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农
上呼吸道感染是细菌或病毒局限于鼻腔或咽喉部的感染.其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约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半数以上.该病一般病势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好.但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可继发支气管炎,甚至肾炎、风湿病等,还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作者:魏凤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焦天才系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擅长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和教学工作,善于灵活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对骨伤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焦天才老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对痛风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问,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者,称为痛经.胥受天主任医师为江苏省名中医,从医60余载,对痛经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余侍诊多年,兹简述其经验于下.
作者:孙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降纤溶栓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常规法.结果:5种检测茵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的检查符合要求.结论:用常规法即可进行该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行性强,能达到检测目的.
作者:段秀俊;裴妙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口服鹿桂汤、外用灵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该病患者208例,予鹿桂汤口服及灵消汤外敷,20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20例,好转7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许勇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尔肾康对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系膜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Wistar大鼠,采用阿霉素慢性肾病模型,分别用强的松和中药合强的松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连续给药12周,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及血、尿TNF-α,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中药合激素组24 h尿蛋白定量呈明显低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激素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合激素组明显降低大鼠血、尿TNF-α浓度,与激素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合激素组同激素组比较有显著升高白蛋白作用(P<0.05);病理切片发现,中药合激素组与模型组、激素组比较,肾小球轮廓清晰,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不明显,肾小管内未见有蛋白管型.结论:尔肾康有明显抑制系膜增殖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白蛋白的合成,减少白蛋白在肾小管处的分解,抑制TNF-α的分泌.
作者:王海生;张亚荣;刁娟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4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29%(95%CI=68.9%~95.1%);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41.18%(95%CI=24.7%~59.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273 6,P=0.001 2),差异显著;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均显著下降(P<0.01),尿素氮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其收益为OR=0.12(95%CI=0.04~0.39),NNT=2(95%CI=1.49~3.11).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心脉痹阻型心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心复脉汤.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综合疗效、心电图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00 0);并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综合疗效优于西医疗法,其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收益为,OR=0.14(95%CI=0.06~0.33),NNT=3(95%CI=2.18~5.24).
作者:雷小宁;聂媛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应用诱发电位分析脑梗塞针刺治疗前后BAEP Ⅰ波、Ⅲ波和Ⅴ波潜伏期(PL)、Ⅰ~Ⅲ和Ⅲ~Ⅴ峰间潜伏期(IP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BAEPⅢ波和Ⅴ波潜伏期、~Ⅲ和Ⅲ~Ⅴ峰间潜伏期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法能改善脑梗塞患者脑千听觉传导功能.
作者:罗文舒;饶晓丹;于海波;吴永刚;杨卓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症状组合规律和证候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大样本病例的症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采用聚类分析研究,得出消化性溃疡基本中医证候为五类: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热炽盛证、胃阴亏虚证.结论:聚类结果与Pu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基本相符.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对症状组合规律、证候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确定性意义.
作者:李毅;张小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性以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总称.它主要包括多发性梗死性痴呆、重要部位的单梗性痴呆、小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痴呆、低灌注引起的痴呆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等[1].
作者:马云枝;史继鑫;沈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主要源于现代制剂工艺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由于相关基础研究薄弱,以及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尚未有机融合,因而,在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了尊重传统、允许探索、拓宽思路、因药制宜、寻找支撑、形成体系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建议.
作者:李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笔者采用消痤汤治疗面部痤疮3加例,与用四环素治疗265例作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胡建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从湿浊瘀阻论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接受一般及对症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化湿降浊益肾方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6个月的综合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BUN、SCr)、肌酐清除率(CCr)、血脂(TG、TC、HCL、LCL-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其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脂联素(ADPN)的变化.结果:①治疗2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38%、76.19%,对照组分别为31.58%、39.47%,治疗6个月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临床症状的改善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其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治疗组治疗2、6个月SCr、BUN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ADPN、ALB、Hb水平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或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ADPN与BUN、SCr、TG、ALB、ET、Hb呈负相关(P<0.05~0.01),与HDL-C、CCr、NO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即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化湿降浊益肾方治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该方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MIA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有关.
作者:王雄;李卫青;廖文生;孙劲松;高春红;邱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头痛速愈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56例,6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45例(80.3%),显效8例(14.3%),有效2例(3.6%),无效1例(1.8%),总有效率98.2%.结论: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曹建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三七中水溶性成分三七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声提取三七素的粗品,然后经过醇沉、凝胶柱过滤和离子交换树脂的纯化,得到三七素单体,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三七素单体能够很好地被分离出来,含量为92.41%.结论:运用多种柱层析结合的方法能够成功地分离到纯度较高的三七素单体.
作者:张玉萍;余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婴幼儿腹泻,西医包括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常用抗生素、补液治疗,有时疗效多不理想,如非感染性腹泻则无效,还可引起菌群失调,久治不愈.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笔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征得医生同意,应用大蒜水保留灌肠,收到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瑞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肺肠同治法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只采用抗茵消炎,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在如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等改善肠道缺血及保持肠道通畅.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7.797 4,P<0.05);PO2明显提高(t=2.574 4,P<0.05);PCO2明显降低(t=-3.288 7,P<0.01).结论:肺肠同治法能更好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症状,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作者:张照健;李志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笔者应用毫针配火针治疗该病患者2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7例患者中,年龄小15岁,大43岁;病程短2年,长20年.
作者:李桂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