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肩关节镜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李洪波;万星华;万隐华

关键词: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关节镜, 肩峰下间隙减压术,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30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5例.予以对照组实施肩峰下局部封闭治疗,予以研究组实施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半年等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症状恢复.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6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探查,观察患者心脏房室大小和瓣膜的形态结构、返流部位、返流程度及心脏功能.结果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184例,其中钙化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二、三尖瓣钙化伴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钙化伴关闭不全10例,二尖瓣环钙化伴关闭不全32例,钙化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环钙化或二尖瓣钙化伴关闭不全64例,单纯的钙化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7例,以单纯主动脉瓣钙化性关闭不全多见,占41.8%.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观察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厚度、回声强度与活动度以及发现瓣环钙化状况与返流程度的较好无创性检查方法,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储成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成功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溶栓再通情况分为再通成功组30例和再通未成功组30例,分析溶栓再通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溶栓再通时间、心肌梗死部位是对溶栓再通率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临床治疗时,要积极把握患者的年龄、溶栓时间、心肌梗死部位,科学拟定临床溶栓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再通成功率.

    作者:皇巧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延髓梗死50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延髓梗死(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对延髓外侧和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延髓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MI患者,31例延髓外侧梗死(LMI),19例延髓内侧梗死(MMI).LMI组和MMI组的发病年龄分别为(57.3±9.3)岁和(61.4±12.6)岁.LMI组病灶多位于延髓上中段28例(90.3%),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头晕或眩晕28例(90.3%),感觉障碍26例(83.9%),构音障碍16例(51.6%),吞咽困难19例(61.3%),共济失调17例(54.8%)等.MMI组病灶多位于延髓上段14例(73.7%),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肢体无力17例(89.5%),眩晕13例(68.4%),构音障碍12例(63.2%).LMI组和MMI组梗死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分别为24例(77.4%)和12例(63.1%).50例MI患者总体预后良好.结论 MMI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LMI患者大,LMI病灶多位于延髓中、 上段,MMI则以延髓上段多见.椎动脉粥样硬化是MI的常见病因.

    作者:马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胱抑素C叶酸维生素B12联合检测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联合检测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内科两个病区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97例,根据患者透析情况分为透析组54例和非透析组43例.2组均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浓度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FA、Vit B12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透析组第30,90天血清Cys-C、FA、Vit B12含量与非透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组低叶酸血症发生率29.63%,非透析组为4.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血清Cys-C升高,血清FA、Vit B12含量降低.血清Cys-C、FA、Vit B12联合检测是反映慢性肾脏病较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作为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作者:卢玉龙;万春泉;鹞国斌;秦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KRP和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50例.PKRP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TURP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UR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PKRP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的留置导尿管时间、Qmax、RUV、IPSS评分以及QOL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KR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URP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PKRP和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都具有良好的效果,PK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作者:廖树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运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运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情况以及半年后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玲;赵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正清风痛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宋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试论中医临床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中医教育向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临床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术的重要措施.在现行的中医临床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在于对理论教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不足.为改善目前的中医临床教学现状,需要采取必要的教学对策,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旨在对中医临床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丁宇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转开放手术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补救措施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0月TURP手术中转开放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53例TURP手术中,转开放手术共计36例,约占总手术例数的2.48%.其中术中大出血镜下止血效果差而转开放手术例数13例(36.11%),术后1周内出血而保守治疗无效行开放手术者9例(25.00%),术中各种原因致膀胱穿孔转开放手术6例(16.67%),合并膀胱结石在膀胱镜下碎石失败转开放者4例(11.11%),麻醉效果不佳、或其他原因致膀胱镜视野不清致镜下操作困难转开放手术2例(5.56%),电凝止血时产生气体爆炸致膀胱爆裂1例(2.78%),电切镜鞘穿破尿道后壁转开放手术1例(2.78%).结论 术中、术后大出血和膀胱穿孔是TURP转开放手术的主要原因,术中止血彻底和手术操作精细规范是TURP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泽民;刘百成;王旺龙;刘晶;段晓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止血方案)与观察组(改良B-Lynch缝合术),每组各34例.比较2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24 h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较产前的下降值.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24 h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较产前的下降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预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罗瑶;林素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病毒性感染患儿设为病毒感染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30例细菌性感染患儿设为细菌感染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3组儿童均进行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统计3组儿童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和检测阳性状况.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与病毒感染组、 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检测阳性率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采取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能有效辅助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包绮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3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0例,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开展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平均体温、术后2 h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体温与术后2 h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欣;姜泽允;曹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式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评价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参照组应用传统子宫全切除术治疗,治疗组应用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基本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甲级切口愈合率低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式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覃伟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6年11月国内外有关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Revman软件上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5.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贝那普利单药治疗,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更能显著地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MD=-1.49,95%CI(-2.89~-0.09),P=0.04],降低血肌酐[MD=-5.02,95%CI(-9.75~-0.29),P=0.04],降低收缩压[MD=-6.12,95%CI(-9.58~-2.67),P=0.0005]和舒张压[MD=-3.24,95%CI(-4.82~-1.67),P<0.0001],提高总有效率[RR=1.30,95%CI(1.15~1.47),P<0.0001],而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钾、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优于单用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但鉴于该Meta分析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质量中等,结论尚需规范的大规模、多中心RCT论证.

    作者:杨茜;余兆兰;李雨昕;孙鸿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80例ASOⅡ期(间歇跛行期)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60例,A组单纯予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双下肢具有治疗痿痹功效的穴位每次选10~12个,交替敷贴,每日换药1次,连续应用40 d为1疗程;B组穴位贴敷同A组,同时予前列地尔(靶向制剂)注射液10μg加生理盐水10 mL静注,每日1次,连用15 d休息10 d,再用前列地尔15 d,治疗40 d为1疗程;C组单纯予前列地尔静注,用量、用法、疗程同B组.治疗1疗程后统计各组治疗结果 .结果A组总有效率78.33%,B组总有效率93.33%,C组总有效率80.00%,B、A组,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治疗ASO具有较好的疗效,通脉穴贴膏穴位贴敷联合前列地尔(靶向制剂)静注治疗ASO疗效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作者:吴建华;鞠振国;王轶;张基栋;杨海燕;马超群;陈立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马教授讲中医——三部六病基层医师园地第六讲整体气血论——整体内涵与整体病的表现形式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伤寒论》的三阴三阳辨证,是对仲景学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整体气血论和局部证治观,是刘绍武老师的原创性内容,与中医文献及现行主流中医学说多有不同.

    作者:马文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应用超声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130例甲状腺弥散性病变合并可疑结节患者,在超声指引下进行穿刺活检,对超声诊断和病理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出135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99个,良性病灶36个;手术病理诊断出142个病灶,其中102个恶性病灶,40个良性病灶,超声检出率为95.07%.结论 在临床治疗甲状腺弥散性疾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过程中应用超声诊断,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其治疗方案提供有利依据,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早期壶腹周围癌的MRI诊断

    目的 评价MRI在早期壶腹周围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同类型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在MRI平扫、MRCP以及e-THRIVE多期动态扫描中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壶腹周围癌中,影像诊断胰头癌8例,胆总管远端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壶腹癌4例.术后病理发现,2例术前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例中术后1例证实为胰腺癌,另1例为壶腹癌.余病例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正确率达90.5%.结论 常规MRI联合MRCP以及e-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可为不同病理类型的壶腹周围癌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对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作者:王改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RPH治疗出血性内痔5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动套扎术(RPH)治疗出血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出血性内痔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7.5 min,术后全部患者的痔疮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随访1个月~6个月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100%.结论 RPH对于出血性内痔具有极好的疗效,且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易掌握,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伴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检查后发现,对照组患者与括约肌关系符合、支管符合、主管符合、内口符合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肛周脓肿的检出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于肛周脓肿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以快速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和病灶大小,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王小婷;王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