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80例

田阿芳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 针刺, 水针
摘要:我科于1994年~2005年间.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经院外治疗2个~3个月改善不明显,经检查后确诊为周围性重症面瘫,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6岁~60岁;病程短2个月,长2 a;左侧面瘫44例,右侧面瘫36例.
中医外治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推拿配合TDP治疗肩周炎78例

    目的:观察电针、推拿配合神灯TDP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肩周炎患者采用电针、推拿配合神灯TDP治疗方法,并与电针组32例、推拿组36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72%,与对照组有效率93.80%和94.44%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推拿配合神灯TDP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优于针灸及推拿法.

    作者:靳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30例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胸背部疼痛是其主要特征.笔者自2000年1月以来,采取牵引推按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3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耳穴在中医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进展

    黄褐斑(chloasma)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多见于面部,以颊部、颧部及鼻、前额和颏部为主.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占97.90%.有资料显示,约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容的大障碍之一是面部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的形成[1].

    作者:范春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开四穴关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头痛或全头作痛,呈搏动性剧痛、钝痛或刺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永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局部多刺治疗褥疮60例

    褥疮皆发于长期卧床患者,多因护理不当、局部长期受压或摩擦而成,一旦发为褥疮长则半年以上不愈,短则数月难以恢复,给患者带来心理及肉体上的痛苦.笔者采用局部围刺法治疗褥疮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解乐青;慈勤仁;仲春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8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国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病变.笔者于2009年2月~2009年10月间,采用针刺、推拿、功能训练治疗2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主管虚挂内口结扎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20例

    我科在同期多侧挂线[1]和内口切开双侧结扎法[2]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经验基础上,运用虚挂技术,设计主管虚挂内口结扎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晖;孙健;虞洁薇;杨文宏;归玉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苦黄水剂湿敷治疗急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56例

    急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常见于皮炎湿疹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或渗出等,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患者多痛苦不堪,临床多给予抗过敏、外用消炎药等处理.用中药水剂对皮损面湿敷处理,将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加快皮损愈合,缩短病程.

    作者:张彬;林美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全息汤配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30例

    目的:观察全息汤配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息汤配合小针刀治疗.结果:治愈107例,显效84例,有效2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4.35%.结论:临床采用全息汤配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王杰林;刘秀敏;段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洗渍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洗渍疗法是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洗渍手段,将药物施于皮肤或患部,借温度和药物的作用对机体发挥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将药液不断施用于患部做治疗者称为洗,将患部浸入药液内做治疗者称为渍.

    作者:宋洪涛;刘涛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加味金黄膏外敷治疗阳证疖肿150例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膏外敷治疗阳证疖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5例阳证疖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加味金黄膏外敷换药;对照组口服红霉素片结合鱼石脂软膏外敷换药.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5.33%,总有效率99.33%;对照组分别为72.00%、88.0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黄金膏对阳证疖肿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德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医外治法对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概况

    肾小球疾病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疾病.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并有一定副作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泛指通过口服以外途径施治的疗法,诸多临床报道证实外治法在减少尿蛋白、加速毒素排出、延缓肾功能衰竭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翟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论腹针的治疗机理

    腹针疗法是一种新兴的针灸治疗方法.本文对该疗法的治疗机理进行了一些探讨,分别从腹针的解剖基础、生理基础、神经反射机理及腹穴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抛砖引玉,以期对腹针的研究和推广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温木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80例

    我科于1994年~2005年间.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经院外治疗2个~3个月改善不明显,经检查后确诊为周围性重症面瘫,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6岁~60岁;病程短2个月,长2 a;左侧面瘫44例,右侧面瘫36例.

    作者:田阿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配合玻璃酸钠治疗骨性膝关节炎86例

    骨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病,是由于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是一种关节退行性关节病.

    作者:王幼平;张文才;陈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依巴斯汀联合外用润肤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外用润肤止痒洗剂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依巴斯汀口服联合外用润肤止痒洗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依巴斯汀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瘙痒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间症状(皮损)改善和治愈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外用润肤止痒洗剂治疗湿疹在症状(皮损)改善和治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依巴斯汀单一治疗.

    作者:关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名老中医刁本恕临床外治洗浴经验举隅

    刁本恕,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专家继承导师,中国中医儿科学会顾问,全国中医内病外治专委会顾问,现任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临床倡导内病外治,内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善于使用多种治疗手段,以快速度治愈或减轻患者病痛.

    作者:王眉;刁本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砭石治疗乳腺增生性疼痛60例

    目的:观察新砭石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砭石在乳房、胸腹、背部进行刮、点、揉等手法治疗.结果:治疗60例,止痛有效率88.33%,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砭石疗法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对乳痛症起到良好的止痛作用.

    作者:刘颖;阮利元;杨琴;吴亚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血栓性外痔61例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61例,采用自拟中药化瘀消痔汤煎水熏洗坐浴;西药组55例,采用硫酸镁配合高锰酸钾粉化水坐浴.均日熏洗坐浴2次,治疗6 d.观察肛门疼痛程度、疼痛完全缓解时间(d)、肿块消退时间(d)等指标.结果:中药组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3620±0.2654)d,肿块消失时间为(5.3743±0.2964)d;西药组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9545±0.466)d,肿决消失时间为(5.9515±0.4576)d.两组比较,P<0.05.结论: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血栓性外痔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祝水国;陈丽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安宫牛黄丸点舌配合生脉针灌肠治疗小儿肺炎并发高热惊厥1例

    安宫牛黄丸出自<温病条辨>,系吴鞠通专为热闭证而设,由牛膝、郁金、犀角、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雄黄、梅片、麝香、珍珠、金箔衣组成,功在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为清热开窍常用的代表方剂,常用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神昏谵语,高热烦躁,舌红,脉数等属于热陷心包证者.

    作者:李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医外治杂志

中医外治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