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 诊断髌骨软化症

王晓丽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 诊断, 分期, MRI
摘要:目的:观察 MRI 对髌骨软化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6例膝关节 MRI 扫描图像进行认真分析,观察了解髌骨的软骨信号变化,有无厚薄、高低,有无缺损及中断以及软骨下骨质信号的改变情况;除了观察髌骨软骨的变化情况以外,同时观察股骨髁面关节软骨变化状况,了解有无软骨下骨质异常变化。结果 MRI 检查具有无创性,并且可以显示关节各处的微小细节构造,如韧带及关节软骨。髌骨软化症晚期可以利用X 线及 CT 诊断发现,但是 MRI 相比于 X 线和 CT 检查更利于该病症的早期发现,使得其在临床上更具有诊断价值。结论MRI 诊断髌骨软化症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6年收治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297例,男165例、女132例,发生吻合口瘘25例(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5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系。结果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营养状态(NRS 评分)、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期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年龄和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众多,有必要对高危人群制定围术期治疗方案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胸腔镜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田利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头颈部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头颈部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在我科就诊的50例头颈部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和营养未干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且化疗方案相同,放疗疗程与剂量相同。营养干预组在 NRS2002评分≥3分时进行营养干预,对于营养未干预组未进行营养干预。每周检查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记录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感染发生情况,评价能否顺利完成治疗。结果营养干预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下降情况,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感染发生情况,延期完成治疗情况显著优于营养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给予及时的营养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情况,降低治疗期间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感染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保障大多数患者按时完成治疗。

    作者:董云峰;赵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DCA 在我院志愿服务管理中的实践和思考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不要求任何物质回报,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八部委关于“志愿服务在医院”和江苏省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活动方案的要求,我院于2010年11月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牵头,团委主要负责我院的志愿者服务具体工作。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每年都招募一批志愿者参与我院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我院的患者满意度。近年来,我院运用 PDCA 循环管理办法,使志愿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洪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论情绪弹性在民办高校专职教师职业倦怠中的作用

    情绪弹性指个体在面对负面情绪刺激时产生积极情绪,并从负性情绪中恢复的能力[1]。情绪弹性可以促使人克服困难,减轻压力,缓解心理的不适,能有效提高个体应对应激及压力的心理水平。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倦怠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2]。职业倦怠又称“心理枯竭”,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在工作中因为外界对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个体无法应对而产生的挫折感,终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现象[3]。 Maslach 等提出枯竭、倦怠的三维度模型,认为枯竭是个体在面对工作中持续的负性情绪及应激源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综合征,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等三个维度[4]。据中国人力资源网发布的“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众多的行业中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指数位居第3[4]。

    作者:李英;刘芳娥;李晓明;单珊;张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艰难梭菌感染的机制与防治进展

    艰难梭菌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发热、腹泻、肠炎等疾病,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孔及腹腔感染,且存在复发性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艰难梭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其感染率逐年上升,治疗难度越来越大,复发及死亡人数也随之上升。探讨艰难梭菌的感染机制,从中发现阻断病情进展的有效疗法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综述艰难梭菌的致病机制,并探讨其防治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谢玲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成都市新都地区2012年-2014年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都地区5家监测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自患儿血液、痰、咽拭子、耳分泌物等部位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用奥普托欣纸片和乳胶凝集试验进行鉴定,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 ATB STREP 5肺炎链球菌药敏试剂对细菌进行低抑菌浓度(MIC)测定,补充药敏试验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到肺炎链球菌301株,主要来自痰236株(78.4%)、咽拭子59株(19.6%)、血液3株(1.0%)、耳分泌物3株(1.0%),301株 SP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9.00%,95.68%,90.37%,83.72%,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达福普汀/喹奴普汀、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98%,5.31%,4.32%,2.66%,14.29%;未发现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新都地区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不宜用于儿童 SP 感染的治疗;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可用于经验治疗。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流行传播。

    作者:陈涛;唐娇;陈宇宁;刘小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障碍解析

    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所造成的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卫生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早期强化降糖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胰岛素治疗是目前临床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同时由于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胰岛β细胞呈进行性衰减。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 K.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显示在2型糖尿病第1次确诊时,β细胞功能可能已经丧失了约50%[1],并随病程进一步减退,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都需要外源性胰岛素帮助以控制血糖。

    作者:沈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合并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清除活性自由基,从而改善神经损伤症状,保护脑组织细胞、神经细胞,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许槟;林小娟;林昭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临床现状。方法以某三甲医院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场所包括回旋加速器工作场所、放射性药物合成室和注射室、PET/CT 以及 SPECT 的工作场所,调查并统计上述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β表面污染水平以及30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年个人有效剂量。结果当工作人员在合成柜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操作的瞬时剂量率高;核医学工作场所均或多或少有β表面污染,其中尤以放射性药物注射室操作台污染高,其次是放射性药物合成室操作台;核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年个人有效剂量控制较好,30名人员26名个人有效剂量在1 mSv 以下,4名在1~5 mSv 之间。结论虽然核医学科医务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未超标,但仍应加强放射防护,尤其是离放射药物近地方,加强医务人员对于放射性药物的安全操作和管理,大程度降低辐射危害。

    作者:余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的探索

    目的:采用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实验诊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方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3—2014级中5个班403名学生,采取从抱着走:基本技能性实验阶段;扶着走:指导性实验阶段;自己走:探索性实验阶段的三个步骤开展实验诊断实验课教学。结果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及应用情况明显优化,实验报告雷同现象逐年降低,学生问卷调查满意度逐年增高。结论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在中西医临床医学实验诊断学的实验课教学中应用后,实验课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教与学反映良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杨梅;宋婷;熊丽娟;夏志鸿;周洁;赵汝军;朱胜金;张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语 PBL 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语 PBL 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双语 PBL 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双语教学中使用 PBL 教学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其专业英语沟通表达能力和英文文献查阅能力。结论联合 PBL 教学显著提高了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作者:曹冬黎;王立金;金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是吸烟、高甘油三酯、高血压、LDL-C≥3.6 mmol/L、HDL-C≤0.91 mmol/L。结论在早期干预中,要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患者的吸烟进行控制,加强饮食指导,控制血糖和血压,同时对血酯水平进行控制。

    作者:魏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OEM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运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 POEM 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4 d 即可食用流质食物,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术后3 d 食管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术前;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取得理想的短期疗效,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及并发症还有待考证。

    作者:魏作林;彭贵勇;韩容;田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ANA 抗 ds-DNA 抗体及抗 ENA 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 ANA、抗 ds-DNA 抗体及抗 ENA 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7月收治的213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 ANA、抗 ds-DNA 抗体及抗 ENA 抗体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AID 患者中 ANA、抗 ds-DNA 抗体及抗 ENA 抗体检测均有不同程度阳性率,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上述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ANA、抗 ds-DNA 抗体及抗 ENA 抗体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阳性检出率,对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乃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后于胸腔内灌注滑石粉两种方法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行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后于胸腔内灌注滑石粉。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胸水控制情况。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完全缓解率90.3%,有效率96.8%,对照组完全缓解率33.3%,有效率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在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灌注滑石粉。

    作者:曾绍杉;周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以器官系统为模块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实践

    医疗专业教育中,临床医学部分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为引领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提高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在课程安排上将桥梁课、临床课、实践课程系统融合,以器官系统安排授课顺序,形成以系统排课为主线、网络课程为保障、多维课程为补充的教改方案,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系统思维能力。

    作者:杨柳;郝晓柯;马越云;李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兼论“道”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指导下不断进行的医疗实践活动所总结形成的,其依靠“道”的思想不断发展,以“道”作为立学之本,以疗效证明其存在的科学性,通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医学为国民健康与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对中医学的立学之本及其科学性进行讨论,同时对道的思想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

    作者:张文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联疗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Hp)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三联疗法)和对照组(38例,给予三联疗法),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 Hp 根治率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观察组治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P<0.05)。2组均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5.9%,低于对照组的16.7%。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 Hp 感染性消化溃疡,Hp 根治率高,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秀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美洲大蠊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美洲大蠊提取物来源丰富,药用价值高,不良反应低,在医药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制剂康复新液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且外用于各种创伤。本文就美洲大蠊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发、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黄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