显效率90.91%,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引流合并硬化剂治疗操作简单,疗程短且不良症状少,对单纯性肾囊肿患者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丹丽;万芝兰;欧志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面积烧伤合并急性胰腺炎成功救治1例

    我科于今年8月22日收治一例特重烧伤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成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工人,因全身多处热液烫伤1小时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脉搏120次/分,呼吸23次/分,创面分布:创面分布:除腹部、足底约1%正常皮肤外,剩余均为烧伤创面.观察角膜清晰,无明显浑浊,粗测视力可.口腔及鼻腔黏膜部分充血,小部分起水疱.四肢及躯干创面,大部分表皮剥脱,创底红润、潮湿,触痛明显,其右上肢、臀部、下肢部分创底红白相间,触痛迟钝,其中双侧大腿、左小腿基底苍白色,触痛消失,关节活动可,观察末梢血运可.诊断为:热碱液烧伤总面积99%,深Ⅱ度40%,Ⅲ度20%,吸入性损伤.治疗经过:入院后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禁食、胃肠减压.尿量维持在每小时70ml-100ml.伤后8小时,感腹胀,伴恶心、呕吐,左上腹压,无放射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

    作者:彭国琴;蒋晓金;张玲;钱雅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护理措施的使用,以及分析护理措施使用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在2010年6月-2012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从中抽取50例患者,男女患者均25例并且患者的年龄在25-65之间,患者均属于重症颅脑患者病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分析性.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 经过多方面的有效护理,50例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有40例患者治愈,并且有7例患者的病情好转,在治疗一段时间便可以康复出远门,有2例患者是死于脑干损伤并且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有明显的控制,还有1例患者死亡其死亡原因是溃疡出血.结论 通过对患者的饮食与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做出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以后,患者的治愈明显上升,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该系列的有效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直刺法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的佳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40例住院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单日组采用针头先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后刺入静脉(称常规法)和采用针头在血管上方直入静脉(称直刺法),分别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直刺法较常规法疼痛程度轻.结论 直刺法的穿刺方法疼痛程度轻,返修率低,是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黎建华;方宝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在心肌再灌注状态早期判定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依据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早期判定心肌再灌注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测定其血清CK-MBact值.依据心肌再灌注判定标准判定心肌再灌注情况,同时对比ST段偏移峰值及下降速率.结果 参照心肌早灌注判定标准,37例心肌再灌注,14例心肌低灌注,57心肌无复流.在心肌再灌注、心肌低灌注和心肌无复流三组ST段下降速率对比上,心肌再灌注组下降率高,与另外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依据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可及时、准确判定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情况,对临床及时掌握、判定AMI病情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24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半年至2年的随访,分析患者愈合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全部一期愈合,骨折复位良好,位置量好,随访中出现2例钢板断裂现象,其余患者均为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评分优良率为96.7%.结论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不稳定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黄远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就糖尿病患者来说,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10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然后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随访3个月对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h血糖含量、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对照组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服药、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进行评分均较对照组为高.结论 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志刚;张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膀胱癌病人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膀胱癌病人行膀胱灌注化疗的观察护理.方法 对78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跟踪随访78例病人1年内无复发,2年内复发3例,3年内复发4例.结论 针对膀胱癌易复发的特性,通过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及科学有效的护理,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保持灌注治疗的连续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汤春凤;岳蕴青;宋瑞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疗程均为4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和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肝功能及血清HBV DN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TBIL和血清HBV DNA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周、48周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比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临床特征的分析以提高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方法 将2008年06月-2011年07月收治的400例患者进行临床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观察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将获得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共有400例,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52.4岁±6.2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黄疸、皮肤瘙痒等.其中本组患者中表现为乏力现象的有120例,占该组患者的30%,表现为黄疸的有75例,占该组患者的18.8%;皮肤瘙痒现象的有130例,占患者总数的32.5%.本组患者中临床表现占两种以上的有60例,占该组患者的15%.8例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7例患者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占该组患者的3.75%.该组患者均经过检测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以及r谷氨酰转肽酶数值升高,110例患者的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身高,90例患者的血清值升高,有310例患者的患者抗线粒体抗体呈现阳性.本组患者中有290例患者采取肝穿刺病理检测,早期患者占88.5%,晚期患者占到11.5%.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一般为中年女性,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皮肤瘙痒、乏力、黄疸等,患者的碱性磷酸酶以及r谷氨酰转肽酶等水平升高,血清值也升高.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应当及早诊断,实现及早治疗.临床中采用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特别是以M2阳性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具有良好诊断功能.

    作者:戴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无痛人流患者102例,随机将这102例无痛人流患者分成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麻醉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经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效果优的20例,效果良的29例,效果差的2例,效果优良率为96.08%;对照组效果优的9例,效果良的32例,效果差的10例,效果优良率为80.39%.观察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c2=1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无痛人流患者在常规麻醉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感,增加手术舒适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凤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影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影响其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的相关因素,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方法 分析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各种病情的影响因素:初诊视力状况、视网膜脱离情况、眼内部的出血状况、眼内容脱失范围、是否有视网膜下的出血情况、黄斑损伤和外伤情况,观察76位患者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预后干预,确定临床个性护理方法.分析各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76例患者所涉及到的影响恢复的因素对手术结果和预后护理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 手术之前要进行详细病情了解分析,很多种因素都和对于眼睛的治疗效果都有密切关系,而且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相关的护理观察,及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患者的状态,保证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谭志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根据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给予中药汤剂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6.29%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9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3%少于对照组的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扶正祛邪,多机制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孙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流程优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当今社会医院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医院必须在管理当中采取流程优化管理,不断完善、改进本医院流程管理的相关构建与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一些举措,这样才能让患者切实获得优质、高效、廉价与快捷的服务,才能不断和谐医患之间的关系,为医院塑造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声誉.

    作者:王昕;丁顺;张俊峰;冷艳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65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疾病的体会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0例小切口不离断腹直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切口疼痛轻,发生剧烈疼痛23例(3.5%),无胆漏、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0天.结论 只要选择好病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小、操作简便、安全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显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1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母婴结局影响及处理.方法 分析170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和170例足月妊娠羊水正常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影响.结果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占足月妊娠的5%(170/3400).剖宫产、围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羊水正常产妇(P<0.05).结论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围生儿发病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率增加.

    作者:薛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