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舒;饶晓丹;于海波;吴永刚;杨卓欣
目的:探讨从湿浊瘀阻论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化湿降浊益肾方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6个月的综合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BUN、SCr)、肌酐清除率(CCr)、血脂(TG、TC、HCL、LCL-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其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脂联素(ADPN)的变化.结果:①治疗2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38%、76.19%,对照组分别为31.58%、39.47%,治疗6个月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临床症状的改善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其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治疗组治疗2、6个月SCr、BUN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ADPN、ALB、Hb水平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或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ADPN与BUN、SCr、TG、ALB、ET、Hb呈负相关(P<0.05~0.01),与HDL-C、CCr、NO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即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化湿降浊益肾方治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该方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MIA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有关.
作者:王雄;李卫青;廖文生;孙劲松;高春红;邱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症状组合规律和证候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大样本病例的症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采用聚类分析研究,得出消化性溃疡基本中医证候为五类: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热炽盛证、胃阴亏虚证.结论:聚类结果与Pu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基本相符.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对症状组合规律、证候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确定性意义.
作者:李毅;张小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4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29%(95%CI=68.9%~95.1%);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41.18%(95%CI=24.7%~59.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273 6,P=0.001 2),差异显著;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均显著下降(P<0.01),尿素氮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其收益为OR=0.12(95%CI=0.04~0.39),NNT=2(95%CI=1.49~3.11).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邵念方教授系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临证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邵师论治胸痹学术思想简析如下.
作者:部帅;桑素珍;邵念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问,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者,称为痛经.胥受天主任医师为江苏省名中医,从医60余载,对痛经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余侍诊多年,兹简述其经验于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誉为常州现代中西医结合界之泰斗,早年从师于孟河医派传人、上海名医俞同芳,悬壶60余载,匠心独运,学宗<内经>、<难经>、仲景、金元四大家及孟河医派、温病诸家,勤励精专,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学验俱丰,师古而不泥古,在遣方用药上颇具独到之处.现将其医案中记载的治疗中风验案1则介绍如下.
作者:单德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尔肾康对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系膜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Wistar大鼠,采用阿霉素慢性肾病模型,分别用强的松和中药合强的松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连续给药12周,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及血、尿TNF-α,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中药合激素组24 h尿蛋白定量呈明显低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激素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合激素组明显降低大鼠血、尿TNF-α浓度,与激素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合激素组同激素组比较有显著升高白蛋白作用(P<0.05);病理切片发现,中药合激素组与模型组、激素组比较,肾小球轮廓清晰,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不明显,肾小管内未见有蛋白管型.结论:尔肾康有明显抑制系膜增殖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白蛋白的合成,减少白蛋白在肾小管处的分解,抑制TNF-α的分泌.
作者:王海生;张亚荣;刁娟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细菌或病毒局限于鼻腔或咽喉部的感染.其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约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半数以上.该病一般病势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好.但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可继发支气管炎,甚至肾炎、风湿病等,还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作者:魏凤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口服鹿桂汤、外用灵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该病患者208例,予鹿桂汤口服及灵消汤外敷,20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20例,好转7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许勇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笔者跟随导师出诊观察用疏肝降逆健脾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菊清;黄雅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主要源于现代制剂工艺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由于相关基础研究薄弱,以及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尚未有机融合,因而,在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了尊重传统、允许探索、拓宽思路、因药制宜、寻找支撑、形成体系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建议.
作者:李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结合古籍文献记述,辨析痔及五痔涵义,就痔病概念进行溯源,将五痔分类、病因、治则内容与现今对应的肛肠疾病对比印证,辨析异同,为中医痔病古籍文献认识和整理以及痔病的现代临床诊治提供不同思路和借鉴方法.
作者:王立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笔者采用消痤汤治疗面部痤疮3加例,与用四环素治疗265例作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胡建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该病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予奥美拉唑胶囊并用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应用西药,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51例中治愈3例,显效17例,有效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8%(95%CI=86.1%~99.5%);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8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95%CI=58.7%~86.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853 4,P=0.003 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其收益为OR=0.11(95%CI=0.02~0.52),NNT-4(95%CI=2.6~11.0).
作者:李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焦天才系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擅长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和教学工作,善于灵活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对骨伤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焦天才老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对痛风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停止母乳喂养加用退黄颗粒口服;对照组96例单纯停母乳喂养治疗3天.结果:治疗组显效85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19%(95%CI=91.08%~99.30%);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8.13%(95%CI=69.86%~86.4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4.319 9,P<0.00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优于单纯停母乳喂养方法,其收益为OR=0.18(95%CI=0.07~0.50),NNT=6(95%CI=3.79~12.92).
作者:王海红;罗世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心脉痹阻型心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心复脉汤.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综合疗效、心电图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00 0);并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综合疗效优于西医疗法,其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收益为,OR=0.14(95%CI=0.06~0.33),NNT=3(95%CI=2.18~5.24).
作者:雷小宁;聂媛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性以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总称.它主要包括多发性梗死性痴呆、重要部位的单梗性痴呆、小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痴呆、低灌注引起的痴呆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等[1].
作者:马云枝;史继鑫;沈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降纤溶栓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常规法.结果:5种检测茵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的检查符合要求.结论:用常规法即可进行该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行性强,能达到检测目的.
作者:段秀俊;裴妙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