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型半胱氨酸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涂金生;陈忠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同型半胱氨酸,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摘要: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 CV)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体检正常者的相关资料,将其中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心绞痛患者30例作为心绞痛对照组,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Hcy与RDW CV水平进行测定,分析两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Hcy、RDW CV水平均显著高于心绞痛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大于Hcy、RDW CV单独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预测准确值均显著大于单独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与RDW CV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床旁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急诊床旁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盲选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研究组行床旁超声诊断,给予对照组行CT诊断,对比2组的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床旁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比CT诊断的检出率更高,而且检查操作便捷,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秀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产后出血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检测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 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为正常组(n=150例)、出血组(n=60例).产前48 h、产后24 h对所有产妇行凝血功能检测,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出血组产妇产前、产后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正常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凝血指标检测对预测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许丽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黔南地区治未病服务应用现状调查与回访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贵州省黔南地区治未病服务在健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黔南地区治未病服务的现状及前景.方法 对接受过治未病服务的人群,采用随机抽选部分服务对象,摘录相关信息,通过黔南州中医医院电话回访中心实施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人群中,满意及较满意的人群占到了调查总数的89.63%;对于治未病的疗效,反映非常有帮助的有25人,较有帮助的有105人,占调查总数的79.26%;调查人群中,愿接受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调理方案的,占到了调查总数的92.68%,愿接受人体成分分析的占64.02%,愿接受药茶疗法的占76.21%,愿接受针灸疗法的占到了67.07%,愿意接受中药药膳的占57.92%,愿接受膏方疗法的占55.48%;在依从性调查中,能一直执行的占到了总数的37.19%,断断续续执行的占19.51%,31.09%的人偶尔执行,12.8%的人从不执行.结论 治未病服务效果较好,有着广阔的市场,但仍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宣传与推广,加大健康管理力度,创新健康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以提高治未病服务的覆盖面及服务对象的依从性.

    作者:黄继斌;陈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探讨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88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结论 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以及布地奈德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唐学栋;卿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苏子降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加服苏子降气汤,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变化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苏子降气汤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血气水平.

    作者:姜莉;张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婴儿暴发性紫癜1例

    暴发性紫癜(purpura fulminans)是一种出血性急症,起病前常有感染病史,以发热、皮肤出血坏死、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特征.该病是由Guelliot于1884年首次描述,发病率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如未时诊断及治疗,易引起死亡,病死率高达40%[1].本报告对1例暴发性紫癜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作了详细的介绍, 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尽早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肖义峰;王源;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有明确病理资料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良性SPN 20例,炎症性SPN 13例,恶性SPN 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后15 s、3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共7个序列进行扫描,统计分析患者各时相的CT值.结果 炎性及恶性SPN在增强扫描的7个序列中的CT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良性、炎性SPN在增强后15 s、30 s CT值的净增值与大净增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SPN在增强后15 s、30 s、60 s CT值的净增值与大净增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后15 s、30 s、60 s的CT值净增量可以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作者:曲佩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终末期肾病的43例患者,先对患者采取常规血液透析,并将其作为参照组;1年后,对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作为观察组.观察分析2组指标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指标均明显降低;治疗后结果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终末期肾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陆雅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探析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选择感染性腹泻便培养阳性患者200例,均为我中心2016年5月—12月接受盘锦中心医院送检腹泻便,对标本进行分离及增菌培养,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株,并应用纸片扩散法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 200株标本中,弧菌属132株,占66%,均为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属4株,占2%.菌种分布高月份为7~10月,8月达分布高峰,季节性分布强的为副溶血弧菌.200株病原菌经药敏试验示,沙门菌属、弧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弧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其他均为0;沙门菌属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耐药率均为0.结论 分析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有助于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靖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内毒素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评估内毒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15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组(38例)、Child-Pugh B组(49例)、Child-Pugh C组(63例),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水平,治疗2周~4周后重新进行Child-Pugh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治疗有效组、疗效欠佳组,比较健康对照组、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治疗前的内毒素水平;同时分别比较治疗有效组及疗效欠佳组治疗前后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内毒素水平Child-Pugh C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A组(P<0.05),Child-Pugh A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内毒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欠佳组治疗前后内毒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治疗前内毒素水平及治疗过程中内毒素下降水平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内毒素可作为评估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珍萍;丁进;王群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其具有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VTE并及时予以恰当的治疗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1]. D-二聚体早在20余年前即被用于诊断可疑性VTE,虽然D-二聚体对VTE的敏感性较高,但其单独诊断VTE的特异性相对较低, 因此其主要临床价值在于对VET的排除诊断[2].近年来,为提高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不少研究者对其在临床中的新应用进行探索,本文就D-二聚体在VTE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雷敏;江德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断他汀类药物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断他汀类药物对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为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观察组为中断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分析中断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原因,并对比2组患者梗死后1年的预后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病残程度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因不良反应严重停用的占16.67%(10/60),而因其他因素停用的占83.33%(50/60).急性期2组患者BI、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1年,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低,mR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18.33%)较对照组(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断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较差,且复发率更高.

    作者:戴国荣;吴鹏;洪智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血凝试验检验结果不合格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分析影响其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规避后进行二次采血检验,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血凝指标变化.结果 血凝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操作因素、样本因素、 用药因素及其他因素,研究组PT(19.03±3.76)s、APTT(39.28±6.91)s、TT(18.75±8.61)s及FIB(1.31±0.84)g/L等血凝指标与对照组的(13.12±0.68)s,(26.63±5.42)s,(13.52±1.14)s,(2.82±0.53)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应引起重视,必要时进行二次检测,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

    作者:邓进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支气管扩张症状分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炎症指标在支气管扩张临床症状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将16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根据主要临床症状进行分组,分为咳痰组、咯血组、混合组,比较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比较,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组患者中女性更多,咯血组年龄的平均数在3组中小.3组ES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咯血组在炎症指标方面均居3组中小值.结论 咯血组年龄均数小,提示临床症状分型有助于支气管扩张的早期诊断.炎症指标方面的比较,提示可能咯血组更少需要使用抗生素.

    作者:吴玉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输尿管上段结石和肾结石患者90例分为2组,每组45例.传统组采取传统经皮穿刺肾造瘘肾镜取石手术,研究组行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结石Ⅰ期取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结石Ⅰ期取净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胸腔积液、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 出血量、 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造瘘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出血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全白春;李晓荣;吴洪;周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右室中位间隔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右室中位间隔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心内科接诊的64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接受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患者接受右室中位间隔起搏,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室电极植入时间及透视时间、术后心室电极的单极阈值、感知、阻抗、LVEF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室起搏心电图QRS波宽度和SPWM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室中位间隔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吴兆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症颅脑创伤患者ICU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创伤患者180例,严密观察和监测病情,进行止血、脱水、抗炎和抗感染处理.统计本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致病菌分布情况、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脑功能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在ICU共发生肺部感染46例,占25.56%.共分离出致病菌86株,致病菌类型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为主,另有真菌4株.其中混合性细菌感染20例,占23.26%;单一性致病菌感染66例,占76.74%.经治疗后患者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89.13%.患者脑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颅脑创伤患者在ICU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

    作者:张世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改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对改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送检的328例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164例.常规制片后,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组采用改良HE染色.观察2组切片的染色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胃镜活体检查、子宫内膜、脂肪组织、骨组织、肝胆胃肠的标准率分别为98.18%,94.74%,96.97%,95.45%,93.75%,较对照组的88.89%,79.49%,81.82%,66.67%,64.71%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中,能够根据切片特点采用不同染色技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斯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分析

    针灸是中医常用治疗手段,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按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的特点,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思想.本文就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针灸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张栋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在肿瘤全身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在肿瘤全身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3月接受的40例肿瘤全身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综合疗法在肿瘤全身化疗患者中有显著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值得推荐.

    作者:易小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