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孟鲁司特治疗慢阻肺的疗效分析

董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孟鲁司特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本文中将收集整理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PaO2均有所改善,而PaCO2及HCO3-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通过临床验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方面采用孟鲁斯特治疗,可有效抑制气道炎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氟伐他汀对血透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临床多应用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现今此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已经可以大大地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存在问题.此类患者每年的病死率几乎达到20%.众多学者证明此类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存会有氧化应激、微炎症的身体状态,此类状态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1].故在临床上积极控制炎症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可能是降低CRF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致死率的一个有效途径.1 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概念氧化应激(oxidativc strcss,OS)状态是指机体活性氧的生成增加或/和机体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降低,导致活性氧的生成和清除失衡,过量的活性氧引起机体分子、细胞的损害.近年来的研究[2]表明氧化应激可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贫血、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心血管并发症有关.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情况下其身体是在免疫复合物、补体、化学物质、内毒素、微生物等因素的刺激之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因子大量释放而出现炎症表现[2].

    作者:毛景丽;武春燕;薛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B超检查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9例梗阻性黄疸采用超声诊断仪多方向、多切面扫查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病变,测量胆管内径扩张情况,观察胆管内回声,记录检查结果,对总胆管下段、壶腹部等未确定梗阻原因,行CT、ERCP等其它检查.结果 6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59例患者与手术病理确认结果稳合,诊断符合率85.5%,误诊或未确定梗阻原因的10例.结论 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B超检查因其经济高效、实用无创且无并发症,目前仍是筛查病因的首选方法,可以为其它影像检查提供方向,有非常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意义,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对该药物药理作用、血药浓度安全范围、临床应用现状等予以阐述.结果 维生素D受体(VDR)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除了调节人体钙磷代谢和骨质钙化外,对全身各组织细胞都有广泛作用,与多种重要疾病有着密切关系.25(OH)D3血浆浓度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在预防治疗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其血浆浓度的低下又预示者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结论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无论在药理学、治疗学还是临床诊断方面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25(OH)D3血药浓度检测纳入常规医学检查指标有助于临床疾病诊断和预防及个体化给药.

    作者:杨煊;徐婷;李连海;张永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析血液细胞分析仪校准

    众所周知,血液细胞分析仪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医学中进行血液检查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校准工作是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血液细胞分析仪校准的必要性,继而分析了校准工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校准工作.

    作者:郑丽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根据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给予中药汤剂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6.29%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9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3%少于对照组的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扶正祛邪,多机制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孙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对比观察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POCT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0例,分别对每位患者抽取2管静脉血,对2管血分别进行生化分析仪血清葡萄糖检测和POCT血糖仪血清葡萄糖检测,对比观察两者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通过生化分析仪和POCT血糖仪对血清葡萄糖检测后发现两者检测结果呈现高度相关性,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CT血糖仪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及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作者:赵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90例,实施保守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药物、饮食和其他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成功治愈51例,56.7%,有效36例,40%,仅3例无效,3.3%,总有效率达到了96.7%.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无任何一例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对异位妊娠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时,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双岐三联活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岐三联活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方法 将73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和病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两组均给予补液、口服蒙脱石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双岐三联活菌口服,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9%,对照组有效率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岐三联活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良好效果,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兆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和死亡.现把护理工作不安全的因素总结如下:1 人员数量因素病员突然增加,但护理人员数量未变,每个护士的工作量骤然增加,往往加班才能完成本职工作,长此以往会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同时,过量的工作和过度劳累必然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从而导致错误的增加.

    作者:蒙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计算机x线摄影对210例小儿胸部投照的体会

    随着医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摄影在全国各大中型医院放射科逐渐开始应用.我科于2003年引进一台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计算机摄影成像装置(fcr-5000型)及fl-im d打印机,其优点是照片显示图像清晰,影像对比度好,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为临床提供了非常满意的影像资料,同时又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几年来在拍摄小儿x线胸片的几点体会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作者:李永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及预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加强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的临床探讨与研究,对于我们判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选取了我院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与100例正常组患者作对比,分析了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希望能为心脑血管疾病预后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秦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对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对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雾化吸入辅助临床治疗;甲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乙组患者64例,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治疗时间、治疗依从性.结果 乙组患儿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儿,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的提高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促进肺炎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ELISA法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以及低检测费用等特点,其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适宜大批量检测,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因为影响因素诸多,难免会造成假阳性,因此了解假阳性出现的原因,避免假阳性结果的产生是极其必要的.

    作者:吴香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电双频指数对危重病人预后的评估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于危重病人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各类危重病人51例.根据其病人病情程度以及格拉斯哥评分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4例及观察组27例.针对其两组病人入院后昏迷时期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结果以及患者预后评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病人入院昏迷时期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结果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且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根据其结果,观察组病人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危重病人脑电双频指数值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变化,病情越重,数值越低.故脑电双频指数对危重病人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种监测方法可作为评估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金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医院档案管理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探索

    医院档案是医院整个发展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原始记录,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医院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及人民群众法制化观念的逐步提高,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力度,对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政策、法律法规,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发展,保证医院可持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做为医院发展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旋;张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妊娠梅毒孕期内干预治疗对分娩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孕期干预治疗与分娩结果的关系,总结解决方案以降低不良分娩结果的发生率.方法 对66例经血清学筛查并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孕期内接受规范治疗者为治疗组,共47例;其余19例孕期未接受规范治疗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分娩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97.87%,围生儿先天性梅毒率为17.02%;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31.58%,围生儿先天性梅毒率31.58%.结论 梅毒是导致不良分娩结果的重要因素,是危害围生儿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提高妊娠成功率,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改善不良分娩结果.

    作者:任宝红;任晓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研究泮托拉唑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泮托拉唑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例150例,对泮托拉唑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均达到良好治疗效果.治疗组85例:显效73例,有效8例,无4例,总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65:显效5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8%.结论 泮托拉唑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其临床效果好,止血快,无明显不良反应.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安全、有效、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蹇敦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将吸痰管应用于鼻饲管固定的改良方法

    鼻饲营养在临床的工作中应用广泛,尤其在老年病人的长期营养支持中起重要的作用,其固定的方法很多,既要避免滑脱也要让病人觉得舒适,因此,用吸痰管参与鼻饲管的固定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析近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原因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五年来在我院剖宫产394例,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剖宫产指征由过去的母亲因素、头盆因素向社会因素、胎儿因素的转变.结论 社会因素及胎儿因素是使近几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招正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程序和互动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和互动理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8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9年5月-2010年5月的护生作为对照组,2010年6月-2011年8月的护生作为观察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和互动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交流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培养具有较高水平实践和理论技能的护士,将护理程序和互动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效果良好.

    作者:左素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