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凝胶对兔骨感染的影响观察

齐明;张军;黄楠;武永刚;李金宸

关键词:兔, 骨髓炎, 壳聚糖, 万古霉素
摘要:目的 观察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凝胶对兔骨髓炎模型的疗效.方法 采用右胫骨骨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建立兔骨髓炎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壳聚糖组(5 mg/kg)、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组(5 mg/kg),每组10只,骨髓腔内注射给药,术后第6周对右胫骨行X线检查并行Laurence评分.结果模型组动物均有典型骨髓炎表现,壳聚糖组7只动物有骨髓炎表现,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组3只动物有骨髓炎表现.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组Laurence评分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或壳聚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凝胶对骨髓炎的预防作用可能与壳聚糖作为载体能延长万古霉素的局部释放时间有关.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血凝试验检验结果不合格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分析影响其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规避后进行二次采血检验,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血凝指标变化.结果 血凝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操作因素、样本因素、 用药因素及其他因素,研究组PT(19.03±3.76)s、APTT(39.28±6.91)s、TT(18.75±8.61)s及FIB(1.31±0.84)g/L等血凝指标与对照组的(13.12±0.68)s,(26.63±5.42)s,(13.52±1.14)s,(2.82±0.53)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应引起重视,必要时进行二次检测,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

    作者:邓进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9,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治疗组(n=69,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理想手术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春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产后出血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检测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 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为正常组(n=150例)、出血组(n=60例).产前48 h、产后24 h对所有产妇行凝血功能检测,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出血组产妇产前、产后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正常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凝血指标检测对预测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许丽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断他汀类药物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断他汀类药物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为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观察组为中断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分析中断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原因,并对比2组患者梗死后1年的预后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病残程度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因不良反应严重停用的占16.67%(10/60),而因其他因素停用的占83.33%(50/60).急性期2组患者BI、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1年,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低,mR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8.33%)较对照组(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断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较差,且复发率更高.

    作者:戴国荣;吴鹏;洪智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 CV)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体检正常者的相关资料,将其中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心绞痛患者30例作为心绞痛对照组,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Hcy与RDW CV水平进行测定,分析两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Hcy、RDW CV水平均显著高于心绞痛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大于Hcy、RDW CV单独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预测准确值均显著大于单独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与RDW CV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涂金生;陈忠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终末期肾病的43例患者,先对患者采取常规血液透析,并将其作为参照组;1年后,对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作为观察组.观察分析2组指标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指标均明显降低;治疗后结果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终末期肾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陆雅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隐匿性骨折采用X线平片和CR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隐匿性骨折采用X线平片和CR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102例,均同时进行X线平片及CR检查.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的成像质量及对骨折辨识度的差别.结果隐匿性骨折X线平片诊断阳性率为31.37%,CR诊断阳性率为96.08%,CR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CR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且成像更加清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玮;易群;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6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婴幼儿组(30例)和学龄前组(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发热、热程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持续干咳、喘鸣和湿啰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组MP-IgM滴度≥1:160明显高于婴幼儿组(P<0.05);2组X线下小叶实质浸润和肺段实质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肺外症状者率(26.3%,10/38)高于婴幼儿组(6.7%,2/30).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较隐匿,实验室检查敏感性较低,临床治疗中应予充分重视,防止误诊或漏诊.

    作者:罗迪;杨前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采取替吉奥+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晚期胃癌患者60例,将其依据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多西他赛,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降低、神经毒性、脱发毒副反应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2组RR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替吉奥+奥沙利铂+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患者,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

    作者:王成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均行白内障手术治疗,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5)术后应用氟米龙滴眼液,观察组(n=45)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后1 d眼部体征与症状、前房闪辉值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眼部体征与症状积分为(1.11±0.25)分,前房闪辉值为(3.49±0.62)pc/ms,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72.8±15.6)μ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4周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本组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洛芬滴眼液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白内障术后炎症,且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平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102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2组患者均进行微创治疗.其中对照组51例患者采用常规剂量的CT影像引导,试验组51例患者采用低剂量CT影像引导.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肺部肿瘤影像学质量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肺部肿瘤影像学质量评分为(78.76±5.49)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16±0.22)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86.27%(P<0.05).结论 肺部肿瘤患者在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进行微创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蒲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急诊床旁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急诊床旁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盲选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研究组行床旁超声诊断,给予对照组行CT诊断,对比2组的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床旁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比CT诊断的检出率更高,而且检查操作便捷,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秀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输尿管上段结石和肾结石患者90例分为2组,每组45例.传统组采取传统经皮穿刺肾造瘘肾镜取石手术,研究组行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结石Ⅰ期取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结石Ⅰ期取净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胸腔积液、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 出血量、 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造瘘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出血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全白春;李晓荣;吴洪;周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两种检测系统测定降钙素原含量的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等效性,为临床实验室合理选择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方法及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9月收集的某院PCT临床标本50例,分别用两种系统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系统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析两组数据的等效性.结果 两种检测系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析显示化学发光法测试PCT有良好的可靠性;F检验P1=0.424>0.05;t检验P2=0.214>0.05;相关系数r=0.998>0.90,P3=0.000;组内相关系数ICC=0.991,P4=0.000;Bland-Altman法分析监测数据一致性限度值(-0.113,0.461),小于专业界限±0.5.说明两种检测方法测出的两组数据具有等效性.结论 两种系统在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中具有等效性,即两种测定方法及试剂盒具有等效性.实验结果为临床实验室选择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PCT提供了数据支撑.

    作者:陈芳;李江;储士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脊柱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30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脊柱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脊柱推拿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 脊柱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吴志君;郑庆丰;吕伟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右室中位间隔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右室中位间隔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心内科接诊的64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接受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患者接受右室中位间隔起搏,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室电极植入时间及透视时间、术后心室电极的单极阈值、感知、阻抗、LVEF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室起搏心电图QRS波宽度和SPWM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室中位间隔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吴兆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探讨及新治疗进展

    近几年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上升,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其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将清蛋白滤出且具有高滤过率,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变厚、系膜细胞组织增生、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导致患者肾小管和间质纤维化,终发展为弥散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肾脏功能衰竭[吕飞,唐丽琴.炎症介质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2012,59(1):75-83.].本次研究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鲁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氟康唑胶囊联合苦参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氟康唑胶囊联合苦参凝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氟康唑胶囊口服,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苦参凝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外阴瘙痒症状、白带减少、黏膜充血消失以及阴道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凝胶联合氟康唑胶囊对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明显减少疾病复发率,还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病案室人性化服务探讨

    目的 探讨病案室人性化服务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病案室1000份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有病历500份.对照组应用传统病历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人性化病历管理方法.比较两种病历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2.4%,工作差错发生率1.8%,患者满意度96%;对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18.2%,工作差错发生率7.6%,患者满意度87.6%,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病案室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管理措施可获得显著效果,明显提高病案室工作环境、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并分析血液细胞、凝血功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55例患者治愈出院,比率为90.16%,6例患者延长治疗时间后也痊愈出院.在住院期间,检查出患者的骨髓内有核细胞增生较为活跃,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均明显升高;4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全血细胞减少现象,占比为80.33%;59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占比为96.72%.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张大燕;张桂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