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1例临床观察

李勇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疏肝和胃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该病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予奥美拉唑胶囊并用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应用西药,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51例中治愈3例,显效17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8%(95%CI=86.1%~99.5%);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8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95%CI=58.7%~86.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853 4,P=0.003 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其收益为OR=0.11(95%CI=0.02~0.52),NNT-4(95%CI=2.6~11.0).
山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完带汤治疗创口久不愈合验案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是一首治疗带下病的有效名方,由人参、山药、白术、白芍、苍术、陈皮、炒荆芥、柴胡、车前子、甘草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功,主治脾虚带下病.笔者跟随赵志宏主任医师学习期间,见其运用完带汤治疗手术后创口久不愈合1例,效若桴鼓,报道如下.

    作者:刘兰英;刘卫滨;郭惠平;赵志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消疹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7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疹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予消疹止痒胶囊;对照组70例用西替利嗪.结果:治疗组痊愈4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29%(95%CI=85.64%~98.39%).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7.14%(95%CI=65.01%~85.9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219 6,P=0.001 9),差异显著;且治疗组痊愈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17.377 3,P<0.01).结论:消疹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西替利嗪,其收益为OR=0.20(95%CI=0.06~0.65),NNT=6(95%CI=3.48~17.89).

    作者:寇琼;牛兴东;马宝林;莎玫;李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从湿浊瘀阻论治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从湿浊瘀阻论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化湿降浊益肾方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6个月的综合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BUN、SCr)、肌酐清除率(CCr)、血脂(TG、TC、HCL、LCL-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其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脂联素(ADPN)的变化.结果:①治疗2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38%、76.19%,对照组分别为31.58%、39.47%,治疗6个月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临床症状的改善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其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治疗组治疗2、6个月SCr、BUN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ADPN、ALB、Hb水平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或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ADPN与BUN、SCr、TG、ALB、ET、Hb呈负相关(P<0.05~0.01),与HDL-C、CCr、NO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即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化湿降浊益肾方治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该方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MIA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有关.

    作者:王雄;李卫青;廖文生;孙劲松;高春红;邱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消痤汤治疗面部痤疮

    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笔者采用消痤汤治疗面部痤疮3加例,与用四环素治疗265例作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胡建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降纤溶栓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降纤溶栓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常规法.结果:5种检测茵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的检查符合要求.结论:用常规法即可进行该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行性强,能达到检测目的.

    作者:段秀俊;裴妙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4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29%(95%CI=68.9%~95.1%);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41.18%(95%CI=24.7%~59.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273 6,P=0.001 2),差异显著;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均显著下降(P<0.01),尿素氮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其收益为OR=0.12(95%CI=0.04~0.39),NNT=2(95%CI=1.49~3.11).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内外合治类风湿性关节炎208例

    目的:观察口服鹿桂汤、外用灵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该病患者208例,予鹿桂汤口服及灵消汤外敷,20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20例,好转7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许勇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陈修园脉诊理论浅析

    脉诊是中医四诊方法之一,临床学习应用有一定难度.清代著名中医学家陈修园对脉诊的阐述深入浅出,他继承<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诊理论,结合临床经验,主张以<内经>理论为主,具体分析王叔和、李时珍、张景岳等医家论述,创立八纲脉法,对脉诊理论的整理做到提纲挈领,知常达变.

    作者:朱俊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针药并施治疗偏头痛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头痛速愈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56例,6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45例(80.3%),显效8例(14.3%),有效2例(3.6%),无效1例(1.8%),总有效率98.2%.结论: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曹建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痔及五痔古今认识辨析

    结合古籍文献记述,辨析痔及五痔涵义,就痔病概念进行溯源,将五痔分类、病因、治则内容与现今对应的肛肠疾病对比印证,辨析异同,为中医痔病古籍文献认识和整理以及痔病的现代临床诊治提供不同思路和借鉴方法.

    作者:王立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邵念方辨治胸痹学术思想简析

    邵念方教授系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临证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邵师论治胸痹学术思想简析如下.

    作者:部帅;桑素珍;邵念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心脉痹阻型心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心复脉汤.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综合疗效、心电图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00 0);并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综合疗效优于西医疗法,其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收益为,OR=0.14(95%CI=0.06~0.33),NNT=3(95%CI=2.18~5.24).

    作者:雷小宁;聂媛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治疗心衰45例患者与单纯西医治疗45例作对照,比较临床疗效、BNP、LVEF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95%CI=82.32%~99.4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8.89%(95%CI=55.36%~82.4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044 1,P=0.041 0),差异显著;且治疗组BN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VEF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西药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收益为OR=0.22(95%CI=0.06~0.72),NNT=5(95%CI=2.58~17.57).

    作者:沈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浅谈常用经络名词术语之英译

    通过对几个常用经络术语含义的分析,对其英语表达相关用词进行辨析,进而斟选相对佳词条,探讨针灸术语英译的本质与技巧.

    作者:袁建妹;黄凤云;董宝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0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停止母乳喂养加用退黄颗粒口服;对照组96例单纯停母乳喂养治疗3天.结果:治疗组显效85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19%(95%CI=91.08%~99.30%);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8.13%(95%CI=69.86%~86.4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4.319 9,P<0.00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优于单纯停母乳喂养方法,其收益为OR=0.18(95%CI=0.07~0.50),NNT=6(95%CI=3.79~12.92).

    作者:王海红;罗世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毫针配火针治疗痛经

    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笔者应用毫针配火针治疗该病患者2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7例患者中,年龄小15岁,大43岁;病程短2年,长20年.

    作者:李桂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50例

    目的:观察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太溪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对照组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1~3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95%CI=85.5%~100.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95%CI=29.3%~76.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5.335 5,P=0O.000 0),差异显著.结论: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其收益为OR=0.02(95%CI=0.00~0.19),NNT=2(95%CI=1.64~3.92).

    作者:杨卫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塞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应用诱发电位分析脑梗塞针刺治疗前后BAEP Ⅰ波、Ⅲ波和Ⅴ波潜伏期(PL)、Ⅰ~Ⅲ和Ⅲ~Ⅴ峰间潜伏期(IP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BAEPⅢ波和Ⅴ波潜伏期、~Ⅲ和Ⅲ~Ⅴ峰间潜伏期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法能改善脑梗塞患者脑千听觉传导功能.

    作者:罗文舒;饶晓丹;于海波;吴永刚;杨卓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相关问题及路径探讨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主要源于现代制剂工艺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由于相关基础研究薄弱,以及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尚未有机融合,因而,在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了尊重传统、允许探索、拓宽思路、因药制宜、寻找支撑、形成体系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建议.

    作者:李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肺肠同治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肺肠同治法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只采用抗茵消炎,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在如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等改善肠道缺血及保持肠道通畅.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7.797 4,P<0.05);PO2明显提高(t=2.574 4,P<0.05);PCO2明显降低(t=-3.288 7,P<0.01).结论:肺肠同治法能更好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症状,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作者:张照健;李志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山西中医杂志

山西中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省中医药学会 山西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