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夏枯消癖汤加微波照射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47例

王尊状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 夏枯消癖汤, 微波照射, 中医药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夏枯消癖汤加微波照射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92例经彩超确诊为乳腺增生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应用夏枯消癖汤加微波照射治疗,功率10 W,每次20 min,每日1次.对照组45例,口服乳癖消加逍遥丸治疗.均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98%,明显优于对照组46.7%(P<0.01).结论:夏枯消癖汤加微波照射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山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夏枯消癖汤加微波照射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47例

    目的:观察夏枯消癖汤加微波照射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92例经彩超确诊为乳腺增生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应用夏枯消癖汤加微波照射治疗,功率10 W,每次20 min,每日1次.对照组45例,口服乳癖消加逍遥丸治疗.均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98%,明显优于对照组46.7%(P<0.01).结论:夏枯消癖汤加微波照射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尊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情志病与心肝二脏关系探讨

    情志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强烈或持久的刺激,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内经>认为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对各脏有不同的影响.然而由于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肝为将军之官,藏血,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肝二脏在情志病发病及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张皞珺;烟建华;郭霞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白虎汤加减灌肠阻止温病气分热证向营血分传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白虎汤加减灌肠对温病气分热证向营血分传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内毒素静脉注射的方法制作温病气分热证动物模型,比较白虎汤加减灌肠与不同给药组对温病气分热证向营血分传变家兔的血小板数和红细胞参数.结果:白虎汤加减灌肠可能减少家兔血小板(未达显著性差异)和红细胞数量(与非那根组比较,P<0.01).结论:白虎汤加减灌肠可能阻止温病气分热证向营血分的传变.

    作者:刘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用止嗽定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6例患儿均为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为2~11岁;病程短1.5个月,长的2.5个月;家族有过敏史的28例,个人有过敏史的32例;其中有湿疹者12例,过敏性鼻炎者10例,荨麻疹者18例,药物过敏史者8例.所有病例均排除上感、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引起的咳嗽.

    作者:王晋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当归四逆汤治疗月经性偏头痛3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39例病人采用小样本的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基本恢复24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当归四逆汤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疗效肯定.

    作者:苏巧珍;杨志敏;连新福;雒晓东;孙玉芝;曾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健脾益肾法治疗先兆流产

    笔者自2005年1月~2008年10月,治疗先兆流产患者1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2~25岁者38例,26~30岁者47例,30岁以上者35例,平均年龄27岁,其中孕期短的为6周,长的为20周.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腰酸或下腹部隐痛.妇检阴道有少量血迹或血丝,或无血.宫颈口未开.宫体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附件正常.化验尿HCG阳性.血β-HCG>3.1 μg/L.盆腔B超测子宫大小与孕月相符,并测得胎心、胎动良好.多普勒超声有时可听到胎心搏动声.

    作者:郁正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9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断管开窗对口引流挂线术和术后中药治疗.结果:创面愈合时间19~33天,平均26天,一次治愈占88.78%,二次手术占3.06%,肛门皮肤缺损占5.1%,肛门畸形占2.04%,功能异常占1.02%.结论:该治疗方法疗效满意,具有损伤小、疗程短、痛苦小、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刘首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张发荣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阳痿经验

    阳痿又称为勃起功能障碍,是男子性功能障碍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四川省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张发荣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40余年,治疗阳痿的方法较为独特.现就张老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阳痿经验简述如下.

    作者:魏锦慧;杨山;张英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将74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8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36例,以相同方案单纯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KPS评分变化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8.42%和3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加稳定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毒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光丽;李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多项指标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血浆纤溶系统相关性.方法:对47例肥胖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其体脂含量,测定其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脂、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水平、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活性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肥胖度、HbA1c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大于和小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尿白蛋白正常组(均P<0.05).与正常对照者比较,肥胖T2DM患者血浆PAI-1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更明显;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t-PA活性与大量白蛋白尿组D-D水平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I-1活性与BMI、腰围及血压、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肥胖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患者血浆PAI-1活性及D-D水平明显增加,而t-PA活性减低,并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增加,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

    作者:李卫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浅议《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思想

    以<金匮要略>原文为依据,结合相关文献,从未病防病、有病早治、已病防传、未盛防盛、病盛防危、病愈防复6个方面,分析了<金匮要略>中治未病思想.

    作者:陈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慢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自拟的慢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75例,A组:慢盆汤口服加中药灌肠组30例;B组:慢盆汤口服组30例;C组:中药灌肠组15例.同时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的评分.结果:3组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的评分均明显降低,但A组明显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慢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局部体征及全身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伍朝霞;李春娣;姚引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亚健康的中医学证治基础研究概况

    中医药针对亚健康状态的基础和临床诊治经过20多年的摸索取得重要进展,一些阶段性的结论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关于亚健康中医学证治的一些基础性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同看法,从中医学证治基础入手研究亚健康对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铭隆;陈家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侍师襄诊漫笔(续9)

    22 马蛇子能治痫证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谢海洲老师在谈论癲痫的食疗时介绍说,他在吉林民间得知,当地医师以马蛇子(也称马舌子,即蜥蜴)代替蛤蚧,配伍在丸散中,以其化痰之能治疗痰喘,颇有效验.谢老根据痫症多与痰涎相关的中医理论,试用于治疗痫证,果然获效.

    作者:王世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浅议中医院的新型诊疗模式

    医疗体制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适应公众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方便患者就医,减轻患者负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中医院作为以中医学为主要理论依据的临床基地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冲击,承载了更大的压力.中医院新型诊疗模式的建立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医院、科室的科技竞争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医学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主要是因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许多疑难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但也应注意到,中医药的使用率在不断下降.这除了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旧的诊疗模式对中医院发展的束缚.因而在目前医疗市场背景下,笔者试就中医院新型诊疗模式的建立作如下探讨.

    作者:郭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1)中药以枇杷清肺饮合五味清毒饮加减治疗;(2)西药内服罗红霉素、维生素B6、西咪替丁胶囊,外用夫西地酸、维A酸霜等;疗程1个月.结果:150例中,痊愈117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7%.结论: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痤疮疗效肯定,可供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朱子凤;王正书;余光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郭长青针灸治疗面神经疾病经验举隅

    郭长青教授擅长运用梅药针配合毫针及灸法治疗面神经疾病.其治疗面肌痉挛与面神经麻痹均参照中医口僻一病的治法,遵循经络辨证而施治,诸法随证组合,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宋美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李东垣所创制,为<脾胃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能.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虚发热,脾虚下陷,中气不足等甚效,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笔者临床灵活应用该方治疗多种病证,常获效验,举隅如下.

    作者:南瑞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

    膝关节增生为老年性退行性病变,外伤、慢性劳损或炎症是造成本病的另外原因,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运动受限.突出特征是上、下台阶,特别是下台阶困难,而且疼痛加剧,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可触到砾轧声.笔者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运用针刺配合中药煎剂外敷与TDP照射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连桔清热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连桔清热胶囊主要由黄连、桔梗、黄芩、金银花、麦冬等药味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除烦的功效,临床上用于上焦热盛所致的发热头晕、心烦易怒、咽干口渴等症.为控制连桔清热胶囊的质量,笔者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连、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报道如下.

    作者:贾巧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山西中医杂志

山西中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省中医药学会 山西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