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疗效观察

王宇;沈毅;李德岩;夏梦

关键词:脑卒中, 肌痉挛, 张力平衡针法, 牵张训练
摘要: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剌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每周休息1天.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90.00%,对照组分别为26.67%和76.67%,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患肢肌张力,提高了日常生活质量.
山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白兆芝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简介

    白兆芝(1945-),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成立“全国名老中医白兆芝主任医师传承工作室”.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内科疑难病,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海萍;白震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数据挖掘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VIP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创建1985年09月-2015年09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近30年出版的有关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辨证论治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目建立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44首中药复方中,涉及103种药物,使用频次为536次;其中使用频次在6次以上的共21种,共309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7类:清热类、补虚类、利水渗湿类、行气类、止血类、收涩类、解表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2条,药组规则28条,主要为清热利湿与健脾理气药的配伍组合.结论:数据挖掘能够更客观地探索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用药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和中药开发.

    作者:刘冬梅;王德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穴位注射配合补肾调周法治疗流产后月经过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调周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当归丸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月经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人流术后月经量少疗效明显.

    作者:徐丽霞;殷丽兰;顾晴;陈亦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电针、中药汤剂及心理疏导疗法综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电针、中药汤剂及心理疏导疗法述综合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付俊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半夏泻心汤病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黏膜修复效果、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胃黏膜修复总有效率、Hp清除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同时可提高胃黏膜修复效果,改善Hp清除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胡丽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痔安洗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创立痔安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取TLC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防风、黄柏、苦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8:72)作为流动相,柱温:30℃,1 mL/min流速,检测波长345nm.测定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TLC法可鉴别出痔安洗剂中防风、黄柏、苦参的特征斑点.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8:72)作为流动相,柱温:30℃,1 mL/min流速,检测波长345 nm.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在0.04838~0.483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7%,RSD =0.37% (n =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可用于痔安洗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童晓东;姜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验案3则

    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属中医中风范畴.近年来,笔者在王清任学术思想的启示下,应用益气活血化瘀、理气行血、滋阴平肝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较好,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

    作者:戴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味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口服六味地黄汤加味.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93.33%,对照组分别为20.00和73.3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味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

    作者:王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两种高脂血症模型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高脂饲料喂养和高脂乳剂灌胃两种制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方法的优劣,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根据各动物的血脂水平将其平均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乳剂组和高脂饲料+高脂乳剂组,每组给予足够对应的饲料,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动物饲料,每日记录动物体重、饲料消耗量,20天后尾静脉取血测定T℃、TG.结果 给予干预20d高脂饲料组动物和高脂饲料+高脂乳剂组动物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高脂饲料+高脂乳剂组动物TG有升高趋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高脂饲料组动物体重与其余组比较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 该高脂饲料喂养动物20 d后能显著增加动物血清TC水平,同时相对减少其体重增加量,高脂饲料制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方式优于高脂乳剂灌胃方式.

    作者:魏宏;沈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河车虫草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h1/Th2失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河车虫草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Th1/Th2失衡的的影响.方法:5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服用河车虫草胶囊及常规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照组仅常规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后IFN-γ、IL-4含量及IFN-γ/IL-4比值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64.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IL-4比值降低.结论:河车虫草胶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够明显改善COPD患者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IFN-γ、IL-4水平,纠正Th1优势状态,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失衡.

    作者:董克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泻白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泻白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抗感染、祛痰、镇咳等治疗;治疗组予中药泻白散加减治疗,均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泻白散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周文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验案1则

    任某,女,25岁,2016年3月1日初诊.一氧化碳中毒后头痛头胀20天.患者20天前因煤气(一氧化碳)中毒出现意识模糊,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头胀,曾于当地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后仍有头胀头痛,时有双上肢麻木,头痛头胀交替发作,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杨琳;李洋;卜凡新;荀丹丹;臧晓明;谭奇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推拿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验案

    1 临床验案王某,男,33岁,2015年12月4日初诊.时有不寐近2年,加重3天.患者自述有肝病2年,精神压力大,渐成不寐,病情有好时坏;3天前因与人发生争执,失眠加重,彻夜不眠,就诊于某医院,给予口服安定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现症见:入睡困难,半夜1点后方有睡意,睡眠浅,易被惊醒,再难入睡,常于凌晨4点自行起床,醒后疲惫.白天如有情绪激动,则整晚不能人眠,每日睡眠总时间不足3h,心烦易怒,胃及胁肋部胀痛,伴头晕头胀,左侧重于右侧,双目隐现红丝,耳鸣,口干苦,纳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长.

    作者:张双祺;季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抗癌消腹水方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癌消腹水方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原发性肝癌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癌消腹水方,共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在腹水缓解率、生活质量KP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癌消腹水方能较好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腹水,明显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段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清肺止涕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肺止涕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IL-12、IL-13含量的影响.方法: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清肺止涕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辛芩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清中总IL-12和IL-13的水平及症状学积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IL-12、IL-13测定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学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肺止涕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辛芩颗粒.

    作者:韦党军;蒋里明;李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剌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每周休息1天.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90.00%,对照组分别为26.67%和76.67%,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牵张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患肢肌张力,提高了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王宇;沈毅;李德岩;夏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案1则

    吴某,男,43岁,2015年5月25日初诊.失眠6年,近3年稍缓解,近1年以多种保健品维持.患者入睡困难,平均睡眠每天4h左右,伴入夜背部发热汗出,口干,唾液黏稠,欲频频饮水,目赤微痛,困倦乏力,烦躁易怒,舌尖红、苔黄厚腻,脉数有力、左脉弦.曾服用艾司唑仑3年多(现已停服),近年以虫草、黑枸杞、人参、灵芝孢子粉等多种补益类中药和保健品维持.诊断:失眠;阴虚火旺,心神不安.治法:滋阴降火,清热安神.取穴:四神聪、百会、耳尖、睛明、神门、曲池、合谷、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太溪、申脉、照海、太冲透涌泉、内廷.

    作者:郭太品;刘自力;邰先桃;单娥仙;朱博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益气托毒法治疗慢性肾炎探讨

    慢性肾炎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其病因病机,参阅有关文献,认为益气托毒法治疗慢性肾炎有其理论基础,加减托里消毒散治疗慢性肾炎有一定的疗效,是临床治疗慢性肾炎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徐建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马华治疗口腔溃疡验案举隅

    马华主任医师、教授,是全国三八红旗巾帼建功模范医师.习医30余年,曾受业于山西省名老中医顾兆农先生,深得顾老学验精髓.学术上古为今用,衷中参西,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其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验案选介如下.

    作者:武丽萍;高健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柴胡疏肝散合牵正散汤加减内服治疗,6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参照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痊愈和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0%与97.7%,优于对照组的15.6%与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牵正散加减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优于单独针刺治疗.

    作者:曹娟;王俊伟;彭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山西中医杂志

山西中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省中医药学会 山西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