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洪
目的 探讨病案室人性化服务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病案室1000份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有病历500份.对照组应用传统病历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人性化病历管理方法.比较两种病历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2.4%,工作差错发生率1.8%,患者满意度96%;对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18.2%,工作差错发生率7.6%,患者满意度87.6%,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病案室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管理措施可获得显著效果,明显提高病案室工作环境、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炎症指标在支气管扩张临床症状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将16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根据主要临床症状进行分组,分为咳痰组、咯血组、混合组,比较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比较,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组患者中女性更多,咯血组年龄的平均数在3组中小.3组ES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咯血组在炎症指标方面均居3组中小值.结论 咯血组年龄均数小,提示临床症状分型有助于支气管扩张的早期诊断.炎症指标方面的比较,提示可能咯血组更少需要使用抗生素.
作者:吴玉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隐匿性骨折采用X线平片和CR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102例,均同时进行X线平片及CR检查.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的成像质量及对骨折辨识度的差别.结果隐匿性骨折X线平片诊断阳性率为31.37%,CR诊断阳性率为96.08%,CR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CR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且成像更加清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玮;易群;张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并探讨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的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Hp感染率及检测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Hp感染率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7%(P<0.05).Hp感染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Hp感染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非Hp感染组(P<0.05).结论 Hp感染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人体Hcy水平、 血脂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发展,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陈爱静;陈柏香;陈梅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针灸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结果 对比2组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清IL-1、血清5-HT水平,均提示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膝关节炎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倪凤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血凝试验检验结果不合格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分析影响其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规避后进行二次采血检验,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血凝指标变化.结果 血凝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操作因素、样本因素、 用药因素及其他因素,研究组PT(19.03±3.76)s、APTT(39.28±6.91)s、TT(18.75±8.61)s及FIB(1.31±0.84)g/L等血凝指标与对照组的(13.12±0.68)s,(26.63±5.42)s,(13.52±1.14)s,(2.82±0.53)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应引起重视,必要时进行二次检测,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
作者:邓进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治疗,对2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2.50%,观察组疗效显著更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38%,低于观察组的9.38%(P<0.05).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肾功能充分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学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根据危险分级,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是否形成斑块.结果 随高血压患者年龄增加,其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率增高,70岁以上阳性率达88.89%.随高血压患者病程增加,其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率增加,病程15年以上阳性率达93.75%.高血压危险分级越高,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内膜增厚、增厚伴斑块阳性率也相应增高,极高危患者阳性率达到84.62%.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进行疾病的诊断分级,对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可纳入高血压患者常规检查项目推广应用.
作者:潘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并分析血液细胞、凝血功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55例患者治愈出院,比率为90.16%,6例患者延长治疗时间后也痊愈出院.在住院期间,检查出患者的骨髓内有核细胞增生较为活跃,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均明显升高;4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全血细胞减少现象,占比为80.33%;59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占比为96.72%.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张大燕;张桂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促甲状腺激素(TSH)是否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目前对于血清TSH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各项研究结果不一,本文主要就TSH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袁丽莉;彭年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肾段动脉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3年8月—2016年2月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术94例肾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肾段动脉阻断患者纳入甲组,53例肾动脉全阻断患者纳入乙组.对比2组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肌酐变化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阻断时间明显较乙组长(P<0.05);甲组肌酐变化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肾动脉全阻断相比较,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实行肾段动脉阻断可有效减轻因热缺血时间过长所致的肾功能损害.
作者:陈威;肖龙明;杨巧智;陈壮;陈志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盆腔炎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青霉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青霉素治疗以及青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2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36%,高于对照组的80.3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青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可对总有效率的提高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改善作出充分保证,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朝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输尿管上段结石和肾结石患者90例分为2组,每组45例.传统组采取传统经皮穿刺肾造瘘肾镜取石手术,研究组行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结石Ⅰ期取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结石Ⅰ期取净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胸腔积液、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肾造瘘管拔除时间、 出血量、 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超声定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造瘘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出血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全白春;李晓荣;吴洪;周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改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送检的328例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164例.常规制片后,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组采用改良HE染色.观察2组切片的染色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胃镜活体检查、子宫内膜、脂肪组织、骨组织、肝胆胃肠的标准率分别为98.18%,94.74%,96.97%,95.45%,93.75%,较对照组的88.89%,79.49%,81.82%,66.67%,64.71%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中,能够根据切片特点采用不同染色技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斯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近几年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上升,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其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将清蛋白滤出且具有高滤过率,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变厚、系膜细胞组织增生、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导致患者肾小管和间质纤维化,终发展为弥散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肾脏功能衰竭[吕飞,唐丽琴.炎症介质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2012,59(1):75-83.].本次研究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鲁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在肿瘤全身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3月接受的40例肿瘤全身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综合疗法在肿瘤全身化疗患者中有显著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值得推荐.
作者:易小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由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和全部大脑功能活动不同程度的受损,达到一种完全明确的临床诊断标准十分困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经颅超声等医学影像技术在PD的诊断上提供了极大参考价值.
作者:姚岱辛;段虎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其具有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VTE并及时予以恰当的治疗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1]. D-二聚体早在20余年前即被用于诊断可疑性VTE,虽然D-二聚体对VTE的敏感性较高,但其单独诊断VTE的特异性相对较低, 因此其主要临床价值在于对VET的排除诊断[2].近年来,为提高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不少研究者对其在临床中的新应用进行探索,本文就D-二聚体在VTE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雷敏;江德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凝胶对兔骨髓炎模型的疗效.方法 采用右胫骨骨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建立兔骨髓炎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壳聚糖组(5 mg/kg)、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组(5 mg/kg),每组10只,骨髓腔内注射给药,术后第6周对右胫骨行X线检查并行Laurence评分.结果模型组动物均有典型骨髓炎表现,壳聚糖组7只动物有骨髓炎表现,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组3只动物有骨髓炎表现.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组Laurence评分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或壳聚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壳聚糖复合万古霉素凝胶对骨髓炎的预防作用可能与壳聚糖作为载体能延长万古霉素的局部释放时间有关.
作者:齐明;张军;黄楠;武永刚;李金宸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采取替吉奥+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晚期胃癌患者60例,将其依据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多西他赛,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降低、神经毒性、脱发毒副反应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2组RR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替吉奥+奥沙利铂+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患者,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
作者:王成洪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