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分析

张栋良

关键词:针灸, 中医内科, 辨证论治, 思维模式, 差异
摘要:针灸是中医常用治疗手段,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按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的特点,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思想.本文就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针灸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分析

    针灸是中医常用治疗手段,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按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的特点,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思想.本文就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针灸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张栋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缬沙坦联合黄葵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治疗,对2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2.50%,观察组疗效显著更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38%,低于观察组的9.38%(P<0.05).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肾功能充分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学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并探讨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的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Hp感染率及检测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Hp感染率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7%(P<0.05).Hp感染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Hp感染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非Hp感染组(P<0.05).结论 Hp感染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人体Hcy水平、 血脂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发展,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陈爱静;陈柏香;陈梅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分析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针灸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结果 对比2组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清IL-1、血清5-HT水平,均提示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膝关节炎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倪凤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探讨及新治疗进展

    近几年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上升,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其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将清蛋白滤出且具有高滤过率,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变厚、系膜细胞组织增生、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导致患者肾小管和间质纤维化,终发展为弥散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肾脏功能衰竭[吕飞,唐丽琴.炎症介质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2012,59(1):75-83.].本次研究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鲁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肾段动脉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肾段动脉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3年8月—2016年2月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术94例肾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肾段动脉阻断患者纳入甲组,53例肾动脉全阻断患者纳入乙组.对比2组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肌酐变化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阻断时间明显较乙组长(P<0.05);甲组肌酐变化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肾动脉全阻断相比较,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实行肾段动脉阻断可有效减轻因热缺血时间过长所致的肾功能损害.

    作者:陈威;肖龙明;杨巧智;陈壮;陈志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帕金森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由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和全部大脑功能活动不同程度的受损,达到一种完全明确的临床诊断标准十分困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经颅超声等医学影像技术在PD的诊断上提供了极大参考价值.

    作者:姚岱辛;段虎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B超用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B超诊断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2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B超检查.将B超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超检查确诊甲状腺恶性肿瘤3例(10.00%)、甲状腺腺瘤8例(26.67%)、桥本甲状腺瘤2例(6.67%)、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50.00%);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接近(P>0.05).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应用B超检查的准确性较高.

    作者:朱从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输尿管上段结石和肾结石患者90例分为2组,每组45例.传统组采取传统经皮穿刺肾造瘘肾镜取石手术,研究组行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结石Ⅰ期取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结石Ⅰ期取净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胸腔积液、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 出血量、 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造瘘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出血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全白春;李晓荣;吴洪;周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并分析血液细胞、凝血功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55例患者治愈出院,比率为90.16%,6例患者延长治疗时间后也痊愈出院.在住院期间,检查出患者的骨髓内有核细胞增生较为活跃,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均明显升高;4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全血细胞减少现象,占比为80.33%;59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占比为96.72%.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张大燕;张桂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其具有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VTE并及时予以恰当的治疗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1]. D-二聚体早在20余年前即被用于诊断可疑性VTE,虽然D-二聚体对VTE的敏感性较高,但其单独诊断VTE的特异性相对较低, 因此其主要临床价值在于对VET的排除诊断[2].近年来,为提高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不少研究者对其在临床中的新应用进行探索,本文就D-二聚体在VTE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雷敏;江德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凝胶对兔骨感染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凝胶对兔骨髓炎模型的疗效.方法 采用右胫骨骨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建立兔骨髓炎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壳聚糖组(5 mg/kg)、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组(5 mg/kg),每组10只,骨髓腔内注射给药,术后第6周对右胫骨行X线检查并行Laurence评分.结果模型组动物均有典型骨髓炎表现,壳聚糖组7只动物有骨髓炎表现,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组3只动物有骨髓炎表现.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组Laurence评分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或壳聚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凝胶对骨髓炎的预防作用可能与壳聚糖作为载体能延长万古霉素的局部释放时间有关.

    作者:齐明;张军;黄楠;武永刚;李金宸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氟康唑胶囊联合苦参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氟康唑胶囊联合苦参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氟康唑胶囊口服,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苦参凝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外阴瘙痒症状、白带减少、黏膜充血消失以及阴道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凝胶联合氟康唑胶囊对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明显减少疾病复发率,还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6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婴幼儿组(30例)和学龄前组(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发热、热程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持续干咳、喘鸣和湿啰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组MP-IgM滴度≥1:160明显高于婴幼儿组(P<0.05);2组X线下小叶实质浸润和肺段实质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肺外症状者率(26.3%,10/38)高于婴幼儿组(6.7%,2/30).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较隐匿,实验室检查敏感性较低,临床治疗中应予充分重视,防止误诊或漏诊.

    作者:罗迪;杨前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婴儿暴发性紫癜1例

    暴发性紫癜(purpura fulminans)是一种出血性急症,起病前常有感染病史,以发热、皮肤出血坏死、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特征.该病是由Guelliot于1884年首次描述,发病率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如未时诊断及治疗,易引起死亡,病死率高达40%[1].本报告对1例暴发性紫癜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作了详细的介绍, 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尽早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肖义峰;王源;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有明确病理资料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良性SPN 20例,炎症性SPN 13例,恶性SPN 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后15 s、3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共7个序列进行扫描,统计分析患者各时相的CT值.结果 炎性及恶性SPN在增强扫描的7个序列中的CT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良性、炎性SPN在增强后15 s、30 s CT值的净增值与大净增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SPN在增强后15 s、30 s、60 s CT值的净增值与大净增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后15 s、30 s、60 s的CT值净增量可以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作者:曲佩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断他汀类药物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断他汀类药物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为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观察组为中断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分析中断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原因,并对比2组患者梗死后1年的预后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病残程度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因不良反应严重停用的占16.67%(10/60),而因其他因素停用的占83.33%(50/60).急性期2组患者BI、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1年,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低,mR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8.33%)较对照组(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断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较差,且复发率更高.

    作者:戴国荣;吴鹏;洪智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支气管扩张症状分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炎症指标在支气管扩张临床症状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将16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根据主要临床症状进行分组,分为咳痰组、咯血组、混合组,比较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比较,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组患者中女性更多,咯血组年龄的平均数在3组中小.3组ES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咯血组在炎症指标方面均居3组中小值.结论 咯血组年龄均数小,提示临床症状分型有助于支气管扩张的早期诊断.炎症指标方面的比较,提示可能咯血组更少需要使用抗生素.

    作者:吴玉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5)术后应用氟米龙滴眼液,观察组(n=45)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后1 d眼部体征与症状、前房闪辉值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眼部体征与症状积分为(1.11±0.25)分,前房闪辉值为(3.49±0.62)pc/ms,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72.8±15.6)μ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4周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本组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洛芬滴眼液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白内障术后炎症,且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平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航天科工集团体检职工血清胱抑素C浓度异常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航天科工集团职工体检胱抑素C浓度异常的原因.方法 收集体检职工88例的静脉血行胱抑素C检测,记录性别、年龄、体重、体质量指数,体检时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以胱抑素C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重、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血尿酸为自变量输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浓度值、年龄、甘油三酯浓度对血清胱抑素C浓度有显著影响.以胱抑素C 1.2 mg/L为分割点,2组体检人员的体重、尿酸、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胱抑素C浓度与体重、尿酸、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要减少血清胱抑素C浓度,需要控制体重及血脂,改变生活方式,降低血尿酸值.

    作者:饶芝国;田雅茹;薛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