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50例

丁美晖;罗晓兰;陈楚玲;郭小妹

关键词:中风, 运动功能障碍, 穴位按摩, 康复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中风恢复期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穴位按摩治疗与现代康复训练1次,对照组每天给予现代康复训练1次.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2周后,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现代康复训练.
中医外治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推拿法临床应用述评

    1 腹部推拿的发展源流秦汉时期,我国拥有较为完整的推拿学记载,当时有《黄帝岐伯按摩》10卷载于《汉书·艺文志》,可惜已经失传,但从其现存的文献中可以看出,按摩早在秦汉时期就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且其理论体系也较为完备[1].两晋时期,葛洪《肘后救卒方》对按腹法有所记载[2],开启了腹部推拿的新篇章.唐代孙思邈提出“发宜常梳、齿宜常叩、耳宜常搓、腹宜常摩”的养生原则[3],强调了腹部按摩在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中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腹部推拿发展走向繁荣,先后有骆俊昌、胡秀璋等推拿大家从事腹部推拿,形成了“骆氏腹诊推拿”和“胡氏腹部按摩”等学术流派.纵观腹部推拿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腹部推拿法源远流长,同时在新时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日益加深,腹部推拿事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

    作者:张耀巍;许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结合甲钴胺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肌注.结果:观察组中,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00%;对照组中,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00%.通过数据分析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协同甲钴胺肌肉注射这种外治法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针刺结合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作者:薛新丽;崔宏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9例

    目的:观察运用针刀进行整体松解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运用针刀进行整体松解术对慢性支气管炎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针灸配合电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个月之后比较两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62.07%,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31.03%,总有效率79.31%.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VV、Raw及MMF比较,以及PIMAX、PE-MAX和DLco比较,在进行治疗之后较进行治疗之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针刀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针灸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能够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作者:任海涛;张天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咽炎25例

    急性咽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急喉痹”范畴,多由外邪侵袭或肺胃热盛,上犯咽喉而致.临床上以咽喉疼痛,吞咽时加重,咽干口渴等症状,局部检查见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西医一般采用抗生素为主,中医治疗大多数采用内服中药、外用中药、针刺放血、腹针等治疗[1].笔者近来采用按摩加发声治疗的中医外治法治疗25例急性咽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劳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PMCT)治疗肝癌的外治新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肿瘤微波治疗仪,经B超定位引导后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将微波针头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进行微波消融毁损.结果:所有患者60 d~90d复查肝脏MRI评价肿瘤消融效果.14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10例共28个病灶,其中CR 19个病灶,PR7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1个病灶,DCR为96.42%;转移性肝癌4例共11个病灶,其中CR 3个病灶,PR5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2个病灶,DCR为81.81%.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死亡率.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疗法(PMCT)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明顺华;陶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拟消癥散结散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2例

    目的:观察自拟消癥散结散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有盆腔炎性包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静滴头孢呋辛钠、奥硝唑,口服活血止痛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消癥散结散中药热罨包外敷下腹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疗效明显,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自拟消癥散结散中药热罨包外敷辅助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不仅疗效明显提高,而且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肛周皮下神经游离术联合亚甲蓝肛周封闭术治疗慢性肛周湿疹35例

    目的:探讨肛周皮下神经游离术联合亚甲蓝肛周封闭术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肛周皮下神经游离术联合亚甲蓝肛周封闭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亚甲蓝肛周封闭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和9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86%和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皮下神经游离术联合亚甲蓝肛周封闭术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优于单纯亚甲蓝肛周封闭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峰;刘付英聪;方丹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膝骨关节炎100例

    目的:运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社区居民膝骨关节炎,初步阐明中药穴位敷贴临床效果,为社区提供一个“简、便、廉、效”的中医干预方法.方法:社区膝骨关节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0例,调查膝骨关节炎体质分布,建立个人中医健康档案,进行中医健康宣教,对照组选用西药扶他林乳胶剂外治,治疗组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5种不同体质出现,其中单一体质证型7种,兼夹二种体质证型8种.治疗后两组WOMAC量表疼痛、僵硬、进行日常活动的难度三部分积分及量表总分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疼痛评价指标VAS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能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群,对改善膝骨关节炎的疼痛、僵硬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疗效,适于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邹忠;施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论治要点探讨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悠久,本文重点从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选药、选穴方面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论治要点.

    作者:郭锦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切口、多切口外剥内扎术并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00例

    目的:观察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多切口外剥内扎术并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性混合痔,并与经典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00例患者全部治愈,与传统外切内扎术相比,术后水肿、肛门狭窄发生率较低,疼痛程度较轻.结论:本法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显著,痛苦小,并发症少.

    作者:刘庆圣;邢占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埋线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湿疹30例

    目的:观察埋线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湿疹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曲安奈德乳膏,1d2次~3次,外涂擦惠处.治疗组给予埋线(主穴:脾俞、肺俞、膈俞、曲池、足三里)加放血疗法(大椎及皮损局部).1周治疗1次,治疗3次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0,有效率63.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埋线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湿疹疗效确切.

    作者:田晨辉;张晨;唐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郁病专科护理方案在临床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郁病专科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7例样本征得知情同意后随机分入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样本入组期间均接受SSRI类药物抗抑郁治疗,干预组根据郁病专科护理方案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执行抑郁症常规护理,两组样本干预周期均为3周.在基线、干预后和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样本进行病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和住院满意度共5方面进行评价和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干预期间均无出现不良反应;在干预后及出院3个月随访中,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消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积极情绪评分、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和简明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观察指标在干预后3周和出院3个月随访中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PSQI评分高于干预后3周、SF-36和GAF评分低于干预后3周,仅PSQI和SF-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郁病专科护理方案能帮助患者改善情绪,提高睡眠、生活质量和患者住院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爱祥;叶君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按压合谷穴配合指关节按压法对糖尿病患者指尖血糖检测针刺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按压合谷穴位配合指关节按压法对糖尿病患者指尖血糖检测时镇痛的效果.方法:将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糖测量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单号测量为常规组,双号测量为观察组.两组均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手指血糖测定,对照组按手指血糖监测的操作常规进行,观察组在遵循操作常规基础上进行合谷穴位按压1 min后,进行手指指尖桡侧或尺侧血糖测定配合指关节按压法,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卡,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在标有疼痛程度的线段上选择相应的点,对应的分值为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10±1.11)分]低于对照组[(4.36±2.71)分],满意度的评分[(96.57±2.24)分]高于对照组[(71.66±3.56)分],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按压合谷穴位配合指关节按压法能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指尖血糖检测时疼痛,提高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体现了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邹学敏;王运瑜;杨霞;杨九芹;高理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梅花针叩刺结合艾灸治疗局限型白癜风30例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结合艾灸治疗局限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治疗机制.方法:选取6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梅花针结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外用他克莫司治疗,30 d为1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剌结合艾灸治疗局限型白癜风效果明确,其机制可能与皮损恢复过程中促黑素受体的迁移聚集有关.

    作者:郑耀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50例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中风恢复期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穴位按摩治疗与现代康复训练1次,对照组每天给予现代康复训练1次.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2周后,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穴位按摩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现代康复训练.

    作者:丁美晖;罗晓兰;陈楚玲;郭小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该抗生素有关的腹泻,也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是使用抗生素后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1].据WHO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数据报告显示,国外为30%,我国高达80%,新生儿科更高达100%[2].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严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作为其不良反应的突出表现之一,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梁款;邰先桃;狄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学生视疲劳中药熏敷疗效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视疲劳中药熏敷疗效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视疲劳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视疲劳患者进行调查,将61例视疲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汁熏蒸、敷眼25 min,对照组采用黑豆汁熏蒸、敷眼25 min,1次/d,10d为1疗程,以视疲劳评分来评定临床疗效,系统分析疗效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除特禀质外,其他8种体质的两组患者视疲劳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中药熏敷疗法对不同体质患者视疲劳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朱力立;张怡颖;曹禹;尤逸帆;陈振平;王洪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火针结合薏苡竹叶散治疗汗疱疹48例

    目的:观察火针外治结合薏苡竹叶散内服治疗汗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汗疱疹患者48例,均采用火针结合薏苡竹叶散内服治疗,一次火针结合薏苡竹叶散内服5d为1疗程.患者治疗1个及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结果:48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体有效率97.92%.除无效1例外,其余病例随访1个月无复发.结论:火针外治结合薏苡竹叶散治疗汗疱疹的临床疗效很好,不良反应较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刘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RPH结合消痔灵点状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60例

    目的:观察RPH结合消痔灵点状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动套扎器套扎术(R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60例,术后12个~ 24个月回访.结果:治愈47例(占78.33%),症状明显改善11例(占18.33%),无效2例(占3.33%),2a复发3例,复发率5.00%.结论:自动套扎器套扎术(R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复发率小的特点.

    作者:张亚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痔疮散熏洗坐浴用于肛瘘术后镇痛及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道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法来达到根治的目的.肛瘘手术后,创面常常较大,存在疼痛剧烈、伤口愈合时间长等难题[1].鉴于此,近年来,本科室开展了采用院内制剂痔疮散熏洗坐浴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王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医外治杂志

中医外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